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是什么?2023年科技界的十大热词是哪些?

Gartner发布202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是哪些? 2023科技十大词汇

本文目录:

Gartner于10月18日发布企业机构在2023年需要探索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具体包括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元宇宙(Metaverse)、超级应用(Superapps)、自适应AI(AdaptiveAI)、数字免疫系统(Digital Immune System)、应用可观测性(Applied Observability)、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ust, 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Platforms)、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以及无线价值实现(Wireless Value Realization)。

2023科技十大词汇

2023科技十大词汇有:预测分析的发展、大型语言模型、信息安全、推出更好的自主系统、通过NFT进行艺术创作、数字化身、人工智能伦理、军用武器、过程发现、嵌入式应用。

1、预测分析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发展预测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它基于数据、统计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使用,依靠历史数据来识别未来结果的可能性。

2、大型语言模型

大型语言模型建立在机器学习原理的基础上,其中算法基于非常大的基于文本的数据集识别、预测和生成人类语言。这些模型包括统计语言模型、神经语言模型、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情感分析和文本建议。

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涵盖组织为保护信息而采用的工具和流程。它包括基本上为防止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中断、修改、检查、记录或破坏信息而安装的策略设置。

4、推出更好的自主系统

领先的人工智能趋势之一是推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的下一代自主系统关注无人机研究、自主探索和仿生系统领域的进展。

5、通过NFT进行艺术创作

NFT艺术据称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力量。它正在迅速改变艺术家的支付方式,并彻底改变 NFT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创建新项目和拥有他们的艺术。

6、数字化身

数字化身是当前和潜在的人工智能趋势之一,作为一种视觉形式或图像,被构建以代表虚拟世界中的一个人。AI预测推测,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化身身体的开发与人类相匹配,然后与这些化身进行心灵链接以进行远程控制操作。

7、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伦理也被称为人工智能价值平台,指的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广泛考虑集合,它结合了三个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模型中的安全、保障、人类关切和环境考虑。

8、军用武器

武器可以是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利用人工智能在军队中越来越多地用于智能和远程功能,并保护士兵免受死亡和重伤。

9、过程发现

它可以被描述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确定那些参与业务流程的表现。它比流程挖掘的早期版本更深入,以确定当人们以各种方式处理各种事情来创建业务流程事件时将会发生什么。

10、嵌入式应用

它是一种永久性定位的软件应用程序,特别是在工业或消费设备的闪存或ROM中。EA的基本属性是实时、容错、可移植性、可靠性和灵活性。软件被设计为具有特定目的的特定硬件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些硬件必须满足时间、大小、能量和内存的限制。

达摩院发布 2022 十大科技趋势:AI for Science 催生科研新范式

据介绍,《达摩院 2022 十大 科技 趋势》采用了“定量发散,定性收敛”的分析方法,整个分析流程分为两部分:

达摩院分析了 159 个领域近三年 770 万篇公开论文、8.5 万份专利,挖掘其中热点领域及重点技术突破,深度访谈近 100 位科学家,提出了 2022年可能照进现实的十大 科技 趋势,覆盖人工智能、芯片、计算和通信等领域。

具体而言,这十大 科技 趋势分别是:AI for Science、大小模型协同进化、硅光芯片、绿色能源AI、柔性感知机器人、高精度医疗导航、全域隐私计算、星地计算、云网端融合、XR 互联网。

达摩院认为,计算机科学改变科研的路径是从下游逐渐走向上游。起初计算机主要用来做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归纳。后来科学计算改变了科学实验的方式,人工智能结合高性能计算,在实验成本与难度较高的领域开始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模拟,验证科学家的假设,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如核能实验的数字反应堆,能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核废料产生。

近年,人工智能被证明能做科学规律发现,不仅在应用科学领域,也能在基础科学领域发挥作用,如 DeepMind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证明或提出新的数学定理,辅助数学家形成对复杂数学的直觉。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科学中将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研究工具。

阿里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华先胜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用 AI 去助力科研主要基于数据和计算这两点,在数据和算力的基础上形成 AI 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AI for Science 和 AI for Industry 差别不大,AI也是作为推动领域发展的一个工具。只是这个领域有点不一样,它的门槛比较高,因为是科学家要做的事情,不是一个普通人、一般的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也是这个领域因为有了数据,可以设计算法去挖掘数据中的’玄机’,去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

对于从业者而言,AI for Science 需要 AI 专家要去了解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家要去了解 AI 的原理。“AI for Industry的时候,其实是从单点的技术逐渐地走向了平台化,AI for Science 的未来,我想也会逐步地走向平台化。这个时候就是 AI专家结合某个领域、某个学科,甚至是某个学科的某一类问题和科学家们一起去建造一个科研的平台。这个时候科学家们可能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强大的工具,能够更批量地去做科学研究,实现更加丰富、更加重要的科学突破。”华先胜说道。

谷歌的 BERT、Open AI 的 GPT-3、智源的悟道、 达摩院的 M6 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取得了重要进展,大模型的性能有了飞跃性提升,为下游的 AI模型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然而大模型训练对资源消耗过大,参数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性能提升与消耗提升不成比例,让大模型的效率受到挑战。

阿里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科学家杨红霞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预训练大模型还有亟待突破的几个课题:

达摩院认为,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发展将进入冷静期,大模型与相关联的小模型协同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模型沉淀的知识与认知推理能力向小模型输出,小模型基于大模型的基础叠加垂直场景的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能力,再将执行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大模型,让大模型的知识与能力持续进化,形成一套有机循环的智能系统,参与者越多,受惠者越多,模型进化的速度也越快。

“大小模型的协同进化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更加复杂的新场景,例如虚拟现实、数字人,需要云边端的同时部署与交互,同时该体系对于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也更加的灵活,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端上维护自己的小模型。”杨红霞向InfoQ 说道。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表示,大模型的发展,在认知智能方面,模型参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但参数竞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探究进一步性能提升的可能性。大模型研究同时注重架构原始创新,通过模型持续学习、增加记忆机制、突破三元组知识表示方法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万亿级模型的认知智能能力。在模型本身方面,多模态、多语言、面向编程的新型模型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的三年内,在个别领域将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基础,对协同进化的智能系统进行试点 探索。在未来的五年内,协同进化的智能系统将成为体系标准,让全 社会 能够容易地获取并贡献智能系统的能力,往通用人工智能再迈进一大步。

电子芯片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集成技术进步趋于饱和,高性能计算对数据吞吐要求不断增长,亟需技术突破。

光子芯片不同于电子芯片,技术上另辟蹊径,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和传输更远的距离。光子彼此间的干扰少、提供相较于电子芯片高两个数量级的计算密度与低两个数量级的能耗。相较于量子芯片,光子芯片不需要改变二进制的架构,能够延续当前的计算机体系。光子芯片需要与成熟的电子芯片技术融合,运用电子芯片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模块化技术,结合光子和电子优势的硅光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流形态。

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光机所特聘首席研究员周治平表示,达摩院选择“硅光芯片”作为 2022 年 10 大 科技趋势之一,印证了该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硅光芯片的进一步扩展是硅基光电子芯片:利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将微纳米量级的光子、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异质集成在同一硅衬底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它更加显著地反映了人类社会 在纳米技术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对更小型器件和更紧凑系统的极大兴趣。

达摩院预测,光电融合是未来芯片的发展趋势,硅光子和硅电子芯片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促使算力的持续提升。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支撑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未来五到十年,以硅光芯片为基础的光计算将逐步取代电子芯片的部分计算场景。

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比例绿色能源并网的趋势下,传统电力系统难以应对绿色能源在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下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故障及时响应的应对能力。

在运行监测过程中,参数核验和故障监测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故障特征提取困难,识别难度大。针对大规模绿色能源并网在稳定、运行和规划上面临的各种挑战,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能源系统整体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输送、消纳和安全运行,完成对能源系统的升级改造。

中国电科院首席系统架构师周二专认为,新型电力系统要实现智能调控、运行推演将离不开 AI 技术,在 AI 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多个物理电网和 IT应用程序交互的数字孪生体,每个数字孪生体解决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个方面的电网运行问题。这样,当有足够的孪生体构成电网调控数字孪生系统来解决电网运行问题的各个方面,即可实现智能调控。

达摩院预测,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大规模绿能消纳,能源供给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能够互联互济,网源协调发展,弹性调度,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机器人是技术的集大成者,在过去硬件、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融合发展下,技术成熟度有了飞跃式地进展,机器人朝向多任务、自适应、协同化的路线发展。

柔性机器人是重要的突破代表,具有柔软灵活、可编程、可伸缩等特征,结合柔性电子、力感知与控制等技术,可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并在不同任务中进行调节。近年柔性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提升了通用性与自主性,降低对预编程的依赖。

柔性感知机器人增加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包含力、视觉、声音等),对任务的迁移能力增强,不再像传统机器人需要穷举可能性,并且可执行依赖感知的任务(如医疗手术),拓展机器人的适用场景。另一个优势是在任务中的自适应能力,面向突发变化能够及时反应,准确地完成任务并避免问题发生。

达摩院预测,未来五年内,柔性机器人将充分结合深度学习带来的智能感知能力,能面向广泛场景,逐步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成为产线上的主力设备。同时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实现商业化,在场景、体验、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开始规模化应用。

传统医疗依赖医生经验,犹如人工寻路,效果参差不齐。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专家经验和新的辅助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将成为临床医学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为医生提供自动指引,帮助医疗决策更快更准,实现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可防治。

预计未来三年,以人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将成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在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各个环节,成为疾病预防和诊疗的高精度导航协同。而随着因果推理的进一步发展,可解释性有望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将为疾病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流通是数字时代的两难问题,破解之道是隐私计算。过去受制于性能瓶颈、技术信任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隐私计算尚只能在少量数据的场景下应用。随着专用芯片、加密算法、白盒化、数据信托等技术融合发展,隐私计算有望跨越到海量数据保护,数据源将扩展到全域,激发数字时代的新生产力。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任奎表示,隐私计算不是某个单项技术,而是大一统的称呼,包括最早 1982年提出的安全多方计算,到后来的同态加密、可信计算、差分隐私等等。但隐私计算早前并不具备太大的实用价值,像全同态加密理论上很好,但性能开销过大,实际使用很困难。现在随着硬件加速和软件创新,我们逐渐看到实用化的趋势,当然这还有个过程。

达摩院预测, 未来三年,全域隐私计算技术将在性能和可解释性上有新的突破,或将出现数据信托机构提供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共享服务。

基于地面网络和计算的数字化服务局限在人口密集区域,深空、海洋、沙漠等无人区尚是服务的空白地带。高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将无缝连接,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立体网络。由于算随网动,星地计算将集成卫星系统、空中网络、地面通信和云计算,成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扩展数字化服务的空间。

阿里达摩院 XG 实验室负责人张铭认为,星地计算要真正能够实现成功商用和规模化发展,仍涉及到不少核心技术的突破。

以低轨卫星终端为例,一是要以场景需求和商用价值为导向,二是需要从技术突破和解决工程问题等角度出发,设计高性能、低成本、适应场景多的商用产品。例如在关键技术方面,如何设计新型毫米波相控阵天线,以及相应的波束赋形控制算法,以低成本方式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如何设计新型星地通信协议,满足卫星互联网多用户、移动性、复杂动态业务需求;此外,在终端集成和优化方面,还存在很多工程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从而满足海陆空不同场景下多方位需求。

达摩院预测,未来三年,低轨卫星数量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与高轨卫星共同组成卫星互联网。在未来五年,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将无缝结合形成天地一体的泛在互联网,卫星及其地面系统成为新型计算节点,在各类数字化场景中发挥作用。

新型网络技术发展将推动云计算走向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并实现云网端的专业分工:云将作为脑,负责集中计算与全局数据处理;网络作为连接,将多种网络形态通过云融合,形成低延时、广覆盖的一张网;端作为交互界面,呈现多元形态,可提供轻薄、长效、沉浸式的极致体验。云网端融合将促进高精度工业仿真、实时工业质检、虚实融合空间等新型应用诞生。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两年内,将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在云网端融合的体系运行,伴随着更多依云而生的新型设备,带来更极致、更丰富地用户体验。

随着端云协同计算、网络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XR(未来虚实融合)互联网将迎爆发期。眼镜有望成为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推动形成有别于平面互联网的 XR互联网,催生从元器件、设备、操作系统到应用的新产业生态。XR 互联网将重塑数字应用形态,变革 娱乐 、社交、工作、购物、教育、医疗等场景交互方式。

达摩院预测, 未来三年内会产生新一代的 XR 眼镜, 融合 AR 与 VR 的技术,利用端云协同计算、光学、透视等技术将使得外形与重量接近于普通眼镜,XR 眼镜成为互联网的关键入口,得到大范围普及。

联想集团发布2022年及未来十大科技趋势预测:科技重塑未来世界

作者:联想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总裁Luca Rossi

去年,疫情带给全球的变化促使更多的技术研发和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在变化中成长。 科技作为改变生活的首要驱动力,将重塑未来世界。联想集团近期发布预测,以下 科技 趋势将对2022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产生长久的积极影响。


趋势一:居家办公升级为随处办公

联想一直持续关注移动便利、用户与客户体验的发展,随着分散灵活的工作模式不断普及,未来的智能化办公水平和灵活性将更上一层楼。员工和公司不再局限于在办公室工作,混合办公推动工作时间与空间灵活变化,未来工作模式从居家办公升级为随处办公。联想最新研究表明,83%的IT主管预计将有一半的工作通过非传统办公方式完成。科技 将在实现高效率和创造新机会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些改变包括:

更多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为提升办公体验而设计,办公室的角色转变为团队协作地点,居家办公让员工拥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全新的办公室设计和视听技术,服务于灵活设置会议和建立社交联系。

人工智能(AI)为员工打造贴心周到的工作环境,例如消除视频通话的背景噪音,比如宠物叫声、救护车警报声和隔壁的施工声等。

增强现实(AR)为员工创造身临其境的办公体验,例如ThinkReality A3智能眼镜可以支持互动培训和多屏环境下的工作,随时随地提高工作效率。

虚拟现实(VR)、自然语言处理、空间音频、传感器、实感摄像头和联想智能协作工具套件等技术,将改变人与 科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最大化发挥办公场所的功能,提升工作体验,提高工作效率,将“人”与“技术”的价值融为一体。

企业为满足不断增长的IT需求,将更多预算投入在改善IT基础设施方面。企业通过“设备即服务(DaaS)”的IT采购模式采用外包和托管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脚步。更多企业选择“按需采购”、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通过供应商或云服务商提供的系统支持,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成果。去年,DaaS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需要节约成本。今年,降低复杂性或将成为拉动“一切即服务(as-a-service)”和托管服务模式增长的动力。

趋势二:传统密码将被取代,数据更安全

传统密码根据人们的习惯而设置,但是目前众多应用程序和设备要求用户频繁更换密码,记忆密码成为多数用户的困扰。在未来,人们无需再记忆和使用传统密码,数据更加安全。不再定期创建、记忆、保管和重新创建字母数字字符串密码,信息就不会被网络钓鱼手段盗取或在网络传输中泄露。密码将不再被买卖,大型密码库不再受到黑客攻击,因密码共享、重复使用和人为错误造成的风险也一并消失。

人工智能和尖端传感技术将推动无缝身份验证普及使用。正如访问移动银行应用和多重身份验证(MFA)的安全技术一样,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设备更加安全,有助于降低人们对应用和设备密码的依赖性。由指纹、面部、虹膜和语音认证等生物识别技术实现的“个性化密码”,比传统密码更加安全。


趋势三: 科技 向善,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推出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科技 持续助力企业智能化与持续化发展,为大家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可持续材料包括可回收的塑料、纤维和金属等材料、能够自行分解的材料(例如生物塑料等),以及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材料(例如竹子等),这些材料普遍用于产品开发制造,有利于企业缩短产品制造周期,以及优化不断增长的循环系统和供应链。可持续材料的兴起还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过程中对化学品的需求,帮助制造商实现碳中和目标。联想将提供各种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减少生产制造对环境的影响,IT供应商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支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未来的AR/VR眼镜等新技术也有助于企业减少碳足迹。例如,新技术与新功能让远程办公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减少出差,实现低碳办公。近眼显示装置和头戴式传感器可能成为残障人士的好帮手。近视患者借助可调光学变焦和放大功能,可以轻松使用PC和智能手机。显示设备能对语音和运动传感器做出反应,无需任何动作就能进行交互。另外,科技无限扩展了办公地点的可能性,居住在大城市的脑力工作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办公。企业可以重新考虑和扩大员工的工作地点范围,为愿意远程办公的员工提供办公资源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趋势四:显示器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显示器将具备办公室和居家办公的所有必要功能,并作为下一代办公中心受到更多关注。

用户通过嵌入显示屏的智能硬件和直观的软件应用,利用单屏和多屏窗口控件无缝处理多项任务。同时,显示器还为IT经理和客服代表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远程资产管理功能。

借助5G或Wi-Fi6,未来的显示器分辨率更高,采用新的纵横比例,内置减少视觉疲劳的技术,速度更快,无线设计减少桌面混乱,尺寸更小巧轻薄,以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显示器。此外,显示器可以支持PC以外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游戏 机等。

趋势五:折叠技术助力便携设备

随着显示器在办公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便携和可折叠的显示器将更受欢迎,OLED技术让显示屏的折叠、弯曲与卷曲成为现实。

联想预计这一市场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部分 分析师预测未来五年内柔性显示屏市场将实现500%的增长。

移动设备拉动柔性技术发展和价格下降,更多移动设备将采用柔性显示屏,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和笔记本电脑,以及数字标牌、公共交通显示器和智能家电。

趋势六:输入方式更直观、更智能

计算机的问世带来一系列颠覆性产品,例如操作系统、显示器、鼠标等。这些发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以键盘为主要输入方式的情况一直没有突破。

新型输入方式终于得以发展,在输入产品、形式和功能方面都将有所创新,输入将更多采用触摸式直观界面;配有触觉反馈功能的触控笔;语音转文字功能将成为新“键盘”的必要特征。

颠覆性创新即将到来,传统键盘将完全消失,被基于触觉功能的屏幕显示键盘(OSK)、预测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L)的主流技术所替代。AI学习用户习惯并编写文本,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进行沟通。这些重新定义的输入技术,为商业、教育等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协作和创造开辟新道路。沟通表达将跟上“所思即所述”的速度,手动打字输入将成为历史 。

趋势七: 科技 守护“ 健康 财富”

远程医疗行业在疫情之后加速发展,消费者和医护保健人员正尝试接受和拥抱新医疗方式。联想预计医疗保健领域将继续朝着数字化转型发展,尤其是可穿戴设备、语音助手和增强连接性技术将成为常态。健康 保险将更具针对性,预测模型使预防医学成为可能,可穿戴设备能够主动提供 健康 建议。

医护保健人员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的个性化虚拟服务,达到更准确、更优质的医疗效果。虚拟护理逐渐在远程住院巡回护理和远程家庭护理中发挥作用,让患者“有医可询”。远程医疗服务还能帮助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健康 状况,辅导患者完成治疗,以及回答 健康 和生活相关问题。医疗工作者也将受益于更高效的临床工作流程、评估工具和工作站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推进精准医疗和靶向药物的发展,从而提升个性化医疗保健体验。例如,在制药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将人工智能分析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医疗传感器、电子病历(EHR)以及具有相同诊断个体的其他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治疗。这将支持医疗保健人员识别具有遗传缺陷的患者亚群,进而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来改善治疗结果。

趋势八:环境计算随处可见

设备制造商改进用户输入模式,带动了物联网不断发展成熟。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多镜头组合摄像功能将提升用户体验,多个设备协同响应同一次语音查询。传感器的改进让用户有更多设备交互方式,例如滚屏、选择或向设备提供反馈等。

用户界面的改善使设备交互体验更自然、更安全。未来,“万物互联”的目标不仅是互联网 汽车 ,更包括城市或任何事物。

联想在去年曾预测5G技术改变个人计算能力,并一直致力于提高5G和Wi-Fi等互联网技术的连接和传输速度,同时可以加载更多内容。借助纳米技术,设备制造商将无数零部件集成在小巧的产品中,以提供更便携、更优越的互联网产品。

趋势九: 娱乐 视听体验更富参与感

实时渲染技术已经达到照片写实基准,新的互动式电影应运而生,用户能以故事角色的身份和视角进行体验。高端PC 游戏已经具有此种功能,用户选择不同选项来影响情节走向,体验影院级效果。不久的将来, 娱乐 领域将从被动体验发展为互动体验。

随着沉浸式内容逐渐转向小屏幕,更多价格实惠的可穿戴显示屏逐渐兴起,并延伸到PC和手机端。与手机相比,显示屏不仅能提供更大的屏幕观看体验,还可以让用户在公共场合享受私密观影的乐趣。我们与元宇宙的距离又拉近一步。

可卷曲显示器将完全改变人们的 娱乐方式,在上班途中或任何地方,只要将显示器“弹出”就能享受无与伦比的观看体验,不需要时将其卷回到存储装置中。未来的显示器既能协助远程办公,也能作为 娱乐中心、 游戏 中心、社交中心,提供最佳质量的视听体验。

混合现实体验让用户在观看 娱乐 节目时更有参与感,将脱口秀节目的舞台移至家中,此类混合现实技术将蓬勃发展。

趋势十:体验无限, 游戏 不止

联想预测未来 游戏 体验与大众 娱乐 一样,为玩家带来身临其境的享受。便携式显示屏和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性能更高,价格更实惠。

更多技术支持高保真、低延迟图像,提供更逼真的 游戏 体验,用户佩戴 游戏 头盔时可以感觉到真实的物理动作。不仅如此,随着AR技术愈发成熟,玩家可以将 游戏场地设置于家中,体验“在客厅打网球”的神奇感觉。元宇宙式的体验将不断扩展,未来的 游戏、社交和购物行为将依托在同一平台之上,复杂庞大的软件将这三种体验结合起来,为玩家提供更完整、更愉悦的 游戏 享受。

面对这些令人兴奋的未来 科技 趋势,我们仍需保持耐心,2022年我们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产品和功能的最终面世仍需时日。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