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艾灸有哪些正确方法?如何正确地自行进行艾灸?

如何自己艾灸?正确艾灸方法是怎样的? 如何自己艾灸?正确艾灸方法是怎样的?

本文目录:

/iknow-pic.cdn.bcebos.com/902397dda144ad34f6b900c0dca20cf431ad8577"target="_blank">/iknow-pic.cdn.bcebos.com/902397dda144ad34f6b900c0dca20cf431ad857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1. 准备好艾盒和艾条

2.将艾条点燃

3.将艾条放入艾盒中间的柱子网里

4.盖上艾灸盒子,就可以进行艾灸了。

5.只需把艾盒放到相应的穴位即可。可参考穴位图。

6.要是想让热度加大,可以把盒子拉开少许,加速艾条的燃烧。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3.防火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5.要防止感染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7.注意施灸的时间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

9.防止晕灸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何自己艾灸?正确艾灸方法是怎样的?

自己艾灸是经济实惠的艾灸方法,下面为您推荐8种针对不同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的艾灸形式:

艾灸盒灸

打开艾盒上的盖子,燃起条,将点燃的一端插进艾灸孔中,用卡子固定好艾条后盖上盒子。将艾盒放在施灸部位,用橡皮条和挂钩固定。也可将艾绒点燃后,直接置于有纱网的艾灸盒中。

雀啄灸,急性病症最有效

操作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之间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远一近地移动。

悬提灸,最温和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对症的穴位或患病处,在离皮肤2-3厘米处熏灼,每穴灸5~10分钟,直至皮肤稍有红晕即可。

回旋灸,赶走风湿痛

操作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艾条匀速地向左右方向反复移动或旋转每穴灸20分钟左右,直至皮肤潮红。

隔姜灸

将新鲜生差切成约0.3厘米厚的片,中心处用针多扎些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燃灸。当被灸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稍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隔盐灸

使用时让被灸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被灸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将脐穴围成井口,再填盐于其中施灸。此法只适用于脐部。

隔蒜灸

将大蒜切成约0.3厘米厚的薄片,中间用针多扎些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破溃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

瘢痕灸

灸前先在施灸部位涂抹少量蒜汁或蔬菜汁,然后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因其灸后局部会产生炎症,愈合后随着灸疮的结痂脱落,局部会留下瘢痕,故得名。

无瘢痕灸

灸前先在施灸部位涂少量油膏,然后将艾炷点燃放在穴位之上。当患者感到皮肤灼痛时,即夹去艾炷,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希望以上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自己在家怎么做艾灸,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烧的艾条做艾灸的,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不过这种方式不适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烧伤,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议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绑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比较安全,也比较有效果。

艾灸经常用到的几个穴位有:

一、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灸法:温和灸,用艾条灸15-20分钟。推荐用单孔灸盒试灸。足部穴位对称,用2套单孔灸盒可以对双侧的足三里同时试灸,节省时间。

二、神阙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

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物灸(隔姜、蒜、盐等)每次10-15分钟。灸器推荐 肚脐温灸炉、单眼灸盒、随身灸等。

三、关元

标准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灸法:用单眼灸盒或者随身灸,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四、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灸法:用单眼灸盒配合艾条或者用随身灸配合艾柱,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五、命门

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对应的腰后。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灸法:用艾条或者艾条配合单眼多眼灸盒,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六、涌泉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以上内容来自大唐艾神艾灸床知识讲堂。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