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原文和翻译?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 《春江花月夜》作者是谁?原文是什么?翻译?作者简介?

本文目录:

浅论《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 文 / 清风白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唐朝的诗人如浩瀚的银河里无数的星星一样,辉映古今。在盛唐前期,有一位诗人孤标独秀,为时所重,他就是“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
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厌恶礼俗。与会稽贺知章、湖州包融等,在中宗神龙年间因“文词俊秀”而“名扬于上京”。岁月沧桑,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但从他现存的弥足珍贵的珠玑里,我们仍能窥见其熠熠闪光的才情和对当时诗坛不俗的贡献。
“吴中四士”之称,没有“文章四友”响亮,更没有“初唐四杰”声名显赫,他们因地域的关系而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但他们毕竟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诗群。他们生活在初盛唐衔接期,一个波澜壮阔的伟观的时代正在开始,不同的诗潮在诗人的心里激荡、取分、融合。带着勃勃诗思,若虚也在诗国里尽情遨游,成为银汉中一颗璀璨的、永不坠落的星座。从其诗看,有别于六朝及初唐的大多诗作,而独具清新俊逸的特征。六朝及初唐的大部诗作,题材狭小,情绪纤柔,音律精细,不是在文辞上下功夫,就是在歌咏着靡靡醉人的清音新调。如谢I的“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王融的“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沈约的“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等句,气格卑弱,才情纤巧。而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诗:“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工于雕镂,词章华美,不见半点性情,竟完全是齐梁诗的翻版。而若虚,沐浴时代的清风,品味人生的甘苦,用心用情吟出精美激越的华章。如果说他的诗尚有一点齐梁余响的话,其实那正符合创新者嬗变的逻辑。他借鉴前贤,驰骋才力,抒发性灵,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弥补陈子昂之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为盛唐诗人提供了标准化的诗美范式。
谈到若虚,人们自然便想到那首“流畅宛转”,“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的《春江花月夜》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清商曲辞》中吴声歌曲的旧题,不过是思妇闺怨的传统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数首,除若虚此篇外,都是短篇即兴。如隋炀帝所咏:“暮将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或格局较小,或脂粉气太浓。这一旧题,到了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他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勇于创新,赋于旧题以新意,扩大了诗篇的表现内容。诗人融诗情画意与哲理于一炉,描写月下大自然绮丽的景色,抒发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探求茫茫宇宙的真谛。语言清新优美,意境开阔幽深。的确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闻一多先生誉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我们来欣赏一下本诗的两个片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看,其美不在容光而在意态,其味不在肥浓而在隽永。真是情韵袅袅,令人心醉神迷。
本诗基调是“哀而不伤”,我们从中能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诗人略带迷茫,但更多的是憧憬。我们反复吟唱后,似乎能感受到诗人那颗隐藏在诗篇中的激越、躁动的心。由于“诗心”在诗中的流动融贯,对情、景、理的融合与升华,便达到诗情、画意与哲思的完美结合。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的:“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示出来了”。闻一多先生评价说:“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若虚的诗是为情而造,“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刘勰《物色》)。同时,其诗具有充实的内容,真切的感受。如此清新俊逸之风,这在当时的诗坛可谓别具一格,故亦为时人所称道。
总之,若虚诗不多,但对唐诗的繁荣有一定的贡献,甚至对后世诗歌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清王]运说:“自闲潭梦落花一折,便缥缈悠远,王维《桃源行》从此滥觞”。柳永《八声甘州》:“想此刻佳人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任凝愁”,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几为一个境界。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秋窗风雨夕》一诗,竟完全因袭若虚《春江花月夜》体制。当然,对张若虚的研究,还需高屋建瓴。他在前代诗歌基础上的革新和创造,为一代唐音的繁盛做出的努力,是永远值得后人钦佩的。在诗歌发展史上为若虚定位,考察其诗的艺术特征,对我们了解唐诗的繁荣,珍视优秀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让我们枕着《春江花月夜》的清词丽句,悠然入梦吧。

《春江花月夜》作者是谁?原文是什么?翻译?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

作品译文【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流传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以上回答来自★糕调★小说团@坐看枫临晚 】
【如果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为满意答案哦,谢谢啦!】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

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花月夜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月圆人聚的向往。

出自:《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赏析: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的思念。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的同样思念他的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

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的身侧。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

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的理解。诗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的水纹里有远方传来的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诗到这里,我的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近乎审美疲劳,后面的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绪。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

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的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的树舞起。

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只好就此收了笔。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