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历史名人的评价如何?曹操被历史名人怎样评价?

对于曹操的评价 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本文目录:

乱世出英雄,曹操乃一代英豪。当时群雄逐鹿,只有强者方可领导群雄,曹操文武全才,对我国当时的政治、文化、农业的发展都做出巨大贡献!古今少有!

奸雄奸雄,就是奸诈的英雄。当初对陈宫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就出自他之口。曹操的权力欲极强,在他从将军到魏王的历程上,死了无数文臣武将,如荀式叔侄,董承等,甚至伏皇后,都是因为他排除异己争夺权力被杀。做人又太多疑,诸葛亮能数次打败他无不与此有关,还为此杀过无辜的侍卫。

扩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J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参考资料:曹操-

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前人对曹操的评价:"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G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李世民评价曹操:"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F国之情,有无君之迹."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l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掏莱且,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三国志(注)》
鲁肃:曹公威力实重。――《三国志(注)》》

详见参考资料。

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曹操
――乱世奸雄、才智之将
如何看待魏的主帅曹操――对他的评价因人而异。这正说明现实的曹操本身具有难以用一个层次加以把握的复杂性。作为将军的才能、特别是从他的军事才能的观点来看,他具有同时期的竞争者――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所远远不能企及的天赋之才。这点,当时可以与之比肩的,只有诸葛孔明一人而已。
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上所展示的、代表这一时期两名军事天才家的无数次头脑战,不
断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而说到真正能在战乱之世屡操胜券的将才,首先应推曹操,他
才是杰出的英雄。
曹操在作为将军的器宇方面,也极擅长收揽人心,他广泛纠集人材,大胆加以擢拔,
正像他用尽心机企图招揽敌将关羽、赵云那样,巧妙地抬举投降的敌将,罗致了许多名
将,为我所用。而且,其才文武兼备,无所不包。这样看来,曹操的确是个与他自己所
希冀做天下人的大志相称的稀代英杰。而实际上,考察一下他在乱世中所走过的足迹,
便可以看出他另一个真实相貌,那就是他那极端冷酷无情的才人的“面孔”。
曹操作为将军的确是伟大的,真正有力量的。但是,曹操虽说是英雄,毕竟是奸雄一
流的人物。他另有残酷无道的一面,即使为他出过力的部下,他也毫不容情地杀掉。”
在说明曹操残忍性的事件中,他曾残杀过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全家。曹操年轻时期,暗杀董卓未成,当他逃走时他探望了吕伯奢,求借一宿。吕伯奢
爽快地把他留了下来,到邻村去沽酒。夜已深更,隔壁传来了磨刀声,这是为了款待曹
操杀猪相待。曹操错误地认为要杀自己,立即杀掉了吕伯奢的家族和奴仆。不仅如此,
当他明白了自己的判断错误之后,在逃走途中遇上了吕伯奢,他为了消除后顾之忧,把
吕伯奢也杀了。他的人性真是冷酷已极。这里,不难看出曹操可怕的虚无主义者的冷酷
面孔,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与目的,可以无动于衷地随便杀人。
曹操这种令人生畏的冷酷性,自然使人们一直在内心里都不喜欢他。而曹操则企图
以他自己特殊的才干来赢得人心。
从这种意义说,他究竟是好是坏姑且不论,总之,曹操始终是以他的“才智”作为
有力武器取胜的。他一方面仗持这个“利刃”登上了乱世的顶峰;而另一方面,又用这
个“利刃”不断伤害自己。曹操经常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才智而招致失败。
比如,当魏、蜀大战时。魏军连连大胜,蜀兵丢盔弃甲,争相败走。魏军乘机追赶。
如果当时追上蜀兵,那么蜀军就会全部被歼。但是,曹操止住大军。魏将都对这次收兵
感到奇怪。而曹操则认为孔明所率的蜀军并非真的退兵而是佯败,采取了慎重的处理。
但由于曹操收兵,蜀军突然转为反攻,结果魏军只好退却。
曹操经常赌智谋,结果败在自己的智谋身上
“据说智者反而会溺死在智中”。这样,曹操从本质说来是个策士,他总免不了自认为
没有比自己智谋更高明的人。结果,他是才有余而德不足,为自己的才所囿,不能行王
道,也就是说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霸道的奸雄。
年轻时的曹操,是个充满理想的有为青年。使他最初扬名是在讨伐黄巾时,当时他
一直是在国家这个大义名分下活动。后来,当臣下劝他继皇帝位时,他拒绝说:“苟天
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这是通晓天命与道义的曹操的一个侧面。但是从另一方面说,
他又是充满野心的。在这种相互对立的野心与道义的紧张关系当中,曹操相信自己的力
量与才智,一味向前猛进。
到了临近晚年,在曹操的面目中,他的野心上升到首位,到处表现出又是易怒又是焦躁的丑态。这个当时不过是一介宫门警卫、胸怀壮志、气概恢弘、
对逢迎或阿谀感到侮辱,笑人之愚的青年曹操,到了五十几岁的后半生,逐渐丧失过去
英杰面目
“……不过,近来的他又是如何呢?在赤壁之战前,在赏月的船上,已经相当计较
自己老龄了,老来以后,他已完全不再是青春时期那种不为逆境所动的姿态了,动辄愿
意听到侧近者的悦耳之言,他不知不觉也变成了过去他曾经轻蔑过、唾弃过、嗤笑过其
愚的上官地位了。”――不管什么样的英雄豪杰,随着年龄、境遇的推移,很容易陷入
人所具有的平庸的弱点。在这里,一代的权势者功成名就之后极易陷入的可悲习性,带
着某种哀感,被充分地显露出来了。曹操的可悲之处,归根到底,是在说明:一个才智
之士,甚至把他自己所怀抱的青春理想都践踏了,从自己本来所唾弃的丑恶人性,一步
也未能逃脱出去。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在历史上,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么说来,奸诈是曹操的第一性格特征。但是,曹操也是“雄”,是人中豪杰。这么来评价曹操,表现出中国古代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看到他的双重性。

一、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二、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怎样使用人才对战争来说非常重要,得天下的战略就是使用人才的战略。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实在是爱才,因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征。以关羽为例。曹操对关羽算是找个有加,他知道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所以对关羽十分礼让。这也体现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

三、曹操敢作敢为、胆识过人都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的英雄本色表现在他的智慧与勇武上,表现在他敢作敢为、胆识过人这一性格特征上。

四、曹操的温情与宽容大凡做过大事业的人物,都很难再回到平民之中。就像曹操这样一个奸雄,被人们标榜为高高在上的人,他纵横捭阖、笑看风云,他傲慢、残忍,但是,他也有温情与宽容的一面。曹操的丁夫人,把曹操前妻之子曹昂视若己出。因为曹昂战死沙场,丁夫人因愤恨埋怨回了娘家。曹操去接丁夫人,百般哄劝甚至向丁夫人耍小孩子脾气,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日里统领千军万马的曹操,也有笨拙可爱的一面。

五、超人的领袖才能,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六、任人为贤,知人善认,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

拓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