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如何解释一心不乱的境界?一心不乱的境界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是怎样解释的?

一心是什么境界 净土�典《佛说阿弥陀�》是�样解释一心�乱的

一心不乱心里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弘法法师
“一心不乱”这个问题,应该说困惑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其确切含义,把易行方便的法说得难以实现,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事实上讲,无论是事一心不乱,还是理一心不乱,我们一般人都做不到。就事一心不乱来说,根据蕅益大师的界定,要达到断见思惑这样的程度才算是事一心不乱,那么试想一下,现在一般人怎么能做得到呢?所以让人很困惑。包括我在内,学佛那么多年,也念佛,确实也很认真,特别是在做居士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虔诚、认真,因为那时候很单纯,没有那么复杂。但是要达到所谓的伏烦恼、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简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坦白地说,就是没有做到过。这不是很显然地给人一种为难吗?《阿弥陀经》上讲,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而我们却一点也没有做到过,那怎么能往生呢?这个问题真的让人很困惑,也无计可施。后来细读《印光法师文钞》,看到了精确的答案。在《增广文钞》前面的《复濮大凡居士书》里面,谈到了一心不乱的问题。印祖认为这应该是贯前面的信、愿、行三资粮,不能光说持名一心不乱,可是现在一般人往往只理解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实《阿弥陀经》一开始,举依正庄严是启信,接着要大家发愿往生是劝愿。那么当下应该怎么做呢?指导大家要执持名号。如此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启发信心,要有愿心,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是贯信愿行三资粮的一心不乱。否则光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把《阿弥陀经》截断了。印祖这样一解释,让大家就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们不要三心二意就行了,不要朝三暮四就好了。能一心一意地念佛,归心净土,当然需要信心的落实。
弘法法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巖山分院,此后的二十多年陆续参与和主持了苏州灵岩山寺、西园寺、北塔报恩寺、报国寺、开封大相国寺以及泰州光孝寺的恢复建设工作。弘法法师曾任苏州灵巖山寺知客、监院,西园寺监院,河南开封相国寺监院、方丈等职。1998年,由弘法法师发起恢复了50年代创办的刊物《弘化》,成为我省落实宗教政策以来第一本佛教杂志,弘法法师亲任主编。2000年以后它成为江苏省佛教协会会刊,引导着全省佛教界的办教方向,为弘扬佛法作出贡献。弘法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灵巖山分院副院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人大代表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