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是什么感觉?每餐七分饱有哪些特征?

“七分饱”是什么感觉? 每顿饭7分饱是多饱?怎么感觉出来?

本文目录:

(一)先看看怎样才算是“七分饱”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就和我们的拳头一样大,吃饱的话胃就会鼓起来。我们可以把饱腹感和空腹感用10个级别来表示,下面的这个表格就很形象。如果是为了健康生活,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有减肥的艰巨任务,那就六分饱。
(二)胖子和瘦子的区别,在于“吃撑”与“吃好”
瘦子通常在第3或者第4级的时候才考虑吃东西,而胖子通常在第5、第6级的时候就开始吃零食,很少让自己的胃达到3、4级。绝大多数肥胖的人习惯在闲得无聊的时候就想马上吃点东西,胃只要稍微有空隙,就马上开始往嘴巴里塞东西吃。胖子就在“吃还是不吃之间,纠结完一天的光阴”。
(三)吃太饱危害大,胖子们且吃且珍惜
1.吃太饱容易犯困
吃饱之后经常会打盹犯困,这是因为大量的血液被分配到消化系统加班加点工作,大脑缺血缺氧会导致人昏昏欲睡。有没有觉得这就是“酒囊饭袋”的真实写照。
2.加重肠胃负担
如果你每一顿都吃得特别饱,两顿饭之间自己的胃都是饱饱的,这会加重胃的负担,因为我们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需要时间修复,如果胃里面一直装着满满的食物,胃不仅得不到休息还得分泌大量的胃液,长期以往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糜烂、胃溃疡。
3.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四)养成这些好习惯,“吃到七分饱”其实很容易
1.切记“饥不择食”,饥饿难耐的时候可以先喝点粥垫垫底
人饿极了看到什么吃的都能吞下去,但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能饥不择食。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肠胃的消化功能恰好处于极度脆弱状态,此时如果大吃大喝就很容易造成食滞。这个时候应该喝一点温热的粥,适当的暖暖胃才是最好的。
2.两餐间隔4-6小时,间隔太短或太久都不好
这个道理好懂,刚吃完上顿还没来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顿,估计你也没什么胃口;可如果饿得个眼冒金星才开始端碗吃饭,估计也饿过了。最佳间隔时间就是4-6个小时,这恰好是混合食物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
3.慢慢吃,切忌狼吞虎咽
大脑发出吃饱的指令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如果你火急火燎地就吞下去了一桌子美食,估计还没反应过来胃就已经撑爆了。细细地品位每一口饭菜,不仅能感受食物的美好还能帮助唾液和胃液很好的分泌消化食物。
4.吃饭也要会“做假”
说白了就是多吃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蔬菜,因为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给你增加太多的热量。

每顿饭7分饱是多饱?怎么感觉出来?

所谓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所谓十成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所谓九成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是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所谓八成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所谓六成饱,就是撤走食物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会觉得不满足。到第二餐之前,觉得饿得比较明显。
所谓五成饱,就是已经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了,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有没吃饱的感觉。没有到第二餐的时间,就已经饿了,很难撑到下一餐。
再低程度的食量,就不能叫做“饱”了,因为饥饿感还没有消除。
七成饱,就是身体实际需要的食量。如果在这个量停下进食,人既不会提前饥饿,也不容易肥胖。但是,大部分人找不到这个点,经常把胃里感觉满的八成饱当成最低标准,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觉得胀的九成饱。这样,如果餐后没有足够运动,必然就容易发胖。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习惯于七成饱。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所以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较容易让八成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帮助控制食量,避免过量。

吃饭吃七分饱有依据吧?为什么是七分?

无论如何请大家记得吃饭一定要七八分饱。记住这一句话就可以延年益寿,这句话非常重要。古今中外,延年益寿的办法不下几百种,但是都无效。真正公认最有效的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就是一种,我们叫“低热量膳食”,说白了就是七八分饱。就这样一个办法,古今中外公认能长寿,其他都没用。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呢?随便敞开吃饱的这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冠心病多,高血压多,死得多,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猴子七八分饱的,苗条健康、精神好的多,很少生病,100只猴子10年养下来才死了12只。观察到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猴子都是七八分饱。七八分饱确实很重要,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很有道理。美国有位著名的专家,很权威,写了一千多篇文章,来中国讲过学。有一次,他讲完课,说快要到二十一世纪了,希望人人健康,我送你们两句最重要的话,比一切药物都好。
刚刚吃过时会因为肠胃消化用血量猛增而导致大脑缺氧,暂时出现思维迟钝的现象。

吃得过饱会得哪些病

1消化不良:人的胃肠容量是有限度的,吃得超过限度,就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就会产生饱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2胰腺炎:这是较为常见、而且后果比较严重的疾病。当患者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若同时酗酒,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患有胆道疾病的人要特别谨记,避免一次进食过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更不要酗酒。而且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

3心血管病: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梗塞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应不足,在大量进食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并贴在血管壁上。且此时,胃肠道需血、需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很容易出现严重缺血,发生心肌梗塞,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一般说来,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老年人更不宜饱餐,进食以七八分饱为好。

4老慢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饱,胃部充盈,会使横膈往上推移,压迫肺部,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吃得太饱,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这无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

5其他疾病:若晚餐吃得过饱,胃肠会对其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这些器官“被压迫”的信息和消化系统餐后紧张工作的信息一同上传给大脑,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造成疲劳,久而久之,就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因胃肠蠕动减慢,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胺类、氨、吲哚等有毒物质,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

吃饭什么样才是七分饱?

人们常说吃饭七分饱才最健康,究竟七分饱是一个什么感觉,仲景健康网小编带你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然而,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吃到什么程度该放下筷子?

“七分饱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提醒人们吃饭不能过量。”想要吃到七分饱,只要有饱的感觉,就别吃了,但也不能饿着。

、七分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不是很好衡量。应该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却还不想离开饭桌,可要是再吃的话就会撑。总而言之,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

有专家解释的更为细致,“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此外,范志红还具体指出其他几个级别的饱腹感,供大家参考。“八分饱时,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九分饱时,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十分饱时,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其实,有了七分饱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专家提醒,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专心吃饭。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备。不过,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