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被怀疑吗?李靖为何反驳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如何评价诸葛亮? 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呢?

本文目录:

思路:根据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诸葛亮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评论,深受人们的爱戴,出于茅庐的他辅佐实力单薄的刘备成王霸业,忠贞地献上自己的谋略,为蜀国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聪明才智和忠贞不虞让许多人都为之钦佩。

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

另外,他对于与曹操,孙权的关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当精妙的解析。最后还做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取荆州,作为蜀国的国土,并将荆州的地理环境,人文关系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后人一提起他,必将首先想到他的神机妙算与锦囊妙计,是智慧的化生诸葛亮设空城计,下退司马懿大军,实行的心理战术,草船借箭,竟向敌人获取了战斗工具。看似不容易做到的,却如此轻松地在他的计谋中完成。这些计谋都很奇特,令人意想不到,在危难时刻帮了蜀国大忙,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绝对不会立足于天下,与魏`吴两国抗衡。诸葛亮也是相当忠义的一个人,刘备在世时,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刘备死后也耐心地辅佐刘禅,为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刘禅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强国去,反而更加尽心地为刘禅出谋划策。

《出师表》一文中更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义凛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先主的感激与怀恋。可是我认为,诸葛亮虽然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命,但是蜀国却早已不如当年,再怎么调整也不可能打败曹操,后主如此地软弱。也许,他太注重于忠,坚首誓言,尽心尽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远没有结果的事。

最后死在了行军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诸葛亮早日挣拖的束缚,看穿了这一点,他不会活得那么累。他可以归隐山居,安度晚年。成为一名隐士。诸葛亮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启发和迷团。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忠贞不虞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千古流传,永不磨灭。

诸葛亮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而现有许多成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

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呢?

且不说李靖,后世许多军事家都对陈寿的“结绳记事”表示不满。陈寿是谯周的学生,谯周一直都是个主和派,刘备据守蜀地后,谯周动辄曹琴练字不问世事,对正是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对曹魏和东吴的使臣们勾肩搭背,暗通款曲。

陈寿在诸葛亮手下做过小吏,直至诸葛亮陨落他都未曾受到重用,究其因是他除了会算账目外,别无长物,所以他一直都是小吏的身份。

然而偏偏这货自以为才高八斗,一直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当他受理编纂《三国志》这一官方任务的时候,就可这劲儿的贬损诸葛亮。

而事实上,诸葛亮是天纵英才,岂是他一个小吏所能轻易贬损?

陈寿的做法很聪明,他用抑此扬彼的笔法给诸葛亮制造短板,例如他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种赤裸裸的技术流差评让让给人造成陈寿“实事求是”的错觉。

而事实上,只有李靖这样打过仗的人才能理解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绝非陈寿那种小人物所能一言蔽之。

司马炎曾特令《三国志》作者陈寿,替自己整理《诸葛亮集》,并在阅毕后大赞:「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认为西晋开国满朝文武,无一人才具能与诸葛亮相比。

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诸葛亮故居祭祀,祭文云:【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L,又何秘要!】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众多军事贡献。

到了唐朝,开国军神李靖李卫公,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上推崇,完全推翻了陈寿著《三国志》关于“奇谋非长、将略为短”的结论。

李靖批点诸葛亮用兵之术的要点,「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其军队的战斗力可与秦国军神白起麾下的虎狼之师相提并论。

而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不战据守,正如廉颇拒守白起一样,“蓄盈待竭,避其锋势”,是兵法唯一抗拒这种强兵的对策。

这也正和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里评价司马懿“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遥相呼应。两大战神级人物的一致共识:不是宣王不给力,而是对手太强大。

为何唐朝李靖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

李靖对陈寿的批判是不无道理的。毕竟,他身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肯定比陈寿更懂打仗;也更懂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遇到的种种不容易;以及诸葛亮的军事指挥天赋,究竟有多么不可思议。

我们都知道,一代名相诸葛亮,堪称是中国千百年历史中一位明星级人物。他的人气,影响力,知名度根本不需要小编过多赘言了。可以说,三国之后,从晋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顶礼膜拜”诸葛亮的现象。

诸葛亮的狂热粉丝郭冲,在现代人眼中看来,恐怕就和那些“饭圈女孩”差不多,为了吹捧他的偶像,杜撰了许许多多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比如说,空城计,火烧博望坡等等,都是郭冲“发明”出来的历史。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我们能看到,三国志的作者史官陈寿,从更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诸葛亮的综合能力。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政治家,管理蜀汉井井有条,和管仲,萧何伯仲之间;

但是,诸葛亮军事上的短板,决定了他没有带领蜀汉走的更远,也让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克复中原”的夙愿和抱负。很多网民,当然也是根据陈寿对诸葛亮能力的判断,来评价诸葛亮的。

不过,号称“大唐军神”的李靖,对诸葛亮却有着和陈寿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在《唐李问对》中说,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过人天赋,足以让他“百战百胜,战必胜,守必固”,凌驾于司马懿之上;

诸葛亮发明的八阵图,也是兵法史上不可或缺的阵法之一,颇得李靖的推崇。他甚至,直接说陈寿是史官,鼠目寸光,不懂用兵,因此才贬低了诸葛亮的才能。小编觉得,李靖的看法,应该是更可靠一些。

李靖是唐朝的,为何会成为商朝时期的陈塘关总兵?

唐代的凌烟阁中,有位著名的战将名叫李靖。他不仅是著作等身的军事天才,而且还曾北破胡虏、西定青海,亲手打下一个强盛的王朝。

然而,这位唐代的著名将领,却在电影《哪吒》中穿越到了武王伐纣时期,还成为了主角哪吒的父亲,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唐代传说

《哪吒》中李靖的神仙身份,其实并非导演凭空杜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民间已有李靖的神话传说。

在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中,有一则关于李靖的神话故事是这样记录的:

有一天,李靖去山中打猎,一时玩得晚了些,便在山中一户人家投宿。哪知到了半夜,主人家的一位老太太突然找到李靖说:“我这里本是龙宫,我儿子是负责下雨的神仙。刚才我家中接到下雨的旨意,但是我儿子暂时不在家,无法行雨,想请阁下帮忙代为行雨,不知可好?”

李靖心想,这家主人收留了我住宿,帮些小忙原本应当。于是李靖便一口答应了老太太的请求。

老太太一边道谢,一边取出一小瓶水和一匹骏马,对李靖说:“你骑上马走,等到马嘶鸣时,就滴一滴水在马的鬃毛上就可以啦”。

李靖“于是上马腾腾而行”,不一会就见风云翻涌,骏马嘶鸣,李靖忙按照老太太的要求滴了一滴水在马鬃毛上。

这滴水刚一滴下,就见天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李靖突然想到:我今天进村之时,发现村中大旱。眼下这户人家对我这么好,我何不多下一点雨,也好让庄稼长得好一些呢。

一念及此,李靖便又滴了二十滴水下来,心想这下总算可以缓解村中的旱情了,也算是自己报答了那户人家的收留之德。

行雨结束后,李靖重回那户人家中,却见方才请自己帮忙的老太太正在家中哭泣。她一见李靖回来,立刻对李靖说:“我们约好下一滴水,你怎么自作主张改了雨量?”

李靖解释说自己是想缓解村中的旱情,老太太听后顿足道:“这一滴水就是地上一尺雨,你连下二十滴村中便水深两丈,村民们哪里还有活路啊。我已因此受到处罚,但你是凡人不懂规矩也怨不得你,为免牵连你还是快走吧”。

说完,老太太便将李靖送走。李靖刚一出门,老太太和宅子就都不见了。

02 历朝祭祀

或许是上面这则李靖的故事太过深入民心,从此以后,民间各地都兴起了祭祀李靖祈祷风调雨顺的习俗。比如河南磁州李靖庙就号称“水旱则祈禳,灾害此有,所祷必获”,而山西翼城的李靖庙干脆直接叫做“风雨神庙”。

与此同时,历朝历代的国家祀典中也频频出现李靖的身影。唐玄宗时期,李靖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宋朝时期,由于宋沿承有唐之祀,因此李靖依然是祭祀中的热门人物,就连《宋史》卷《礼志一・吉礼一》中都留下了祭祀李靖的记录。

“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薏⑽飨颍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同样遵循唐祀的还有金朝,据《金史》记载:“泰和六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于阙庭之右,丽泽门内。其制一遵唐旧,礼三献,官以四品官以下,仪同中祀”,李靖的尊崇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03 神化之路

历史的风云瞬息万变,元朝时代,小说和杂剧逐渐兴盛,历朝英雄人物时常成为这类文学作品中的主角,而李靖作为同时被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的神话英雄,无疑成为了小说中最好的素材。

不过,由于民间的故事大多通过口耳相传,李靖在元代时只保留下战神的形象,一些百姓通过战神联想到神话故事中托塔的天王,遂将二者合二为一,李靖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成神话人物托塔天王。

明代时,吴承恩结合了历代传说,将李靖的故事记载在《西游记》中,这才让李靖以托塔天王的身份,有了完整版本的神话故事。

此后,另一部小说《封神演义》在《西游记》的基础上再次创作了李靖的故事,使托塔天王李靖作为哪吒父亲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同时,由于《封神演义》描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为了配合故事背景,李靖便从唐朝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商朝,成为了小说中的陈塘关总兵了。

李靖就这样走上了神坛,一直被人们传诵至今,这才有了他和电影《哪吒》的一场奇妙缘分。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