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对联的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魑魅魍魉的下句是啥?来源在哪儿?

魑魅魍魉对联下句什么 “魑魅魍魉”的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本文目录:

下句是:四个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四小鬼对联来历: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zhǐ)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qián)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ǎng)四个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

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chēng)目结舌,哑口无言。

扩展资料:

魑魅魍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

《左传・宣公三年》

注:《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罔两即魍魉。

【示例】:

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参考资料:――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的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魑魅魍魉”的下一句是莫能逢之。

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 读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 释义: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贬义,用于书面语。

  • 示例: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 魑魅魍魉的传说: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邪樱》中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魅:那刀四是什么?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m,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m”,郑玄注:“百物之神曰m。”也就是说,“m”,是百物之精灵。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魑:《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

魑魅魍魉,分别指的什么?

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文选・张衡》:魑魅魍魉,莫能逢旃。2000年电视剧《西游记续集》主题曲《通天大道宽又阔》中有:“魑魅魍魉,怎么它就这么多!”

具体释义:

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

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

《辞海》中解释,螭,是一种无角的龙。《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

《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m,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m”,郑玄注:“百物之神曰m。”也就是说,“m”,是百物之精灵。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魍魉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班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魑魅魍魉

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古本山海经图说》的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

魑魅魍魉下一句是什么

魑魅魍魉下一句是莫能逢之。意思是:害人的鬼怪,不是人能够碰得到的。魑魅指古代传说山里、湖沼里的鬼怪。魍魉指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用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原文: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译文: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