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军恸哭皆缟素的典故是什么?为何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什么意思? “六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什麽典故?

本文目录:

圆圆曲①

鼎湖当日弃人间②,破敌收京下玉关③;恸哭六军俱缟素④,冲冠一怒为红颜⑤。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⑥;电扫黄巾定黑山⑦,哭罢君亲再相见⑧。相见初经田窦家⑨,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⑩。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11);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12)。前身合是采莲人(13),门前一片横塘水(14)。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15)?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16)。夺归永巷闭良家(17),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18)。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19)?恨煞军书底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20)。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21);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22);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23)。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24)?娥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25)。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26);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27)。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28);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29)。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30)。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31)。

当时只受声名累(32),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33)。错怨狂风扬落花(34),无边春色来天地(35)。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36)。妻子岂应关大计(37),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38),一代红妆照汗青(39)。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40)。香径尘生鸟自啼,岳热巳ヌ空绿(41)。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42)。为君别唱吴宫曲(43),汉水东南日夜流(44)!

“六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什麽典故?

一、“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的《圆圆曲》,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吴三桂)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二、原文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三、典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

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

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吴三桂接到勤王旨令,统兵入关,当到达出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突闻噩耗,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

而更刺激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扩展资料

真实的历史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为后人杜撰。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对此只字不提,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其次,吴三桂并未投降李自成。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清国借兵,要求他们从喜峰口长城一线由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关宁铁骑两线作战打击农民军,却被求战心切的吴三桂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

此后,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农民军丢弃无数粮草,辎重,美女(古代美女往往被当成战利品),正是在收割战利品的过程中,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参考资料来源:-冲冠一怒为红颜

参考资料来源:-圆圆曲 (吴伟业作品)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

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原诗(部分):

《圆圆曲》清代: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释义: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注释

1、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2、敌:指李自成起义军。

3、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4、恸(tòng)哭:放声痛哭,号哭。

5、缟(gǎo)素:丧服。

6、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

8、天亡:天意使之灭亡。

9、荒宴:荒淫宴乐。

10、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11、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12、君:崇祯帝。

13、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扩展资料:

前八句是第一段,该段是布局谋篇最成功之处。首先开篇不凡,先声夺人。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鼎湖,即荆山,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铸鼎升天处(《史记・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这里代指崇祯皇帝。

玉关,原指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的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出语就点出甲申年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关。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有一种自然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此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反差巨大,讥讽入骨。“六军”统指明朝的军队,“恸哭六军”和“冲冠一怒”人数虽众寡不同,情绪倒很相似,但是“缟素”与“红颜”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意义上也极为不同。

“缟素”是沉痛的,如果从顺治八年乃至以后的历史角度看,“缟素”象征着对明王朝覆亡的哀痛,象征着对汉民族沉沦的哀痛,而“红颜”则明确无误地指向极端的个人私欲。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使吴三桂的汉奸嘴脸极为丑恶,真是大快人心。

诚然,作者并未提到满清,但是,山海关之战就是清兵入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并不因作者的忌讳而有所改变。接下来模拟吴三桂的口吻加以辩解,效果是越抹越黑,实为暗讽。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哭罢君亲再相见”,似乎吴三桂出于忠于明室,才与李自成不共戴天,好一副正人君子面孔。其实吴先降的正是李自成。甲申年三月,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山海关防务交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率领部下前往北京,“朝见新主”,这是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河北省卢龙县)张贴的告示中说的。

当吴三桂行至河北玉田县,突然获悉其父被捕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尤其是后者促使他改变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立刻返程杀回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可见吴三桂是双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却安排他去哭君、亲,煞是好看。

参考资料来源:――圆圆曲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的谁?

陈圆圆(1623D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生平

陈圆圆的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圆圆,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时国丈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贵妃的父亲田戚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戚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为私有。

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据传义军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兵入关,攻破李自成,孰料一发不可收拾,给了满清入主中原的良机,吴三桂也因此冠了叛将之名。但陈圆圆的下落却因此成谜。

有一说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1980年代,贵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居民自称是吴三桂后人,说陈圆圆避难到此,死后葬于此地,其墓碑碑文经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陈圆圆。

评价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

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