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文目录: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韵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2页)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

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20页)

第二层含义指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87页)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

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要否定人性中包含的自然属性因素,而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性作为与兽性和神性相区别的根本所在,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性,即生理构造和食欲、性欲等生物本能,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的本质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另外,人的社会属性虽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都是经过其社会属性洗礼的,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与动物的本能是有区别的,例如,人类不仅仅有食欲,还有饮食文化,人类的性欲也是与两性间的感情相联系的,并由此产生了家庭。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为自然属性注入了社会内容。所以,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而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本质属性,就会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混为一谈。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论述。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是从三个方面界定的。

首先,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界定,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再次,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界定,认为人的自身需求就是人的本质。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内涵,对于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观点,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从劳动是人的本质上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候,人类就需要不断通过自身劳动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个人和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物质精神财富,这样劳动就成为了人们谋生的一个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人们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使人们的思维发生一定的改变,劳动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思修简答题:人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一个基本常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这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人往往在谈论人的本性,这是从人性角度去谈论人这个存在者,而西方哲学说的本质是与现象相对的,是谈论人这个存在者的抽象性最高规定。本质不等于本性,这是两个概念。从你对别人的回复中,看得出,你没有接受过哲学教育,建议你从零学起,哲学不是中国人那种随机性的思考,他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产生出专攻语言的哲学家的缘故。当你没有接受过哲学基础教育时,你在读一些专著的时候是不可能读懂他们在说什么的,理由就是因为,语言太专业,每一个单词都有他特殊的意思。中国人大多没有这种习惯,概念非常混乱。

人的本质要看我们把人放在怎样的环境和话语下去定义它。一般人对人的本质的定义都是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影响,他借助现实社会生活或称为社会学意义来定义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符合伦理学的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定义是有前提和目的的,它虽然揭示了人在社会层次的表达法则,但是它也忽视了人这个单一自我的维度。正因为此,所以,不同哲学家站在不同的前提和角度下,就出来了很多种说法,有些人把人的本质同人的欲望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无休止的欲望,这类哲学家还不占少数,尤其是非理性派大多这么倾向。这缘于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出于个人主义的前提下的。如果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那么人的本质必然同于自然的本质,但是这必然体现不出人的特殊性。所以,当我们说人的本质的时候,往往是希望找到人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定义。我原本对人的本质的定义是――人是超越存在之存在者。但是这样定义还是稍显抽象了,所以,进一步去思考它,也可以说,人的本质在于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能动性活动者。

至于你说的人性问题,我可以更准确的告诉你,人的本性在于蒙昧。人之初性本t。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正因为人是蒙昧的,才需要启蒙。
通过高等教育,一个人越是有理想就越是渴望超越,他们的价值在于存在者之外,生命被贬低到了很低的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相反,一个从来就拒绝超越自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乏味人生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不会理解什么是高雅和精神的事业。
因此,大众和世俗的人性,因为其环境的狭隘,导致其思考狭隘,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片面独断,更说明不了哲学思考的全貌。而真正的哲学家,就在于指明最深层的见解,哲学家的作用在于启蒙大众和世俗。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