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对小麦生长有何影响?小麦受倒春寒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小麦遇到了倒春寒后,对小麦的生长都有哪些影响? 倒春寒对小麦的影响

本文目录:

小麦遇到了倒春寒后,对小麦的生长都有哪些影响?

相信每年春季的时候,不少种植户都会担心“倒春寒”的到来,由于区域不同、当地天气不同,倒春寒的出现也会不一样,有些地方突然变冷,而有些地方逐渐变暖,倒春寒是否会出现,我们左右不了,能做的就是做好预防和补救措施。

a

倒春寒在一个地方并不是每年都会出现,有些区域好多年也遇不上一次,但是,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症状,我们还是要了解的,以便做好补救措施。

倒春寒冬小麦春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春季处于冷暖交替季节,低温寒流天气频繁,拔节后至抽穗期的小麦很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对小麦的产量构成巨大威胁。那么倒春寒对冬小麦有什么危害?小麦倒春寒补救措施!

倒春寒对冬小麦的危害

b

春季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后,幼穗开始发育,抗寒能力显着降低。黄淮麦区的倒春寒多发生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上中旬,此时小麦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其幼穗也正处于减数分裂和四分体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低温非常敏感,若遭遇突然降温会造成幼穗受伤或死亡,正在抽穗的穗头变白,出现部分小穗不结实甚至全穗不结实的现象,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30%~50%。

小麦倒春寒措施 :早春镇压旺苗,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其过早拔节而降低抗寒性。另外在起身期喷施促花王3号,控梢控旺、壮根壮茎,优化品质,提高抗寒性。

c

在冻害发生前及时灌溉返青水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增加土壤水分和导热能力促使土壤温度增高减轻冻害程度,抓机会补施返青肥使用壮穗灵+新高脂膜500倍液对小麦生长发育起到内经络调理、外表皮保护的作用,不但可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产量和质量,而且能保温保湿抑制病毒扩散提高小麦免疫能力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

倒春寒对小麦的影响

倒春寒对于冬小麦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如果在地里发现小麦苗呈白色,并且有干枯的现象,就是受倒春寒影响的轻微症状,稍微严重的导致小麦不出穗,或者是形成畸形穗,再严重的,那就是小麦死亡,造成减产。

一般容易受“倒春寒”影响的小麦,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比如小麦品种抗寒性较差、播种时密度过高、播种前的整地质量差、以及缺水干旱的情况,以上这几种小麦,如果发生倒春寒,受损的情况会很严重,如果是正常生长的小麦,相比情况会好很多。

不过,小麦受“倒春寒”影响后,大家也不要害怕,及时进行解决,最终的产量影响也不会太大。

1、如果是墒情一般,比较干旱的地块,可以及时浇水追肥,追肥的话,可以尿素为主,磷肥和钾肥也可以适当补充。

2、如果墒情可以,及时喷打叶面肥,一遍不行,隔几天再来一遍,可以选用磷酸二氢钾或者是小麦专用叶面肥。

3、如果这时候,发生了病虫害,更要及时防治,因为小麦处于相对比较柔弱的时期,不及时防治,很容易让这些病虫害大面积危害。

倒春寒对农业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预防作物冻害?

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可抗寒能力降低,温度高,目前采取的主要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如何避免暖冬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暖冬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暖冬对土壤墒情的影响很大,气温偏高,这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春耕。

温暖的冬天,如暖冬对于节约能源、交通运输,还有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以保持土壤墒情,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将会产生很大危害,暖冬使农作物旺长,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如在播种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杀虫处理和及时灌溉措施、春播不利;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4月初时,存在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正是农作物出苗期,这样土壤中水分蒸发就比较严重,暖冬时往往降水量减少、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人们的户外作业都非常有利。

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暖冬现象如果在短期内看,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日照足。

预防冻害:

作为设施生产,冷害、冻害的发生难以避免,为了安全生产,防止冷害、冻害的发生,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一个外有保温保护层、内有完整的防寒沟、砖包复合孔穴墙体、内撑外压、结构合理、透光率高、增温快、保温性能良好的温室设施,是温室栽培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提高作物自身的生命力、抗逆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作物自身生命力强,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冻等抗逆性能,对于在温室栽培中,抵御冷害、冻害的发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方法有:

第一 选用耐低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 种子初发芽时,用-2--0℃的低温冷冻种子6―8小时,进行低温锻炼,提高植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第三 用“天达-2116”灌根、涂茎、喷洒植株,每10--15天一次,提高作物自身的生命力和抗冷冻、耐低温的能力。

(3)实行高垄畦栽培,冬季土壤温度低,需阳光辐射土壤表面,和热空气通过土壤表面传导加热,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土温高低的主要因素。若采用平畦栽培,土壤表面积小,受热面小,接受热量少,土温低,热土层薄。而实行高垄畦栽培,可显著增大土壤表面积40%左右,土壤吸收热量多,增温快,土温高,热土层厚,蓄积热量多。土温高,不但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提高根系的活性、达到根深叶茂、生长健壮的目的,而且较高的土壤温度在夜间又能释放较多的热量,稳定夜间温度,减少冷害、冻害的发生。一般垄畦高度,应达到20--25厘米。

(4)全面积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后,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不但是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提高土壤温度,维持热量平衡,稳定室内温度、防止作物冻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覆盖地膜时,要做到行间、株间都全面积覆盖严密,不让土壤裸露,而且还要把操作行、走道、室内前沿全面积覆盖,把因土壤水分蒸发引起的热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严密封闭,消除孔隙散热。若温室封闭不严,存有孔隙,则室外冷空气、室内热空气,可直接通过孔隙进行空气对流传递热量,使热量大量损失。

造成温室孔隙的原因:第一是薄膜破碎。特别是用竹竿压膜时,须用细铁丝扎碎薄膜固定竹竿,这样做的结果,在薄膜上留下了2000-3000/667米2个孔洞,俗话讲:“针尖大的孔洞,牛头大的风”,这么多孔洞在严寒的夜间,可因气体交换而损失掉大量的热量。通过对竹竿压膜温室与压膜绳压膜温室的观察比较得知,在同等条件下,其清晨温度前者可比后者低2-3℃。因此,今后新建温室时,不要再用竹竿压膜,应采用压膜绳压膜。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什么?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

1.到春寒可能造成南方早稻烂秧和死苗。

常年2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交锋活跃,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至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时,均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2.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减产。

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生产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农业生产预防倒春寒方法:

1、要避免或减轻倒春寒灾害,首先应掌握当地倒春寒发生规律及各种农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抗寒品种,春播作物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并选择背风向阳的秧田,或采用温室、地膜、营养钵等方式育秧就可极大避免倒春寒的危害。

2、从预防性措施考虑,要掌握前期的天气特点、作物苗性和未来的长、中期天气预报,针对性地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抑制旺长,减少弱苗,培育壮苗,增强抗寒能力。而春播或移栽作物,则要巧看天时,调整播种或移栽期,错开低温的直接袭击。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