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是什么意思?有人知道吗?到底刍是啥?有人了解吗?

_刍是什么意思 刍是什么意思的呀?

本文目录:

刍本义是割草,引申为割草的人和割下来的草,还可以引申为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刍(拼音:chú)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断草的样子。从“刍”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左边像两株草,右边像一只大手(“又”),表示用手去拔草。其金文的形体发生了一点变化,由甲骨文的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但基本含义没变,仍是用手去拔草的意思。

战国文字所从的“又”或变为“彐”形,草形或变为“X”形或“十”形。小篆的形体发生了讹变,“草”形犹在,但“手”已经变得看不出来了。楷书繁体“刍”的形体是由小篆形体演变而来的。简化字“刍”由草书楷化而来。《说文解字》里说:“刍,刈(yì)草也。”所谓“刈草”就是“割草”的意思。它是个动词。

当“刍”用作名词时,表示喂牲口用的草。也正因为喂牛羊的草叫“刍”,所以我们才称牛羊等动物回嚼时为“反刍”。后来“刍”也引申指割草的人。古人写论说文常常将自己的言论称为“刍议”,相当于“刍言”,表示是草野之人的浅见,这是一种自谦。现代人学习古人这种谦虚精神,也往往把自己文章的题目定为《××刍议》。


刍是什么意思的呀?

拼音:chú

注音:ㄔㄨ@

部首:刀

笔画:总笔画:5; 部外:3

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码:U+520D

五笔:QVF

仓颉:NSM

郑码:RXB

四角:27177

笔顺:ノフフ一一

基本字义

● 刍 chú ㄔㄨ@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

2. 割草:~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议(同“刍言”)。

3. 草把:~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详细解释

◎ 刍chú

〈动〉

(1)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割草)

(2) 同本义 [mow]

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之式。――《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左传・昭公六年》

刍s养马。――《越绝书・外传本事》

(3)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

(4) 用草喂牲口 [feed]

刍之三月。――《周礼・地官・充人》

(5) 又如:刍养(饲养)

〈名〉

(1)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寇》

馈之刍米。――《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民争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宋史》

(2) 又如:刍菽(饲养牛马的草料);刍粟(粮草);刍薪(柴草);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刍豆(草和豆);刍茭(干草);刍粮(刍食,刍粟,粮草);刍厩(饲料屋);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刍藁(干草);刍菽(刍豆)

(3) 谷类植物的茎杆 [straw]

(4)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旧唐书》

(5)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

(6) 又如:刍豢(指牛羊猪狗。牛羊食草,称刍;犬豕食谷,称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形〉

浅陋,鄙俗 [mea-ger]。如:刍语(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同“刍议”);刍论(刍议。浅陋的议论)

刍是什么意思?

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第五章整章内容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老子《道德经》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说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了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刍”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2.
割草:~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议(同“刍言”)。3.
草把:~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详细字义
〈动〉
1.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割草)2. 同本义 [mow]
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之式。――《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左传・昭公六年》
刍s养马。――《越绝书・外传本事》3.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4. 用草喂牲口 [feed]
刍之三月。――《周礼・地官・充人》5. 又如:刍养(饲养)
〈名〉
1.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寇》
馈之刍米。――《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民争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宋史》2.又如:刍菽(饲养牛马的草料);刍粟(粮草);刍薪(柴草);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刍豆(草和豆);刍茭(干草);刍粮(刍食,刍粟,粮草);刍厩(饲料屋);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刍藁(干草);刍菽(刍豆)3.谷类植物的茎杆 [straw]4.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旧唐书》5.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刍豢。――《庄子・齐物论》6. 又如:刍豢(指牛羊猪狗。牛羊食草,称刍;犬豕食谷,称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牺牲)
〈形〉
1. 浅陋,鄙俗 [mea-ger]。如:刍语(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同“刍议”);刍论(刍议。浅陋的议论)
常用词组
1. 刍豢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史记・货殖列传》2. 刍秣chúmò
[fodder;hay] 喂牛马的草料
刍秣之式。――《周礼・大宰》。注:“养牛马禾谷也。”3. 刍荛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4. 刍议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
皇图不隔于刍议。――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