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什么意思?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变化?

“四个全面”表述更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词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目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文峰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翻开五中全会公报,一个变化令人瞩目——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最新表述。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报告进而对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谋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极不平凡,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全会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重要判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述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遵循的是实践中探索、探索中实践的规律,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其逻辑主线,即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打下了坚实基础,又积累了重要经验。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四个全面”表述更新,背后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面前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蓝图,意蕴深厚、意旨深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将推动“中国之治”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学习词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篇即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同时,全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表述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不变的初心使命,是从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编制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在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现代国防”。改革开放后,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此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从中国特点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末这两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先后实现了前两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明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提前了15年。

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从明年起,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新征程,再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丨音频制作:厦门市纪委监委、厦门金圆集团纪委)

重要!“四个全面”表述更新

10月29日,新华社播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十四五”期间的“四个全面”表述有了最新变化,分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此前“四个全面”分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周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重要判断。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四个全面”的最新变化体现了我国发展准备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次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