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有哪一个是节日?中国传统节气有哪些?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

本文目录: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清明,另一个则是冬至。

一、清明节(踏青节)

清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该节日的核心活动内容则是祭祀,日期一般在公历的4月5日至7日。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就逐渐形成了春祭的传统。每年的清明节,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在民间,更有着传承千百年之久的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重要风俗习惯。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历史悠久,而且节日习俗的形成与节气的特点密切相关。扫墓祭祖礼俗的源流与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一脉相承。清明时节,大地回春,阴阳转化,吐故纳新,生气始盛,万物皆洁齐,正是春祭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清明时节就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习俗。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令规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将假日改增为三天。

二、冬至节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并测定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当天开始“进九(民间俗称交九)”。而此时的南半球,则正值酷热的盛夏。在中国北方,自古以来流传的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各地食俗虽有不同,但以吃水饺最为常见。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因为没有固定于特定日期,故和清明一样,冬至日亦被称为“活节”。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行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夜为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经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故,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北斗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自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代表作名录后,事业单位考试中对于节气的考查也逐渐增多。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立春――春之始,我们常说“春雨绵绵”,所以立春之后就是雨水;春天天气回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在土里冬眠的虫子,此为惊蛰;春季昼夜平分那天为春分;春天的清洁明净又为清明;又至春雨润五谷,才有谷雨,至此春季节气结束。

立夏――夏之始,作物颗粒饱满才有小满;作物既饱满就要收割,才有收割之后的芒种;至――极也,是以昼最长那天为夏至;夏至之后有小大暑,至此夏季节气结束。

立秋――秋之始,秋既到暑要散,才有处暑;暑气散而寒气来,露凝而白,才有白露;寒气又重是为寒露;天气又冷,露结为霜,此为霜降,至此秋季节气结束。

立冬――冬之始,冬雪由小至大,为小雪大雪;日最短那天为冬至;冬季冷,又分小寒大寒,至此冬季节气结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季包含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共6种。这种提问考试容易忽视“暑相连”是两种节气。故考试应熟悉每句节气歌的内容。

2.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有:四立、两分两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有:小大暑、处暑、小大寒

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有:雨水、谷雨、小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有: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节气有:白露、寒露、霜降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是:清明节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的日子。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晋文公为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这一天禁烟火食冷食,是有纪念意义的节日而非节气。

传统节日中既是节日的又是节气的有哪些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