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名茶?重庆特产茶叶有哪些?

重庆十大名茶都有哪些 重庆特产茶叶有哪些?

本文目录:

南川金佛玉翠茶
南川金佛玉翠茶主要指南川区内生产的“金佛玉翠”牌茶叶,为优质名优绿茶。“金佛玉翠”已获得过国际、国内、省市等各个级别的20多个奖项。

金佛玉翠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黄绿嫩匀。“金佛玉翠”选用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等茶树品种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鲜叶。
龙珠翠玉茶
龙珠翠玉茶是开州龙珠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名优绿茶。
开州的龙珠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朝、清朝时就被列为皇廷贡品茶,如今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

龙珠翠玉茶的产地位于重庆市开州敦好镇龙珠村龙珠寺大巴山一带,海拔800左右,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云雾缠绕,属天然的野生态环境。龙珠翠玉茶,形美、色绿、香浓、味醇,味绝佳、无杂卉。
云岭永川秀芽
云岭永川秀芽是由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名优绿茶。
永川秀芽是针形名茶,属于绿茶类。产于重庆市永川区,主要包括永川区云雾山、阴山、巴岳山、箕山、黄瓜山五大山脉的茶区。

永川秀芽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59年研制生产,1964年经国内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正式命名为永川秀芽。其加工工艺于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四面绿针茶
四面绿针茶是重庆市旺发茶叶有限公司产自蔡家镇猫儿山的优质绿茶。
“四面绿针”产自江津海拔800米的猫山茶园,硒元素含量丰富。产品采用独芽或者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汤色清,滋味鲜,馥郁回甘。
重庆市旺发茶叶有限公司始创于1994年,是一家集良种茶苗繁育、茶园基地建设和茶叶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太白银针茶
太白银针茶产于长江三峡一带,早春三月采摘高山幼嫩茶芽,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精制而成。
太白银针茶的特性是润绿显毫,条索紧秀,匀直若针,香高清纯,汤绿明净,味鲜醇爽,叶绿鲜亮,嫩匀成朵,乃名优绿茶之珍品。“太白银针”产品连续荣获“中绿杯”、“三峡杯”等全国及重庆市的名优茶评比大奖10余次;2008、2010年荣获“重庆十大名茶”提名奖。
太白银针茶的生产制造商为重庆市新天地高新农业开发公司。该公司自有高标准无公害茶叶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基地30000多亩,茶树良种率达到70%以上,带动茶农1000余户;现有茶叶初、精制厂两座,总面积3200O,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2条,具有年产优质绿茶250吨、太白银针等高档名茶50吨的能力。
鸡鸣贡茶
鸡鸣贡茶是重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名优茶。早在清高宗乾隆十六年,鸡鸣贡茶就是贡茶。
鸡鸣贡茶的产地在城口县大巴山,这里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植被丰腴,是天然的名茶产地和宜茶种植区域。
鸡鸣贡茶采摘大巴山富硒富锌带万亩高山无污染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沿袭260多年采制工艺,采摘、制工更加精细。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因外形油润金黄,自然呈丫,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叶底似兰花盛开,叶色绿白相间(叶脉翠绿,叶片乳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涪陵白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鲜度特别好,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有专家表示,经过检测,涪陵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名优茶的2到3倍,茶多酚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色香味俱佳,在茶叶界堪称国宝级稀有资源。
盛鼎玉露茶
盛鼎玉露茶是由盛尚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名优茶叶,茶叶产地位于重庆市万盛区青年镇更古村。
西农毛尖茶
西农毛尖产于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场。其形美、色绿、显毫,香气芬芳馥郁,滋味鲜醇爽口。
西农毛尖茶以高山云雾之早春毛尖茶和洁白芬芳的茉莉鲜花为原料,运用现代茶叶加工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西农毛尖茶的外形紧细有毫,汤色黄亮清澈,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鲜醇隽永,叶底黄绿柔软。这个茶获得过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重庆市“三峡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多项荣誉。
林海翠茗茶
林海翠茗茶是万盛九锅箐公司生产的茶叶。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较多,主要有优质名茶"翠屏银峰"、"翠屏竹叶青"、"翠屏铁花"、"翠屏玉叶"、"翠屏碧绿"等10余品种。
林海翠茗茶成茶色泽翠绿光润,汤色碧绿,芽叶嫩绿,内质香气清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全芽整叶,条形紧秀。“林海翠茗”获过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重庆特产茶叶有哪些?

1,永川秀芽

永川秀芽是针形名茶,属于绿茶类。产于重庆市永川区,主要包括永川区云雾山、阴山、巴岳山、箕山、黄瓜山五大山脉的茶区。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59年研制生产,1964年经国内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正式命名为永川秀芽。

2,苦丁茶

苦丁茶,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Holly, leaf of BroadleafHolly,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及华南地区(江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是纯天然保健饮料。

3,重庆沱茶

重庆沱茶,重庆茶厂于1953年开始生产,属上乘紧压茶。制作时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手段,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大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

4,大足松茗茶

大足松茗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采自古龙山生态区,精选一芽一叶、春尖加工而成。重庆大足松茗茶,采自古龙山生态区,精选一芽一叶、春尖加工而成。

5,梁平甜茶

梁平甜茶生长环境天然,未受污染,经权威机构严格检测,无农残和其它有害成份,是绿色、生态、环保的优质养生茶。

参考资料来源:-永川秀芽

参考资料来源:-苦丁茶

参考资料来源:-重庆沱茶

参考资料来源:-松茗茶

参考资料来源:-梁平甜茶

哪个牌子的茶叶好?永川秀芽哪的最好?

正宗,当然是云岭公司(国企)啦,他是重庆茶研所的下属公司,,,永川秀芽就是茶研所搞出来的吧,但他家就是贵,,,而且产量少,毕竟是科研单位,可以理解,少了2―3000一下的基本上可能都不是他家生产的了(贴牌,你懂的),
新胜茶场(国企,劳改农场),以前是以前明气最大的了,现在好像体质原因不怎么做茶了,以前的茶整的好,现在就,呵呵呵
其它永川本土企业,,云升(玉琳公司),永荣(永荣茶厂),又一春(又一春公司),宝峰(涵晨灵秀还是宝峰茶厂,我也没搞明白),双英(好像时间倒早不晚)这几家算比较老牌的了,后面还有一堆新品牌,,,云合,茗萌,黄坡岭,这些是都是大企业(有钱)后来进入茶叶行业,现在工艺这些还有点差距(后期我比较看好黄坡岭),杉园(茶艺起家),王一哲(茶铺起家有小面积生产),,,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我平时喝云升和永荣比较多,,云升包装好看些,永荣的包装简直就是,土,土,吐,好像最近老板的儿回来了,说起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也没看到起有撒子改观,,,不过他家的茶叶还比较实惠,口感也比较接近云岭(云升提香高些,永荣清香,茶研所也是清香)偶尔出些好茶,还有点金艳,,云升市场认知度高些,有面子些,关键是包装好看些,我一般买来送人都是云升,自己喝永荣(主要是个人口感喜欢清香,老感觉火文一高,喝不出好茶的好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哥就是个老茶哥,老茶哥的哥晓得比我多,听他吹夸夸,那个才叫老老老老茶哥😎
赞踩

永川茶文化

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
永川古为梁州属地,自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为古昌州治所在地。解放后历为江津专员公署、永川行署驻地。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川撤县建市,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
永川地处成渝两大城市的中轴线上,背靠四川腹地,面临三峡库区,历来是重庆西部和川东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通讯信息中心、文化教育中心、能源供给中心、金融中心,是重庆二级经济圈。
永川是重庆西部的地区性中心城市,重庆主城区外的四大经济支撑点之一,辖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其中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
永川基础设施完善,市内交通便捷,道路宽敞,环境优美,水电气充足,电信网络健全,通讯设施先进。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横贯全境,陆上交通四通八达。长江穿越市境南部,水运便捷可达沿江各大城市。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90公里,航空可达国内大中城市和日本、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功能齐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辐射功能进一步扩大,渝西商贸中心已初步形成。金融服务机构众多,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近年来,永川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02年,永川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0亿元。
一、永川茶产业基本情况永川境内箕山山脉、云雾山山脉、黄瓜山山脉、巴岳山山脉、阴山山脉横亘永川全境,海拔高度在400-1200米之间,山上四季云雾缭绕,气候温润潮,雨量充沛,土壤呈酸性,很适宜茶树生长,古时整个箕山山脉都是古生茶树,是我国古老的产茶区,箕山上现存的2万亩连片茶园,规模居亚洲第一。以新胜茶场、重庆茶叶研究所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科研单位带动了永川茶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科研、种植、生产、加工相配套的茶产业体系。
永川现有存量茶园2.8万亩,其中新胜茶场1.2万亩,茶研所0.2万亩,乡镇茶园1.4万亩,年产茶叶2500吨,年总产值3600万元,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占重庆市的15%和20%左右。茶园分为归山茶园、大山坪茶园、青龙山茶园三大片。每片茶园均结合地形,顺坡、环山栽植,呈梯级带状,层层叠叠,形成了独特的茶山园艺风光。茶叶生产企业最多时达19户,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5户。全市茶园主要茶树品种有云南大叶茶、四川中小叶茶,主要茶叶产品为绿茶、花茶、红茶、边茶。拥有“新胜”、“金凤”、“云岭”、“又一春”、“竹海春绿”、“云升”、“得川”等十余个注册商标和“永川秀牙”、“渝州毛峰”、“渝州碧螺春”、“乌金吐翠”、“竹海竹针”、“云岭银峰”、“金凤银针”等数十个名品,其中:“永川秀牙”被评为全国名茶,“金凤”牌茶叶被评为重庆市名牌产品。在2002年10月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茶博览会上,新胜茶场的“金凤牌”渝州乌金吐翠、渝州碧螺春,重庆市又一春茶叶有限公司的“又一春牌”竹海竹针及重庆玉琳茶叶公司的“云升牌”云升秀芽、竹海萌芽分别荣获第四届国际名茶金奖。永川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茶叶科研力量,共取得科技成果70余项,获奖成果60余项,培育优质茶树品种十余个,其中“蜀永1号、2号”等10个品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二、永川茶文化与旅游永川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茶圣陆羽曾到永川箕山游览,对山上遍布的古生茶树赞叹不已,清人郑板桥在雍正十年到茶山流连忘返,并兴书“扫来竹叶烹茶叶,劈开松根煮菜根”茶联一幅。永川的茶馆遍布城镇乡村,“大碗茶”“盖碗茶”构成独特的茶俗文化。“竹海金针”、“竹海春绿”等茶叶名品更具茶竹韵味。茶豆花、茶烧排骨、茶酒等茶食品、茶饮料风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永川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茶山竹海旅游区内5万亩竹海与2万亩连片茶园交相映衬、隽美秀丽;卫星湖碧波荡漾,令人流连忘返;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是我国目前占地面积最大、动物种类最多、来源国最广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园区。以茶文化、竹文化、野生动物为特色的旅游业已成为永川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永川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96亿元。
永川市的茶山竹海景区的5万亩竹海与2万亩的连片茶园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茶竹旅游景观,景区内有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观光茶圆。依托这一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充分挖掘茶竹文化内涵,突出茶文化特色,以茶文化项目带动整个景区的发展。在茶山竹海景区,游客可以观赏到传统的茶艺、茶道表演,可以亲自参与采茶、制茶,可以品尝到茶、竹系列特色菜肴,可以在茶博览馆里领略茶的起源,茶的品种和茶文化知识,充分体验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颇具茶竹文化内涵的茶叶、茶酒、竹雕等茶系列和竹工艺品、竹制品等具有浓烈文化气息旅游商品、纪念品,深化了永川茶竹文化内涵,提升了永川旅游的知名度和整个旅游行业的创利能力,初步形成了以茶园风情、茶俗茶艺博览、品茶食茶和竹海寻幽、赏购精美竹艺、品味竹宴美食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为突出永川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永川已在茶山竹海成功举办了5届茶竹文化旅游节。
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发展,举办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和中华茶艺山庄二期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2003年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确定在永川举办的优势所在。
2003年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跨区域、国际性集特色旅游、茶文化、茶产业开发为一体,首次在中国西部举办、积极探索茶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特色观光旅游的新思路、新办法,开创西部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的新方式,推动重庆茶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和茶产业的振兴的重要经贸文化活动。第八届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三峡国际旅游节将本次“茶文化旅游节”列入重要内容安排在永川举行,对于提升渝西经济走廊的知名度,促进渝西经济走廊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永川茶业发展远景规划在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大力扶持发展食品工业政策和绿色茶叶发展政策的影响下,随着2003年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和“中国西部茶都”落户永川,永川茶业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5年,永川茶叶产业将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食品发展趋势,以科技为产业发展核心,重点发展绿色茶叶食品为主线,以系统工程原理为指导,科学地、规范地发展永川茶叶产业,在合理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分内指导和重点帮扶,用3―5年时间,建成70000亩优质无公害茶园,其中:国家级优良品种茶树面积40000亩,省级,优良茶树面积30000亩。实现茶叶年产量达7000吨,优质绿茶4000吨,名品名茶1500吨,红茶产量达1500吨,年总产值1.5亿元,利税总额达3000万元的目标;实现以绿色茶园为基础,科技为保障,名品名牌为骨干,种植、生产、科研、加工、营销一体化和产业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茶产业良性互动局面。
2003年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永川举办,将“中国西部茶都”落户永川,并定期举行茶博览交易会,加速了永川茶叶综合性专业市场的建设步伐。永川西部茶都综合性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在永川城区三大商贸中心之一的中河坝市场,设点紧靠市场的滨河路,规划面积两万平方米,内设茶叶交易博览中心、茶文化交流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餐饮服务中心,装饰风格体现最具儒家文化代表的宋代文明,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容纳80―100户茶叶交易商河茶叶生产企业,年交易量可达2.5万吨左右,年交易额将达5亿元左右。从而形成与东部茶都遥相呼应、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茶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题资料, 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重庆分社网络中心设计制作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