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为何出现?哪个月份常见?为何会有倒春寒?通常在哪个月份出现?

倒春寒的原因 倒春寒一般是几月 倒春寒发生在何时

本文目录:

为什么会有倒春寒,倒春寒形成的原因

倒春寒就是春季气温比往年要低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有倒春寒呢?倒春寒会持续多久呢?了解这些情况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下面为您介绍为什么会有倒春寒,倒春寒会持续多久。

为什么会有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日历网表示,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倒春寒形成的原因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中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倒春寒的标准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云南省各月的标准为:

(1)2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9℃(负距平是对月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最低气温而言的)。

(2)3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6℃;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7℃。

(3)4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2℃。

预防倒春寒对健康的危害

中国是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冬季受北方来的冬季风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春季气温变化无常,骤然升降,空气寒冷而干燥。由于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整体下降,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调节功能减弱。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脑、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复发的季节,同时,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明显增多,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养生专家表示,要预防“倒春寒”的袭击,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可遵循“春捂”的规律。“春捂”要看气象指数,根据天气而定。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气温达10℃以上时,便可适当减少衣物;当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时,要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讲究科学的饮食和起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1、乍暖还寒最应保暖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说的就是春天的气候。日历网提醒,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冷空气活动的次数也较为频繁,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过早脱去棉衣,一旦冷空气来袭,可能会一下子适应不了,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很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发热。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穿得稍多一点,避免感冒,诱发疾病。市中医医院内科专家朱凌云教授提醒,像哮喘、冠心病患者更应在春天多穿些,以免一不小心旧病复发。

另外,还有不少人春天不喜欢盖厚被子睡觉,甚至还有大开窗户睡觉的。殊不知,人在睡眠状态下肌体的抵抗力最差,一些春季常见病也正是此时得上的。如果夜晚大开窗户睡觉,吹到寒风很容易诱发关节炎、腰腿痛等毛病,落下病根,日后难以治疗。因此,按中医理论“春捂秋冻”,春季还应多捂些。

2、春季锻炼多有讲究

首先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各种细菌在春季正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加上如果粉尘较多、又遇雾天的话,则不适合锻炼。中国吃网表示,如果太阳还没出来就开始锻炼,植物可能还没来得及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极低。

此外,春季锻炼不可过猛,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还比较僵硬,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容易扭伤。准备活动可选择步行、跑步等全身运动,帮助打开全身肌肉。适量进食也很必须,空腹锻炼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建议适当喝些粥,补充点水分,增加身体热量较好。在运动中,还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节奏比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比较合适,比如:慢跑、散步、太极、爬山、放风筝等,注意调节好自身节奏,科学运动。

3、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

春季为肝火旺的季节,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中医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如果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对于清肝可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而肉类等油腻食物在春季不宜过多进食。酒精是肝的头号大敌,饮酒过度也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中国吃网建议春季养肝要做到忌酸涩、忌油腻和忌酒。值得提醒的还包括,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除此之外,春季还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蛋白质。医学研究还表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困,维生素同时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倒春寒一般是几月 倒春寒发生在何时

导读:即便是已经进入了气象学意义的春天,依然会有“寒风不知春意来,吹凉人心是春寒”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天气学中所说的倒春寒,倒春寒具体到来时间不定,但是出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那么倒春寒一般是几月?倒春寒发生在何时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倒春寒一般是几月

倒春寒一般是3月至5月。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发生在何时

倒春寒发生在3-5月份左右,倒春寒主要是指在初春(一般指3月份)气温回升较快,在春季后期(一般指3月中下旬或者4月份、5月份)气温较往年的气温低并且还常常伴有阴雨的天气现象,这种“前春暖,后春冷”的天气现象,才能被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的发生时间主要是在3、4、5这几个月份,但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倒春寒发生时间并不一样。一般南方地区倒春寒的时间会早一些,北方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时间则会稍微晚一些。

倒春寒一般会持续多久

倒春寒一般会持续3-5天,但有时最长也可达2个星期之久。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如果冷空气比较强,可以使得温度降低到10℃以下,此外持续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

倒春寒怎么养生

1、注意保暖:倒春寒的时候天气温度是比较低的,此时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造成较大的负担,所以对于一些体质比较虚弱的老人、小孩来说,建议最好是做好个人的防护保暖措施,注意头、口、鼻、手等部位的保暖。

2、适量运动:此外还可以适量地进行体育运动,以此来锻炼个人的心肺功能,并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这样也可以增加对外界寒冷环境的抵抗力。

3、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适量地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韭菜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倒春寒的时候能做腊肉吗

不建议做。

腊肉一般需要在天气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做,而虽然倒春寒的时候天气温度较低,但最多只会持续2个星期左右。

一旦当倒春寒过了之后,天气温度就会升高,不利于腊肉的保存,而且在立春之后,空气也会比较潮湿,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所以是不建议在倒春寒的时候做腊肉的,如果要做的话那么就需要及时吃完。

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常年2-4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或以下,连阴雨3一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近30多年中,以1951、1969、1970、1976年的天气气候条件最差,造成严重烂秧,一般烂秧率超过30%,有的达50%。如1970年仅广西地区烂种就达1亿斤以上;1976年,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就损失谷种达7亿斤。此外,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的开花受粉,及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有时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或籽实质量低劣。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春雪所覆盖下的花朵不同。
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云南省各月的标准为:
(1)2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9℃(负距平是对月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最低气温而言的)。
(2)3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6℃;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7℃。
(3)4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2℃。

倒春寒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的?

倒春寒天气

1、倒春寒的定义
倒春寒天气是指春季回暖以后,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是我省灾害性天气之一。
倒春寒天气过程的标准:入春后的3月21日到4月30日内,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10℃,持续三天或三天以上(其中第4天开始,允许有间隔一天的日均气温大于等于10.5℃),为一次倒春寒天气过程。
2、时间分布
根据1951--198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出现全省性倒春寒天气过程24次,平均每年0.7次;一年中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最多是2次,仅2年,概率为6%;有12年无全省性倒春寒天气过程出现,概率为35%;一年中出现1次倒春寒天气过程的最多,达20年,其概率为59%。
倒春寒天气过程,发生在三月下旬的有18次,气候概率达75%,有5次发生在四月上旬,概率为21%,发生在四月中旬的倒春寒天气过程仅1次,概率为4%。四月下旬没有全省性的倒春寒天气过程。
3、倒春寒天气过程的长度
以3-5天的较多,共17次,概率为71%,6-8天的有6次,概率为25%。
4、倒春寒天气过程的地区分布
全省以威宁为最多,每年平均1.8次,9.6日;其次是毕节,每年平均1.3次,7.8日;省内大部地区每年平均0.7次,3--5天;省的南部地区及赤水、乌江下游等河谷地区最少,每年平均只有0.2次左右,1--2天。西北部高寒地区不仅倒春寒天气过程次数多,日数长,而且结束得也迟,4月底还有倒春寒天气过程出现;而省的南部地区及赤水、乌江下游等河谷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就结束,四月上旬就极少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了。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