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标题什么意思?“升米恩斗米仇”怎样应对“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和心理?

“升米恩,斗米仇”是一句俗语,这句话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 如何应对“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如何分析这种心理

本文目录: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在帮助他人时,到了一定的阶段,被帮助的对象会因为你 不能继续为他提供等量的帮助而怀恨在心,或是会因为无法承受长期的道德压力而选择恨你。另外一句俗话, 救急不救穷,也是一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当我需要应急时向身边好友借一百块钱,回了家拿到钱再还给他完全不是问题,以后也还会一起出门,通过这次借钱的事还会使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因为有当时他帮我应急的情分在。

但如果是向好友借一万块钱,凭借自己的收入一下还完有些困难,在还得起这笔钱之前,这样的 道德压力会不断提醒我,使我产生 自卑感,容易有逃避的想法,甚至不愿意与好友再一同出门,因为感觉关系不对等。如果这时再加上好友急着用钱想要尽快将钱要回去,这样的 压力足以转化为恨意

所谓 恩大必生怨,另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对方已经习惯了帮助,渐渐的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此时如果将帮助停下便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剥夺了他应得的”的错觉

孙俪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向海清将孙俪对他的好当做了 理所当然,在他步入大学后三番五次花式要钱,孙俪希望他有点独立意识便停止向他捐款,结果他竟然写信说要曝光孙俪 “出尔反尔,拒绝捐助”。所幸知情人士将真相说出,才还了孙俪一个清白。

因此,在帮助他人之前,一定要 把握好那个“度”,以免 升米恩斗米仇,反倒给自己帮出一个仇人来。

如何应对“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如何分析这种心理

人对事件的反应取决于如何解释/感知这个事件。对于他人的帮助这样的事件,人们会有两种基本的感知角度:

  1. TA没必要帮助我,却选择了帮助我,因此是善意的表达。

  2. TA应该、有义务帮助我,所以选择帮助我,所以只是在履行他的责任,因此我不需要感恩,而且,如果他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责任,就应该受到谴责--我恨他是自然的。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获得升米的帮助时,人们容易从角度1进行感知,进而产生感恩的情绪。而当获得斗米的帮助时,人们却更容易从角度2进行感知,进而产生心安理得、甚至是仇恨的情绪?
--------------------------------------------
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可以提供一些解释。公平理论有很多内涵,但基本的要点是:人都会衡量自己在各种事情/情境中的付出和回报,如果我感到我的付出获得了相匹配的回报,就感到公平,反之就感到不公平。而且,当人产生不公平感时,心理会非常不爽,就一定会采取行动恢复公平感。
为了恢复公平感,人可以实质性或主观性地调整自己的回报或自己的付出。如果我觉得我付出太多了,回报不足:

  1. 实质性调整,那我可以减少付出(如,在公司里磨洋工、偷工减料)或者增加回报(要求更高的工资、奖金,或者如果老板不答应我就偷公司的东西带回家等等)。

  2. 我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心理上的调整,例如,我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自己的付出也不是自己原先想的那么多、公司给我的回报其实也挺高的,通过这样的主观评价的改变来恢复公平感。

----------------------------------------------
在获得他人帮助这件事情上,他人给我的帮助就是我获得的回报,那么在这个事件中,我的付出是什么呢?实际上,我是没有付出的,只有回报。这个时候是存在不公平感的。那么要恢复公平感,我有几种选择:

  1. 实质性增加我的付出:例如别人帮了我,我也努力去帮别人的忙,尽力还别人的恩情。

  2. 实质性减少我的回报(即他人对我的帮助):例如,别人送我100块,我只收10块;而且别人以后再想帮我,我也婉拒。

  3. 主观性增加我的付出,认为对方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大收获:例如别人帮了我,那我想一想觉得其实对对方已经获得回报。比如说,陈光标给我捐了1000块钱,我觉得虽然我没钱还他,但是他借着这个事情炒作了自己,也算是我回报他了,所以我不欠他,也不需要感恩。又比如,在斗米养仇的例子中,一种心理就是:这个人这么一直帮着我,肯定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他帮助我肯定能够从别的地方获得了收益(如,政府给他发了补贴、容易等等),所以我回报他了,不欠他。 而且,甚至他从这件事情中获得的回报(如,政府给了1万元奖金)远远高于他的付出(如,给我1000元帮助我),那我就觉得他利用了我,所以恨他,要求他给我更多。
  4. 主观性减少我的回报(即他人对我的帮助):例如,别人帮了我,我心理上想一想,觉得他其实没怎么帮助我,没有那么大。

以此解释升米恩、斗米仇:
当获得升米(小的)帮助时(如被请吃一顿饭),人选择1、2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从3、4的角度解释对方的行为又显得很荒唐,所以人往往容易选择1、2,即表现为感恩、回报。

当获得斗米(大的)帮助时(如被天天请吃饭),人选择1、2都不容易做到:选择1,人要付出很多;选择2,则要舍弃很多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依照多数人人自私、自我中心的本性,选择3、4(不需要实际付出或舍弃什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终也就表现为,认为对方帮自己是应该的,而且对方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而且恐怕帮的还不够多。也即斗米仇。

升米恩斗米仇原话的出处

升米恩斗米仇原话的出处是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去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这里不详细分析,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你这样做,甚而认为你天生就该这样做。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当你好心帮人的时候,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你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当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们而去时,也许我们会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道理?而我们自己是否也因为接受了别人“一斗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情?

拓展资料:

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有益社会的,称“善良”,而其中的过程需要三思与渊博的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结合实际的做法实用又有效,称智慧组合在一起,称“善良又智慧。

善良是那些有能力的人通过思考后,将错误做法纠正过来,使一切变得美好和谐

参考资料:善良-

如何理解升米恩,斗米仇?

过去,农民朋友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读书识字,所以多数人都会以为他们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但是,读书识字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农民朋友通过生活、生产实践也可以慢慢认识,提升自己的智慧。千百年来,老祖宗们靠着自己的摸索,也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哲理的话,也被称为俗语。这些俗语,有的现代人不相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常常病,救了命,一时病,要了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常病病歪歪的人反而能够活很大岁数,但平时身板硬朗很少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是大病,甚至一病不起。乍一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身体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比身体健康的人还要长寿?其实,对于经常生病的我来说,特别好理解。因为从小就喜欢生病,所以就多多少少很注意饮食、卫生等习惯,生病了心态也正常,所以这样的人反而慢慢身体变好了。但是那些不拘小节、从来不生病的人总是以为自己身体好,不去注意这些事情,遇到病痛总觉得自己能扛过去,也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穷人养娇崽,富人当牛马。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不论穷人富人,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孩子。但是有的人家本来家里穷,父母吃苦惯了却不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对子女娇生惯养。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不仅不能体谅父母,也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困境,也只好像父母一样为富人当牛做马。这样的结果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也没办法。所以,过去农民家都是穷养孩子,不能太娇惯,更要培养孩子的志气,让孩子以后出人头地,不再当牛做马。

三、吸一辈子烟,烧一辈子手,喝一辈子酒,丢一辈子丑。

在农村,抽烟喝酒是很多农民朋友的两大爱好。抽烟的人,吞云吐雾的时候潇洒快活,但是经常抽烟烫手的时候也遭罪;喝酒的人,一杯下肚,好似神仙,却常常因为喝醉了酒发酒疯也丢人现眼。这句话放在现在,也是很准的,相信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烟酒一沾上,就很难戒,也经常看到一些人酒后撒泼,无任何个人形象可言。

四、升米恩,斗米仇。

在过去农村,大家的收入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吃上顿没有下顿的,邻居好心借一点给他渡过难关,他就一直对邻居一直感恩戴德,后面如果不再借了,那么可能他就会感觉对方不肯帮自己了,一点都不说情义,过去的种种感谢之词都化为云雨,甚至还在村中说别人是坏话。

其实到了现在,这句话说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你帮别人一次,像借了几百元他,别人对你感恩戴德,若你经常帮,哪次不帮了,那人就会抱怨你。这就是人性,对你形成了依赖,你就得一直帮下去。所以,帮人也要适可而止。

五、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陪嫁衣。

这是农民朋友对子女的一种激励,过去,分家、出嫁都是是代表长大成人了。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就不要再依赖父母的接济。父母给的再多,也比不上自己有勤劳致富的能力,所以既然成家后一切都要靠自己。

看完这些俗语,我真是佩服农村老人们,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都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向他们学习,生活中就会少走弯路。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