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什么历史事件?五胡乱华持续时间有多长如何结束?

“五胡乱华”的历史请详细说一下? 五胡乱华持续了多久 最后是怎么结束的

本文目录: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五胡乱华的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群20660200(-)管理员19780706通过您的请求。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作乱,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

造成的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胡人的暴行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由于北方与南方长期隔绝,胡人受汉文化影响相对较小,北方文化经济文明发展缓慢,一般处于未开化的愚昧状态,这些吃人记载的大部分是真实的。后来的很多关于饥荒和叛军流民吃人的记载正是由此而来。文字

五胡乱华持续了多久 最后是怎么结束的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拓展资料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祖逖、桓温等名将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河淮地区为南北交战的主战场。

参考资料:词条 五胡乱华

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司马家做错了什么?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异族入侵事件,对汉民族来说是史诗级的灾难。因为这事发生在西晋,所以后世把罪过都推到了西晋身上,但是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事件。五胡乱华的原因一问三不知,把所有错都怪到司马乱政上面了,形成了“遇事不懂,司马乱政”的风气。那么问题来了,导致五胡乱华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司马家到底要负什么责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五胡乱华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三国引进外援构成潜在危机

游牧民族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为了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无数汉人战死在边疆,但始终没有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事实上游牧民族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纵观历史也没见哪个朝代解决了游牧民族的问题,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游牧民族的问题。武力是解决问题最粗暴的方式,秦汉两朝都没有用武力战胜匈奴,汉武帝打的国家几近崩溃也没能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最后汉朝是通过肢解匈奴,用经济援助安抚南匈奴,用武力敲打北匈奴,这才换来了和平。

但是这个和平的代价有点高,首先汉朝每年要拿一亿钱来援助南匈奴,保障其民生;而且对待北匈奴需要频繁征战。东汉时期窦宪消灭了北匈奴,但是西北的羌族对东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东汉又需要战羌族。永初年间羌族大规模反叛,东汉用了十四年才平定羌族叛乱,你猜猜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高达240亿的战争开支(东汉财政年收入不过80亿钱)。沉重的战争开支迫使东汉改变,一味的征战必定会导致国家财政体系崩溃。但是当时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东汉只能尽可能降低征战成本,也就雇佣少数民族作战,董卓军队的主力就是少数民族。

用少数民族有两个好处,其一就是便宜、其二就是战斗力猛。不光是董卓,孙权、曹操、诸葛亮都曾用过少数民族,山越、乌桓、南蛮长期为魏蜀吴供应优质兵源(ps:曹操的乌桓骑兵是天下名骑、东吴灭国后二十万军队有一半是山越人、诸葛亮用南蛮人组建了无当飞军)。但是同样为历史遗留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少数民族如何处置?你用人家当兵,那最起码要给人家解决户口问题吧。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开始让少数民族内迁,曹操引进乌桓人、孙权引进山越人、马超引进羌族、氐人,这群人在三国时期就渗入到了中原。

为了解决战争成本、加强战斗力,三国都有引进外援。但是这些外援经过繁衍,形成了一个危险因素。那就是少数民族的体制、文化差异、生活习俗都导致一系列矛盾出现,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徙戎论”(主要思想就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魏晋都有人提出这建议,邓艾、傅玄、江统就是代表人物)。说白了就是遣返那些少数民族的人,避免这群人聚集造反。但是已经晚了,经过长期的繁衍,少数民族占人口比重非常大。关中百万人口,大半都是胡人,你怎么迁移?(“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事件为西晋初年,数据出自江统)强制遣返只会激化矛盾,以至于爆发冲突。

这就是法国现阶段的问题,很多人问为什么法国不强制遣返黑人,其实就是怕生变,统治者都在尽力阻止在自己任期内雷爆炸,退休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内迁已经成了一个雷,曹魏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要扫雷,但是统治者担心局面不稳,所以默许了这颗雷的存在,以至于雷越来越大。这是对自身的负责,但是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纵容雷变大就是最大的罪过。基于这个因素,五胡乱华事件是必然的,只不过是什么时候爆发?爆发规模有多大而已。

社会减产导致左派开始反对右派

现阶段有两个特殊名词,分别为左派和右派。左派就是支持改变现有旧秩序的人,右派就是支持维持现阶段秩序的人。其实左右派历史上早就有了,只不过没这个名词而已。古代右派就是皇亲国戚、官僚阶级,左派就是穷苦大众。西晋时期采用了“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七十亩土地、女子三十亩(百姓编制),一品官员五十顷、之后每降一品少五顷,八品就是四十五顷,以此类推到九品十顷(官员编制)。土地制度的不公导致社会阶级严重两极分化,而且“九品中正制”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族享受高级官员编制,占有的土地比较多,所以士族所拥有的财富远远高于百姓。

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问题出在西晋时期气温格外的低,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中提到了气候对王朝兴衰的影响。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处于小农经济,土地产量严重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气候影响土地产量,土地产量影响王朝兴衰,这一环扣一环,气候降温必定导致王朝走向衰亡。古代70%~80%的战争主要分布在冷期,历史上四次乱世基本上都和冷期重合。西晋时期大规模降温导致农业大量减产,左派数量明显变多。士族可是妥妥的右派,任你两汉魏晋南北朝,我世食二千石。无论王朝变化,士族总能吃到蛋糕,他们是现有秩序的拥护者。但是百姓们都要饿肚子的啊,他们肯定希望改变现有秩序,少数民族改变的情绪更加强烈。

当年东汉每年给南匈奴一个亿的经济援助,但是现在西晋向少数民族收税,而且税收逐年加重。如果西晋能和东汉一样大方,每个少数民族发一个亿,那我估计五胡乱华也不会在西晋时期爆发。但问题在于西晋发不起,气候降温导致百姓收入骤降无法足额缴税,而且士族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西晋年收入远不如东汉。你别看西晋赚钱不行,西晋花钱行啊。西晋上层社会奢靡成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西晋上层社会的钱从什么地方来?这个钱必定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所以你看五胡乱华时期北方还是有不少汉人臣服少数民族统治的。为啥?跟着西晋吃糠拉稀,跟着少数民族还有活路,你怎么选?当然了,很多人都在拿少数民族屠杀说事,但是少数民族也有大力拉拢汉人的政策,比如苻坚重用王猛。

西晋的体制缺点必定导致危机爆发,即使没有五胡乱华也可能会有农民起义。但是西晋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西晋就是基于右派(士族)支持下才建立的,它只能把压迫嫁接到左派(百姓)身上。左派是有承重能力的,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反对现有秩序的,但是一旦有了契机,左派就会趁机搞事。少数民族就是瞅准了机会,拉拢左派掀起造反的。匈奴贵族刘渊造反的时候“远人归附者数万”,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汉人?答案是有的,胡人建立的政权里面多多少少都有汉人,石勒就是依靠汉人流民和羯人占领的河北,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军事能力腰斩导致野心家起事

左派蓄谋已久是事实,但是造反是需要契机的,西晋初年为什么不造反?原因是西晋的军事能力还在,造反风险太大。虽然五胡乱华有着必然性,但是需要一个偶然事件引发五胡乱华,这一事件就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不止八王,只不过主要参与者是八王,所以成为八王之乱。皇族为了权力引发了严重内乱,大大消耗了西晋的军事能力,以至于国家陷入虚弱时期。很多人把八王之乱归结为五胡乱华的主要因素,我个人认为不对。五胡乱华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八王之乱只不过是个契机。就算没有八王之乱也会有五胡乱华,只不过八王之乱这场偶然事件提前引发了五胡乱华。

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五胡的破坏力

五胡乱华”和“安史之乱”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前者的规模、血腥程度都要远强于后者。为什么前者的破坏力那么大?原因就是有大量汉人精英加入了少数民族的阵营,以至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王猛,王猛辅佐苻坚建立的前秦非常强大,以至于和东晋分庭抗礼。王猛是苻坚的大功臣,后世也有人认为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但是王猛为什么跑到少数民族?为什么这样的精英不去东晋?原因就是九品中正制度对寒门精英的压迫。

王猛曾经见过桓温,并且凭实力征服了桓温,以至于桓温感叹江东士子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甚至一度想着拉王猛去东晋。但是东晋的上层社会被士族把控,寒门精英很难有出头之日。外加上王猛的师傅说:“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你在这里就能受重用,为啥去东晋?就这样王猛放弃去南方,选择辅佐苻坚。在五胡乱华时期有多少这样的寒门精英拒绝南下?刘渊攻破洛阳的功臣是王弥、石勒的右侯是张宾、苻坚统一北方全靠王猛,这些寒门精英加盟胡人导致五胡乱华的破坏力变大。

受九品中正制度的压迫,寒门精英最高也不过跻身于下品官员,但是胡人对这批寒门精英非常重视。王猛死后,苻坚三次临棺痛哭,按照霍光那样的规格重葬王猛,尊其为“武侯”,前秦上下哭王猛的声音三日不绝。这种殊荣是东晋给不了的,但是胡人给了。自己不重视人才,有的是重视人才的人。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引进外援就已经构成了潜在危机了,一大批人提出了“徙戎论”。那个时候曹魏的实际统治者已经成了司马氏,司马氏为了稳定局面纵容危机越来越大。为了自己能篡位成功,对这些危机不闻不顾,以至于危机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然,引进外援是一个因素,经济下滑、上升通道变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百姓有从众心理,很容易被群体所裹挟,一旦被阴谋分子所利用,那必定酿成祸乱。西晋无法阻止危机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无力解决危机,这是西晋最大的罪。五胡乱华同样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三国引进外援这件事完全可以当成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五胡乱华的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作乱,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
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
造成的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五胡乱华”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因西晋王朝腐朽,被他们打进中原,并赶走西晋统治者。“胡人”主宰中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来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是没有任何礼法为根据。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这样,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
“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在“乱”字之前加上一个“胡”字,称为“胡乱”。“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五胡十六国
(304-589)
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垂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尔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因对抗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而叛变晋王朝。他们所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各自征战,民不聊生。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戒,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