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物质是指什么?物质在哲学中有何含义?

物质是什么意思 哲学中的物质指什么?

本文目录:

物质的意思是:

1、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和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2、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生活。

拼音:wù zhì

引证:巴金《寒夜》十八:“没有!不论是精神上,物质上,我没有得到一点满足。”

物质的近义词:物资

物质的反义词:精神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义:

物资 [ wù zī ]

释义: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物资交流。物资丰富。战略物资。

引证:秦牧《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清晨六点钟,县城商店就开门营业了,市场繁荣,物资充裕。”

反义词释义:

精神 [ jīng shén ] [ jīng shen ]

释义:

[ jīng shén ]

1、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精神错乱。精神上的负担。

2、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精神。

[ jīng shen ]

1、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焕发。振作精神。

2、活跃;有生气:越干越精神。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精神的。

3、英俊;相貌、身材好:瞧这小伙儿长得多精神!

引证: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哲学中的物质指什么?

物质是一个顶级抽象概念,没有具体指向。空气是物质,石头是物质,分子是物质,原子是物质,粒子是物质,汽车是物质,人也是物质,人是高级物质。
我们把大于分子的物质称为宏观物质,等于或小于分子的物质称为微观物质。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构成的。
体积、结构、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缺一不可。物质无限可分,但质量不能为零,质量为零就意味着不存在。
质量是指一定体积的物体所包含的物质数量。质量的标准计量单位是千克,法国科学院1791年规定:在标准大气压,4摄氏度时,1升(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
物质世界是一切物质的总和,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从物质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因为地球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以成就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地球自然形成了有机分子――细胞――人类――人类社会。因为地球具备了生物存活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种自然条件和环境中,原子开始了生化反应,原子根据自身的性质自发排列,最终产生了第一批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而人类正是这些分子演进的造物。人类的出现是整个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偶然是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如果是必然事件(必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就会重复出现。比如,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之后就没有再次出现。所以说,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进化的结果是偶然的。
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一模一样的天体,但肯定广泛存在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地球以外不一定存在人类,但肯定广泛存在生物。发现外星文明是一个低概率事件,过去、现在、将来是否还存在其他人类文明,不得而知。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客观存在是无限的。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还处于不断深入阶段。人类永远不能感知无限大和无限小的物质。人类只能观测到宇宙的局部,不能观测到宇宙的全部。人类只能感知电磁子的存在,不能感知比电磁子更小的物质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什么是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概念的基本思想是: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在生活实践中可从感觉上直接或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感知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 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在旧唯物主义那里,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分离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旧唯物主义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尽管坚持的只是一种抽象的客观性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但对于社会事物,则由于不理解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客观实在,因而不能坚持客观性原则,把历史过程理解为一种主观的存在,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成了“半截子”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理解上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从而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建立起了能够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 与辩证法的统一。正是以对物质概念的这种理解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才成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原则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直观性、受动性,而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这一基础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或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也就合理地被导入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 或存在论与认识论 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任何认识论都是以一定的本体论为前提或基础的。作为唯物主义基石的物质概念,就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根本性前提。以具有客观实在的能动性的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把旧唯物主义直观的、消极的机械反映论改造成了能动的反映论。

总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与其实践观内在相关的,是奠定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真谛。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为意识所反映的一切客观实在。世界上存在着无限丰富、千差万别的实物、客体、系统及其属性和关系,物质就是它们的总和或概念。

人类对物质范畴的认识有很长的历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具体实物,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物质是水、火或气等。中国哲学家认为物质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古代有些哲学家,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等还提出了对原子的猜想,认为物质最小单位是原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依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传统的知识,将物质理解为原子这种实物粒子,认为它具有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特性。这些观点从物质具体形态和物质结构方面理解物质概念,没有把握一切实物共有的本质属性,都不是科学的物质概念,不能说明无限多样,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随着科学的发展,旧的物质观越来越漏洞百出。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局限性,对物质范畴作了科学的规定,指出,物质是哲学中的最基本、最广泛的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不是指任何具体形态的实物、客体、系统及其属性,而是它们的总和的概念,是它们最普遍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经历了科学的考验。20世纪的现代物理学发现了放射现象。当时有人认为“物质消灭”了,企图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实际上放射现象并没有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放射过程中产生了更小的粒子,损失部分质量,产生一定能量。现代的物理学证明,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放射现象否定的不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而是关于物质存在方式不变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选自《青少年百科》

意识
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人、事、 物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联系。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共同规律。

联系:①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共同性质、共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因而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要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