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是什么?大风歌全诗及其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刘邦的大风歌全诗 大风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文目录:

刘邦的大风歌全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 01

大风歌是一种楚辞体式的诗歌,节奏明晰有致,音律铿锵,适于歌唱。刘邦率兵击破淮南王英布的叛军。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唱出了这首《大风歌》。

  • 02

大风歌刘邦古诗原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03

大风歌刘邦古诗翻译: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 04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刘邦)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正是记载了这段历史。刘邦短短三句,洋洋自得,气壮山河,但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最后一句流露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大风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汉・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古诗三百首写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鉴赏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创作背景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两汉・佚名《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两汉 : 佚名

古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离别相思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宋代・道潜《临平道中》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古诗三百首写景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 :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爱国壮志

刘邦的大风歌的所有诗句

作品原文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词语注释:

1.大风歌:又作“大风曲”、“大风诗”、“汉祖有歌”。

2.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3.威:威望,权威。

4.加:施加。

5.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6.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7.守:守护,保卫。

8.四方:指代国家。

白话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扩展资料: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

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关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

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

参考资料:

汉高祖刘邦与大风歌的历史渊源-人民网

古诗〈〈大风歌〉〉

诗人简介

刘邦(前256~前195),沛县(今江苏省丰县)人。和项籍共击秦,项籍立他为汉王。后来平了项籍,统一天下,在位十二年。刘邦有诗歌两篇流传,一篇是《大风歌》,另一篇是《鸿鹄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创作背景及赏析]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起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黥布仓皇而逃,刘邦令部下继续追击,自已率部分人马回朝,路过故乡沛县时,在行宫摆酒晏请父老乡亲,并选120名青年唱歌作乐,刘邦喝到头上,突然亲自击筑,即兴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后,他令青年跟着学唱,还亲自舞蹈,情动之处,泪流满面。
《大风歌》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首句以风云形象作比喻,描绘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浩荡声势,以及平定各地叛乱的勇猛进军,他仿佛意识到汉王朝的兴起,有赖于客观的形势、历史的潮流。第二句是触景生情,当天下统一,四海臣服,荣归故里之时,他能不炫耀威力的显赫,倾吐一腔豪情。而第三句的情意则是双重的。既有高瞻远瞩,为巩固帝业而发出招集贤人、猛士治国守成的呼唤,又有预感生命垂危,担心江山由谁守卫的悲叹。心力交瘁,刘邦果然于翌年去世。他死后,汉惠帝便将沛宫立为宗庙,祭祀刘邦,并让当年随刘邦唱歌的120年青年专门从事音乐工作,至汉景帝时,《大风歌》便一直是沛地一年四季祭祀宗庙的乐舞。
参考资料:

采纳吧,亲~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