夏县天沐温泉已经开工建设了吗?了解夏县温泉的介绍何时可以享受到天沐温泉?
本文目录:
夏县温泉位于山西运城夏县城东2.5公里的春燕山脚下,林木掩映,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松柏缀绿,奇花异草,风景宜人,已建为温泉疗养院。疗养院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中部所建圆形蓄水池,占地近7000平方米,池中有六角亭,中坚“绿化纪念碑”一通,是当年修建疗养院时所立。疗养院现有温泉井三眼,热源丰富,水温分别为42度、48度、45度。为不同季节供水带来方便。水中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矿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疗养院与有关部门研制出各种药物,增设理疗、按摩、牵引等配合治疗。
夏县天沐温泉何时开工建设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4月21日,夏县2021年第三批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该县天沐温泉小镇建设项目举行。夏县集中开工的9个项目总投资24.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7亿元。
山西运城的历史
运城地区居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芮城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运城地区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全区现存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多达数百处,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60多处。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代不乏人。春秋霸主重耳(晋文公)、战国时代与孟子齐名的荀况、三国蜀将关羽、东晋文学家郭璞、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晚唐大文豪柳宗元、宋代名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清末“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等名垂青史的文武俊杰,都孕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运城地区地处晋、陕、豫3省的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楚汉战争中,汉军以韩信、曹参等人奔袭安邑,是河东战场上一次大战。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当时河东地区已被绿林起义军占领。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背叛绿林军,指挥邓禹率军两万攻打河东的绿林军,绿林军迎战数日,结果兵败。南北朝时期,542年(五代后梁大同八年)和546年(大同十二年)东魏和西魏为争夺河东之地,在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10公里处)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史称"玉壁大战/,结果东魏兵败而还。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当山东曹州、濮县的农民起义军途经垣曲、闻喜、新绛时,诸县农民也加入了起义军,与元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退入中条山,再渡河入河南陕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对明朝的统治。同年10月,起义军渡河,在稷山、闻喜、绛县等地,与宁武总兵孙显祖部大战于稷王山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该区展开了义和团运动,当时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和垣曲、闻喜、新绛等地的广大农民纷纷参加了义和团,掀起了"反洋教、杀洋人、灭赃官"的农民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河东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开展起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士秀、王用宾、景梅九、李鸣凤等民主革命人士积极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在运城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对维护山西的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后,嘉康杰、安英俊、尉子嘉等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进步知识分子、教师、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活动。
运城地区又是中共党组织创建较早的地区之一,1926年运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正式建立,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入侵。5月历0日,稷山县的陈捷弟、尹志平领导的县大队300余人,在县城歼灭日军100多人,击毙日军小队长,缴获武器弹药100多件,马100多匹。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内应外合,巧夺稷山》的报道,大大鼓舞了人心。从此,该区抗日武装力量日趋壮大,开辟了中条山游击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垣曲、平陆、夏县、闻喜、稷麓、安邑、康杰、万泉等价个抗日民主县政权,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个旅向中条山解放区进攻,全区军民奋起还击,将胡军全部歼灭在闻喜县东峪沟一带。10月,国民党军阎锡山部73师又向闻喜北垣一带进攻,全区军民随即给予痛击,俘获200余人,打死打伤100余人,缴获部分弹药。1947年5--12月,人民解放军对运城守敌3.6万余人先后发起3次攻击,取得了最后胜利。12月28日,运城地区全境解放。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解县、芮城、虞乡、永济、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1954年,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东南专区,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晋南专区的运城、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夏县、闻喜、平陆、垣曲、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至1995年,运城地区辖运城市、永济市、河泽市和夏县等3市10县,下辖75个镇、130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山西运城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
华夏之根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华文化的宝库。诸多史料也充分证明“中华”、“华夏”的称谓,同样源于运城。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池,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在4000年以上。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这里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琴”就是指当年舜帝曾在盐湖之畔,抚五弦之琴,吟唱《南风歌》。“诗”就是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书”就是说中国书法最崇尚的是“书圣”王羲之,而“书圣”的老师卫夫人,就是运城夏县人。“画”就是说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ㄊ资腔婊的发明人,运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许多遗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食”就是在尧舜时代,周氏始祖后稷出任农官,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住”就是在殷商时期,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
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遗址、\河遗址、西阴遗址、禹王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有以舜帝陵、晋文公墓、司马光墓、扁鹊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有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莺莺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有以东汉建宁残石、司马温国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乐宫壁画、稷益庙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有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有以历山、五老峰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国保文物4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保文物92处。这些名胜古迹、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线。这里的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以及剪纸、布艺、根调、云雕、面塑也都是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奇葩。
这里还留传着许多历史掌故和优美传说。比如黄帝大战蚩尤、嫘祖养蚕缫丝、舜耕躬耕历山、大禹斧凿龙门、后稷教民稼穑、介子推割股奉君、风后造指南车、鲤鱼跳龙门、司马光砸缸、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结草报恩、唇亡齿寒、假途灭虢、董狐之笔、伯乐相马、中流砥柱、巫咸造鼓、仪狄酿酒、董父豢龙、董永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美丽故事,都一直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诚信之邦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是运城的骄傲,关公“忠义仁勇”精神源远流长,穿越古今,影响中外。关公精神的核心就是“诚信”为本,与当今所倡导的诚信精神是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诚信精神,更需要建立信用社会。诚信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它已成为我们河东人道德品格中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大运之城
运城自古就是盐运之城、财运之城、幸运之城。而前进中的运城,更突显其位置优越,风光独俱,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经济腾飞,民风淳朴,人才济济,活力四射,前景广阔。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风景介绍
悠久历史的璀璨明珠――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位于运城市区南端,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4公里,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有着4000多年的开发历史,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在唐代,盐湖每年税收约占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税收的八分之一。伯乐相马的动人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目前,运城依托盐湖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已生产有“奇强牌洗衣粉”、“奇强牌洗涤剂”等国家名牌产品。依托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了以盐水漂浮、黑泥养生、医用矿泉水疗为特色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主题休闲养生度假胜地。运城盐湖为造福运城人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世界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西20公里处的解州镇,始建于隋朝,是国内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被称为“关庙之祖”。
寺庙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正庙是关帝庙的主体部分,又分为前、后两座院落。崇宁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殿前有26根盘龙石柱,造型巧妙、雕刻精湛,后院是寝宫,两侧分别是刀楼和印楼,登楼可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最后面就是庙内最高的建筑春秋楼,构筑精巧,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结义园,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关帝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为历代统治者追奉,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古往今来,深受人们的崇敬和向往。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
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鹳雀楼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繁荣,祖国的腾飞。
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运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86年新修复,《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壁画艺术瑰宝――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永乐镇西100米,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因殿内遍布元代壁画而驰名,是为纪念纯阳真人吕洞宾而建的道观。
永乐宫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在长达500米的中轴线上。永乐宫已经成为世界专家学者研究壁画艺术的殿堂,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
运城的风情丰富多彩,其中社火是当地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本区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时桐乡(今闻喜县)、曲沃民间即有耍一类的社火流行;唐宋直至金元时期,本区各县民间社火已很盛行,社火种类由杂耍扩大到音(锣鼓、花鼓)、舞蹈(狮舞、龙舞)、体育(武术、高跷)、观赏(冰山、抬阁)等,内容更加丰富,场面亦更加壮观。旧时社火多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端阳节、重阳节)、迎神赛社、春祈秋报会和喜庆之时(祝寿、婚礼)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类社火在原有基础上普遍发展年提高,每逢传统节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人民群众亦用这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庆祝国庆节、建军节、劳动节等,或为各种重大工程开工典礼、竣工剪彩、商贸活动助兴。本区流行较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种类有:锣鼓、高跷、花鼓、龙灯、水故事、背高、背冰、冰山、转灯、走兽、焰火、河灯、血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