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柠檬心理是什么?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本文目录:

  • 01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是甜的,是指人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已经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的现象。

柠檬一般都是酸的,但“甜柠檬心理”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

一般来说,人们在追求某一预期目标时,对原已实现的目标,也就是现状总是不满足的。换言之,人们对所追求的目标给予高度的预期,赋予极高的价值。但在一时实现不了时,人们为了自尊心的满足,不得不回到自我的现实中来,从而珍惜已拥有的,并把已实现的目标加以美化,认为这已是最好的,其他的目标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即使实现不了也无所谓。这种有意夸大已实现目标价值,提高自己已有现状就是甜柠檬心理的提高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在达不到追求目标时,应该说,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多数人都会想办法去除这种痛苦的现状,否则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甜柠檬心理就有这种去痛作用。因为他已放弃了原已追求的目标,已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感情调整到了自己重视的已实现的目标上。这虽然对实现预期目标失去了动力,但对维护心理健康来说是有作用的。这种去痛作用可以使失败者安全地软着陆,以免去不少后遗症。

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狐狸平静地走了。借用这个故事,心理学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类行为。如:考学失败,说本来就没想上。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考上了经济上就亏大了。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在个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不能满足愿望,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真正应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圆其说。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方式。

甜柠檬心理属于哪种情绪调整方式?

一个人在达不到追求目标时,应该说,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多数人都会想办法去除这种痛苦的现状,否则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甜柠檬效应就有这种去痛作用。因为他已放弃了原已追求的目标,已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感情调整到了自己重视的已实现的目标上。这虽然对实现预期目标失去了动力,但对维护心理健康来说是有作用的。这种去痛作用可以使失败者安全地软着陆,以免去不少后遗症。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也许是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自我安慰方法了,这两种心理的组合 ...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能舒缓因渴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躁情绪,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属于心理上的合理化策略
摘自(度娘:)

什么是甜柠檬效应

1、甜柠檬效应。在挫折心理学中,人们把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己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称之为甜柠檬效应。
2、这一术语来源于伊索寓言的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觅不着,只找到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有人也称甜柠檬心理或甜柠檬作用,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达自我心理平衡,免去自我苦恼与痛苦。这与上述的酸葡萄效应一样,都是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所追求目标失败时的情景,以达内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其差异只在于酸葡萄效应是把所追求的目标价值变低,而甜柠檬效应是把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提高。可见,这两种效应都是使用自尉法的结果,有时,这种效应真的起到了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自得其乐的作用,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埋怨他人、与人对抗等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