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第一章讲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怎么翻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是什么意思?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原诗及翻译

本文目录:

力气之大可以撼动山河,气宇非凡举世无双;世事不利啊,宝马骓也不再奔跑。

【出处】

出自 项羽的《垓下歌》;

【全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我的)力气之大可以撼动山河,气宇非凡举世无双;世事不利啊,宝马骓也不再奔跑.马儿不再跑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该怎样办啊?

【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原诗及翻译

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出处:《垓下歌》两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项羽终于垓下陷入刘邦的重重包围之中,损兵折将,粮草吃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一个黑沉沉的夜里,项羽忽然听到从四面刘邦的军营中传来一阵阵楚国的歌声,项羽大吃一惊,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

项羽身边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十分宠爱,多年来一直跟随左右,与他形影不离;还有一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项羽经常骑着它行军打仗。项羽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壮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

作者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封刘邦为汉王。而后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稳固定的后方作为基础,最终于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

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

参考资料来源:-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是什么意思?

“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意思是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这句诗出自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垓下歌》。

原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

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原文_翻译及赏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两汉・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古诗三百首 , 写人 , 励志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鉴赏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b,项羽愕然失色,惊呼“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明白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绝望的痛苦袭击着他。王位、天下,得而复失,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战马都保不住了。项羽关心他们的命运,不忍弃之而去。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身亡,好不悲壮!

创作背景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