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无界零售之城在四川?

无界零售之城,成渝实力超群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145家企业上榜,3家在四川

本文目录:

原标题:谁是无界零售未来之城: 西南9市分列三个梯队 成渝实力超群

李果 21·京东BD研究院研究员

在有限的地理边界之外,城市的经济活力正朝着“无界”方向发展。

“无界”体现在通过对供应链、产业链的重新整合,打破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之间原有的屏障,促使其更加有效地流动,最终达到“无边界”的目的。

21·京东BD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在GDP、工业增速等传统经济指标之外,“无界”是一座城市经济活跃度的评判标准之一。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来自零售端的“无界”化特点尤为突出。

本报告以成渝城市群为分析样本,结合京东大数据,分析该城市群中经济发展最快的9座城市的“无界零售”发展情况,并试图评价出“无界零售未来之城”。

在这些城市中,既包括中国新一线城市的代表成都和重庆,又包括四川省内经济实力最强的7个二线城市:绵阳、德阳、泸州、宜宾、达州、南充和乐山。

线下店助家电销售“翻盘”

从总体上观察,无界零售的业态正在西南九市加速发展。以消费端为例,2018年上半年上述九市的京东便利店数量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且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亦随着无界零售的发展而转移。

2016年上半年,九市销售额最多的为手机数码类商品。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家用电器超越手机数码,成为九市线上购物砸钱最多的商品品类。

21·京东BD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家电之所以能够“逆风翻盘”,零售不断的赋能线下家电市场功不可没。

目前,京东在全国约有一万家家电专卖店,四川省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京东家电专卖店让京东的电商业务不断下沉,也为消费者购买家电提供了优质渠道,解决了以往面临的价格高、品类少、退换慢的困难。尤其是线下实体店不可替代的线下体验场景,也推动了九市包括高端家电在内的家电销售。

而在企业端,无界零售的渠道作用,亦越来越得到认可。无界零售的线上电商平台能及时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知消费者的需求,与生产方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线上带动线下、后端销售倒逼前端生产,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契合市场需求,扩大九市的辐射力及上行影响力。京东大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九市上行销量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达54%。

成渝享受型消费意愿强烈

21·京东BD研究院研究员发现,无论是GDP总量、常住人口总量、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京东消费数据、无界零售线下店数量等,成渝都居九市前两位,是西南最具实力的无界零售中心城市。

从上行数据看,重庆以工业产品居多,包括笔电、手机等。具体而言,在重庆2015-2018年上半年的上行数据中,销售额最高的产品均是手机和电脑产品,这反映了本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特点。

无界零售线下店的变化情况中,重庆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了超高的增速,是京东在此方面有统计以来,四川、重庆纳入统计的21个城市中,数据变化最高的一年。这表明了无界零售线下店在重庆的受欢迎程度。

大量的京东数据表明,成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不仅在于吃喝,也在于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如在成都众多“吃穿用”的上行商品中,图书的上行数据较高,这表明成都的文化出版业较为发达。

成都也有意于进一步发展文创产业,计划到2020年构建起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占GDP超过10%。这表明了本地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地区居民的享受型消费意愿更为强烈,给成都进一步发展无界零售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无界零售带来白酒新玩法

在四川的8座二线城市群中,不少城市的无界零售发展程度迅速,并各有特点。

成都、绵阳和德阳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一体化发展”。通过京东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三地交通便利化程度的提升,使得无界零售的物流时效性得以持续增加。这一方面,德阳表现最突出。德阳2015年物流时效性在31-40小时之间,而2018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与成都同步的“20-30”小时。

泸州和宜宾是四川白酒的主产区,自2013年以来,京东的自营酒水已经连续四年高速增长,2017年年销售额达到2013年的7倍。无界零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用户的购酒习惯,实现随时随地的购酒消费,也赋予了酒类更丰富的商品属性;对于酒企而言,通过无界零售的海量数据分析,也会让企业不断推出消费者喜欢的商品。

以五粮液为例,2017年6月,京东与五粮液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全面升级,在大数据、技术、物流、金融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提升消费者品质购物体验的同时,共同推动白酒行业向互联网转型。

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常住人口近130万人,周边还有数个人口规模在30万-80万的中小城市。正是看中这一优势,2017年5月,京东商城在西南地区的首个“本地仓”在南充市投入使用。由此,南充也成为了四川范围内仅次于成都和德阳的物流时效性最优城市。

消费者爱上“重庆造”

在重庆丰富的上行产品种类中,珠宝首饰、服装鞋帽、医药保健品的上行数据非常亮眼。这表明在京东平台上,重庆制造的商品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

近几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提出要打造西部的珠宝产业基地,通过利用重庆自贸区的优势,发展珠宝首饰加工业。而通过京东上行数据,反映了重庆的生产与销售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涪陵和江津一直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米花糖和榨菜,但通过京东数据,却反映出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江津、涪陵正在积极培育新的加工贸易体系,两地被重庆市确立为将打造服装、箱包、鞋帽以及体育用品等比较轻、新的加工贸易集群。

2016年,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800亿元,进一步聚力向巴南、合川等区域集中。

从京东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上半年至今,重庆市的医药保健品在京东平台的销售指数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反映了这一产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态势。

综合而言,21·京东BD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西南地区的无界零售未来之城竞争,各城市的综合实力呈现梯级分布。

其中,列第一梯队的城市是成都和重庆,其各项数据均在9座城市中排名前列。列第二梯队的为南充、德阳、绵阳,其在某个或几个单项数据的排名前列。第三梯队则包括宜宾、泸州、达州和乐山,这些城市的各项数据在近几年都有显著提升,反映出本地区在无界零售方面的较大增长潜力,亦是无界零售未来之城的有力竞争者。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145家企业上榜,3家在四川

8月3日,科创四川记者从“财富FORTUNE”官微获悉,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单正式发布。榜单显示,今年上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达到37.8万亿美元,净利润总和达3.1万亿美元,均创下该榜单有史以来的新高。中国上榜企业的营收占500家上榜企业总营收的31%,首次超过美国。

145家中国企业上榜,前5名中就有3家

沃尔玛连续第九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亚马逊上升至第二位,沙特阿美公司以约1054亿美元的利润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而苹果公司位居第二,让出最赚钱公司的头衔。大众公司的排名超过丰田汽车,夺回“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商”的头衔。特斯拉第二次登上该榜单,今年排名跃升150位至第242位,2021年,该公司营收大涨71%。

梳理榜单可知,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145家,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作为对比,美国今年共计124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2家。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809.8亿美元,与自身去年数字相比大幅提升;此外,平均总资产3580亿美元,平均净资产431.8亿美元,均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据悉,榜单前五名中,三家企业来自中国,分别是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工、建、农三大中国商业银行继续位列利润榜前十位,其中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利润高达540亿美元,在500强榜单中排名第22位。

三家川企进入500强,2家为今年新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共有44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有14家中国公司,它们是: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德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这14家公司中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企业。除了蜀道投资集团之外,2022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川企还包括以1970亿元营业收入名列第466位的成都兴城投资集团和去年就上过榜单的新希望集团。

蜀道投资集团和兴城集团双双上榜,分别实现四川省属国企世界500强、成都市属国企世界500强零的突破。可见,从去年的1家上榜到今年的3家上榜,也彰显了世界500强四川军团的硬实力以及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增强的竞争力。

蜀道集团:省属国企,全年营收超2200亿

公开资料显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道集团”),是重组整合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属国有企业,于2021年5月28日揭牌成立。蜀道集团业务涵盖公路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相关多元产业(交通物流、交通服务、交通沿线新型城镇化建设、矿产及新材料投资、清洁能源投资等)、智慧交通、产融结合四大板块。

截至2021年12月,集团所属各级全资和控股企业332家,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5万人;总资产达10035亿元,净资产达3108亿元,资产规模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近一半、居全国省级交通企业第二位。投资建设运营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万公里,其中建成通车6543公里、约占全省的76%,在建3362公里、约占全省的80%;投资建设运营铁路总里程6898公里,其中建成通车3611公里、约占全省的65%,在建2282公里、约占全省的83%。拥有5家3A级境内信用评级主体和四川路桥、四川成渝、蜀道装备3家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省级交通企业“第一方阵”。

2021年末,蜀道集团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净资产达3108亿元,分别占省属监管企业的49%、45%。全年实现营收超2200亿元、利润超75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蜀道集团资产总额超1.1万亿元、净资产超3400亿元,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利润总额超46亿元,完成投资超743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投资617亿元,在全国省级交通企业中名列前茅。

预计到2025年,集团资产总额将超1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年利润总额超15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军的交通服务型现代化国有特大型企业。

成都兴城投资集团:资产总额破万亿,成都最大的国企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金240亿元,主营金融、建筑产业、城市开发、医疗健康、文体旅游、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6月底,现有二三级全资及控股公司118家、银行网点652家,员工3.8万人,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是成都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

据了解,成都市东部、南部共56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及天府广场、二环高架西半环、双流国际机场等1000多个城市重点项目均为兴城投资集团打造。此外,兴城投资集团2021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88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27位,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家加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国有企业。

新希望集团:唯一进入500强的民企,第二次上榜

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现代农牧与食品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集团,由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先生于1982年创立,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今年恰逢新希望创业40周年,历经40年发展,新希望由1982年的家庭养殖场,发展壮大成营业规模超2500亿元、员工超10万人的世界500强企业。

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262.6 亿元,同比增长15%。2021 年,饲料产品销量达 2824 万吨,同比增长 18%,约占全国总量的10%;饲料业务收入 708.2 亿 元,同比增长37%。去年,在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粮价波动、猪周期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希望旗下生猪养殖业务面临巨大挑战,但饲料产业、食品产业、新消费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等发展迅速。新希望整体营收继续保持增长,并实现总体盈利。

从0到3,成都将会培育出更多500强

一个城市500强企业的增多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营商环境。科创四川经过梳理发现,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除了这三家实力超群的企业之外,成都还孕育了一批优质企业“后备军”:包括通威集团等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还有极米科技等4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企业进入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值得一提的是,通威集团在今年7月成为了成都首个市值破3000亿元的上市企业。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2022年,成都重磅出台《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金融业、绿色食品等20条产业链,积极推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协同配合的招商模式,引进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集聚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顶尖科技创新团队。

从零的突破,到拥有3家世界500强,成都的未来值得期待。

成都的四次崛起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

站在成都最大湿地公园青龙湖向东远眺,

会看到绵延的青山在湖水尽头。

那就是龙泉山。

这座山已存在了上百万年。

青山无言,湖水静谧。

而时代赋予城市的一次命运机遇,

却正在激荡中。

成都,正在大步跨越龙泉山。

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

5月,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

每当人们谈起这两件事,常用到两个词:

“千年之变”、“未来之城”。

何为“千年”?何为“未来”?

谈论城市的命运,不如追溯历史。

距今一亿三千多万年前,

本是古巴蜀湖一部分的成都平原,

与整个四川盆地一起隆起成陆。

四百多万年前,受新构造运动影响,

成都东部龙泉山与西部龙门山形成断裂褶皱,

与此同时,成都平原相对陷落。

山地河流的大量冲积物形成冲积扇并扩展,

成都平原景观逐渐构成。

▲成都平原地形图。图据地球知识局

东部龙泉山,西部龙门山,中间一平原。

这一地理基础,

在后世为成都带来了延续几千年的

“两山夹一城”城市格局;

这一片土地,

将一次次承载城市文明的繁荣崛起。

▲ 站在龙泉山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两山夹一平原”。嘉楠/摄影

这是一个悠长而精彩的故事。

第一次崛起:先秦

屹立于世界早期文明之林

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文明中心崛起

平原有了,水源也有了。

人类文明遇到了一次新机遇。

这个机会显然没有被浪费。

上个世纪以来,成都平原连续发掘出

宝墩、都江堰芒城、大邑盐店、高山古城、

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双河古城、

三星堆古城、金沙古城等

密集且规模巨大的早期古城遗址群,

将成都平原的城市文明起源前推进至4500年前。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

成都平原发生了什么?

成都城市又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用蒙太奇快进剪辑,

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公元前4500-前3700年左右,

古蜀先民们经蚕丛王、柏灌王的带领

逐步迁移到成都平原,形成宝墩文明。

时至今日,宝墩文化的六座古城

常被看作成都城市的起点。

▲ 宝墩古城蚂蟥墩土路、水沟遗迹发掘后。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公元前2000-前1200年左右,

鱼凫王初步统一了成都平原,

建立了以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古蜀国。

▲ 做人要保持微笑。图为三星堆贴金青铜面具,现藏于成都博物馆。石耀臣/摄影

公元前1000多年,

大致为中原商周至春秋前期,

杜宇王朝建立,

进入十二桥文化时期。

金沙遗址也被认为属同一时期。

▲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于2005年被选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公元前600年左右,

开明王朝迁都成都,

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

此时古蜀王国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 新都马家大墓出土的青铜剑。推测墓主人很可能是开明王朝的一位蜀王。图据央视新闻

当然,这一切来得没那么容易。

成都平原平坦开阔,土质肥沃,

周边多山地丘陵,自带天然屏障,

盆地各水系贯穿而过,气候温暖湿润。

▲ 成都西部山间湖泊。周孟棋/摄影

虽然先天自然基础良好,

但平原布满河流沼泽,洪涝严重,

无法让人类安逸地居住。

后世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场景:

“我闻离堆未凿前,大江茫茫水一片。

奔流直泻下江南,郫县每闻吾鱼叹。”

“人水”矛盾极其严重,

成为古蜀先民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盆地西北部逐渐到成都平原中心,

开明王朝最后将古蜀国都城定都于成都。

一方面因水患已得到基本治理,

另一方面是成都综合地理条件较好。

▲河流穿过成都平原。图据成都日报锦观

此时修建的城池位置偏北,

被称为“北少城”。

整体形态方正,近似一个矩形。

城池西侧和南侧有两江流过。

城池非南北朝向,而是北偏东30°朝向。

▲ 先秦时期的成都都城。曾寒梅根据应金华、樊丙庚主编《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城市地图与成都现代城市地

如今看来,这一城市选址非常明智,

为其后2000多年里,

成都“城址不移、城名未改”的历史

奠定了基础。

▲ 2000年成都市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遗址重见天日。推测这是古蜀国最后一代王朝开明氏的家族墓地。

先秦时期的成都平原文明自成一体,

被后代称为“古蜀文明”。

其与中原文明并驾齐驱,

共同形成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结构。

▲ 在中华文明的孕育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都做出了贡献,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格局和一体化趋势

古蜀先民是如何做到

一面筚路蓝缕、与自然抗衡,

一面却又创建着辉煌的文明?

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

只能在文物古迹中惊叹其灿烂夺目。

▲ “蜀”。陈成/摄影

这一时期农业繁荣。

猪牙、鹿牙,大量的动物家禽塑像,

都证明了物产的丰富。

▲ 左三星堆陶猪

▲右三星堆陶狗

古蜀先民的陶艺技术超群,个个都是天生的表情包。

从微笑的陶猪,邪魅一笑的陶狗,

都可以看出制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手工业也十分发达。

青铜器作坊、陶器作坊、金器作坊、玉器作坊等,

表明手工业门类的细化。

▲ 陶盉,相当于今天的酒壶,造型很有特色,下面有三个袋状足,可加大容量。陈成/摄影

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蜀国的对外贸易。

遗址中出土的器物,

不仅包含古蜀本土特色,

还有来自黄河流域的华北商文化因素,

甚至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因素。

▲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

出现来自南亚、中亚的琉璃珠、瑟瑟等饰品;

各遗址中还出土了

大量来自南亚的海贝、象牙;

以及蕴含西亚、中亚等地文化因素的

青铜雕像群和各类金器。

▲ 金沙出土的玉璋

▲ 凹刃玉凿

▲ 玉海贝

▲ 有领玉璧等文物显示出四川在古蜀时期繁荣的对外交往。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

让古蜀国与外域对外关系的建立,

远早于我国境内其他地区。

多元文化、多个族群

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朝成都平原交汇,

共同推动了先秦时期

以成都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文明的崛起。

▲ 古蜀人通过“蜀身毒道” 为主线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丝绸的出口贸易。图为南方丝绸之

古蜀先民就用实践行动验证了一个道理:

兼容并包的对外交往,

不仅有助于自身经济繁荣,

也有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正由于这一开放包容的特质

才成就了璀璨辉煌、

屹立于世界早期文明之林的古蜀文明。

第二次崛起:秦汉

成都成为南方第一大都会

开明王朝的繁荣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

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

秦在蜀地设置蜀郡,

蜀守张仪、张若在原开明王城城址上重修治所。

此次筑建将城池向南迁移,

临江修筑大城和少城,并设城门。

▲ 秦代大城少城示意图

大城为军事、政治统治中心,

形状为不规则矩形

少城则为外城,经济功能为主。

东西狭窄、南北较长,

“惟西南北三壁,东即大城之西墉。”

城池的布局与河流相呼应,

保留开明王朝时期北偏东约 30°的朝向,

城池整体平面形态非方非圆

形状曲缩如龟,故又被称为“龟城”。

▲ 另有传说张仪筑成都大城,因地势低洼潮湿,新修城墙屡次坍塌。后有一大龟浮于江,周行旋步,至城东南角

重修蜀地治所,

一方面居于平原中心有利于控制周边地区,

另一方面防止古蜀国复辟。

而要巩固秦的统治,

水环境的改善是这一切发生的前提。

公元前256年,

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使成都平原彻底摆脱了水患困扰。

▲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石耀臣/摄影

他们将宝瓶口引水干道分为两支,

形成双重水道,命名为郫江和检江。

郫江从北侧流向西侧,在西南隅转向东流;

而检江则从西向东流。

两江在城市东南隅汇合向东流去,

这一“两城相并、两江南流”城市格局。

一直保持到唐代前。

▲ 成都城内分为大城和少城,二城并列,两江南流。图据悦艺圈

“开二江”之后,

成都城有了良好的水资源,

既保障了生活和农业的发展,

又为成都城址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秦末时中原地区烽火连天,

蜀地却相对安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都江堰之景。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到了汉代,

巴蜀地区被划为“天子自有”,

不封予藩王,直接归中央管理,

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后汉书》盛赞:

“蜀地沃野千里,土地飞肥饶,

果实所生,无谷而饱,

女工之业,覆衣天下,

名材竹竿,不可胜用。

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运之便。”

▲ 成都平原上的油菜花。 张铨生/摄影

要知道,战国至西汉之前,

“天府之国”的称号是属于关中渭水平原的,

但后来这个美誉被成都平原“抢”了去,

就再也还不回来了。

▲ 汉末诸葛亮《隆中对》有言:“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汉代,

成都以前所未有的发达之势,

一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名列“五都”之一。

▲ 据《汉书》记载:“遂於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

工商业大发展,

在城市格局也能看出一二。

扬雄《蜀都赋》用“两江珥其市”

来形容成都的城市格局。

成都“城”像人之头部,

而成都的 “市”像一只珥饰,

安放在城外南边紧临的“二江” 之间。

“两江珥市”,是当时成都城邑与商品市场,

即“城”与“市”的最佳布局。

▲汉代少城西南发展图,可明确看到西南角的“锦官城”

汉代成都商业的大发展,

还得益于水陆交通的便利。

此时的成都,

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既是巴蜀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也是与关中、中 原、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贸易的中心。

汉武帝时期开通的北方丝绸之路,

与南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一并在成都交汇,

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 邛崃,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站。图为地处邛崃西南部的夹关,著名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

两汉时期,成都手工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蜀锦更是其中的王者。

秦灭巴蜀后就设有&34;一职。

到汉代,成都织锦业已高度发达,

蜀锦为朝廷贡品,畅销全国,

是朝廷赋税重要来源之一。

▲ 秦汉时期,生产蜀锦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锦江南岸,被称为“锦里”。这里是西蜀地区历史最古老、最具商业气

成都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供给地。

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遗址,

都有大量发现成都所产丝绸产品。

▲ 1995年,中日考古学者在对新疆尼雅遗址1号墓地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块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织

这一时期的蜀锦不仅产量多,

其技艺更是冠绝天下。

东汉时期,成都的织锦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其织锦质量和图案之美丽无可匹敌。

▲ 近年在成都老官山出土的东汉织机模型,经复原后的实物,充分证明了此一时期成都织锦技术已经进入相当高的阶段。图据成都博物馆

扬雄《蜀都赋》称:

“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紌繏匪须,

縿缘卢中,发文扬彩,转代无穷”,

盛赞蜀锦之华美。

左思《蜀都赋》:

“圜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生动描述了蜀锦生产的过程。

此时的成都“世平道治, 民物阜康”,

还出了不少富商大贾,

比如临邛的冶铁巨商卓氏。

不过相比于他本人,

他女儿卓文君与女婿司马相如更为人熟知。

▲ 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成都琴台故径。周孟棋/摄影

这一繁荣状况,

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遭遇长达百年的战乱与破坏,

成都的经济也由盛而衰。

▲ 成都武侯祠,国内三国遗迹中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图为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

直至隋唐之后,

分裂动乱的局面结束,

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成都才迎来第三次崛起的机会。

第三次崛起:唐宋

第三次崛起:唐宋

成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被称为“扬一益二”

进入唐代后,

中国古代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太平盛世的的巴蜀地区,

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一是唐王朝的大后方兼重要粮仓;

二是唐王朝控驭西南的前沿;

三是联结东、南、西、北的枢纽。

地位之举足轻重,

与经济物产之繁荣相辅相成。

唐武则天时期大臣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中称成都

“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

天下珍货,聚出其中。

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 成都水系图。星球研究所朱亚琳/制图

唐代,两京之外有两大经济中心,

一是扬州,一是成都。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

“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这个说法一直流传到宋代。

宋人韩琦《扬州厅壁题名记》:

“唐藩镇之盛,惟扬益二州,号天下繁侈。”

▲ 唐宋时期成都经济繁盛的另一种表现,是音乐文化发达。“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图为《伎乐·

即使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时,

因唐玄宗、唐僖宗和大批官僚富商来蜀

反而对成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时,

成都一度成为唐朝的另一统治中心“南京”。

▲ 唐玄宗幸蜀图

从唐至北宋几百年间,

成都经济一直持续发展,

一直延续着全国大都会的繁荣景象。

赵抃《古今成都记》记载了十二月市的兴盛:

“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

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

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

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 十二月市微缩场景

唐宋时期

成都的对外交流更甚于先秦和汉代,

三大经济带在成都进一步交汇,

各种经济/社会要素和文化资源在成都聚集,

促进成都国际化大都会的形成。

▲ 唐朝四川及周边地理版图。图据看历史

经济发展带来人口激增。

唐中期以后,“城小人多”已成一大问题。

原有的秦城早就住不下了,

在城西、南、东三面,

尤其是城市南面的流江和郫江两岸,

形成了新的居民区与商业区。

这一时期的成都发生了一件重要事情,

堪称建城史上的转折点。

▲唐高骈扩筑罗城图。图据《成都城坊古迹考》

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

西川节度使高骈对成都进行大规模扩建,

在大城外围修筑罗城。

他将郫江分流改道,

在城西挖了条新河道经北门绕过城东,

在城东南角与南河相汇合,后称之“府河”,

从而改变了成都自秦汉至唐前期

“二江珥市”的城市格局,

形成“二江抱城”之态。

▲“二江抱城”。图据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成都府图》

这一城市格局继续维持了成都城址的稳定性。

府河之水流淌千年直到今天,

成都中心城区“二江抱城”景象依然未改。

这一时期的成都

形成了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自古诗人例到蜀”。

在灿若星河的诗词歌赋里,

留下了许多对成都生态环境的描述。

陆游《成都书事 》诗云: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李白赞: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这一时期成都一派水乡城镇风貌: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

但更让成都声名远扬的,

是城镇公共园林的空前兴盛。

堪称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

▲ 唐宋时期成都园林分布,大多依水而建。李恒 王向荣/绘

首当其冲则是人工湖摩诃池。

摩诃池开凿于隋代,池名取自梵语。

唐代中叶以后,此池声名渐起,为一大胜景。

▲ 摩诃池遗址发掘现场

杜甫这样写道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

高骈《残春遣兴 》诗云:

“画舸轻桡柳色新 ,摩诃池上醉青春。

不辞不为青春醉 , 只恐莺花也怪人。”

游赏之风盛行,

除了逛园林,人们还爱游江。

宋代时期,成都就有锦江“小游江”

和浣花“大游江”的游乐风气。

▲ 成都锦江夜游。前头拐个弯/摄影

唐宋时的成都,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人们生活安逸且富足,

在中国乃至国际层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

▲ 九眼桥旁如今是酒吧一条街。石头鱼/摄影

而自元代以后,

尤其是明末清初,

成都遭遇多次战乱,

经济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打击。

没有一座城市的命运可以一成不变。

成都建城2300年,

历经朝代更迭与风云际会,

曾繁荣崛起立于时代的浪尖,

又在历史变迁中波澜起伏。

进入近现代后的成都,

既是长时间的蛰伏,也是长时间的蓄力。

这座城市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迎接它的第四次崛起。

四次崛起:今天

重回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中国城市群第四极之核心城市

站在新时代历史的舞台上,

成都要复兴历史辉煌,

重回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这路该怎么走?

谋划未来,还需审视时代。

▲ 成都主城区遥感图。图据中国国家地理

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

一座城市的地理分布由不同因素决定:

  • 农耕时代,最重要的是水和土;
  • 商业文明时代,主要看交通;
  • 工业文明时代,看资源与矿产;
  • 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各要素跨区域流动和高效率配置成常态,哪里要素市场发达活跃,哪里经济就繁荣。

成都延续千年的“两山夹一城”格局,

其实是一个半封闭地带,

有利于区域的稳定,规避战火的侵入,

是古代良好的城市选址。

▲ 千秋雪山映龙泉。金士康/摄影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

资源、资本与人才大势汇聚于此,

这就有了新的要求:

城市需要更大的空间与容量。

当前,成都管理人口已超2100万。

科学测算,两三年之后,

成都人口规模将达到2200万。

再过十年,“吸附能力极强”的成都

人口规模则将超过3000万。

曾经保护成都的两山,已成为限制发展的桎梏。

怎么办? 东进。

成都在历史上的每一次崛起,

都伴随着城池拓展与格局的新变化。

▲ 从秦代至今,成都城与锦江的演变

2017年4月25日,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正式出炉,

其中“东进”作为令人瞩目的新亮点。

2020年1月3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

共同打造中国城市群第四极。

国家战略的加持,让成都东进更有底气。

成都走向未来之城的建设,

不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成渝城市群完成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跨越,

同样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5月6日,

成都东部新区挂牌。

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千年之变,实乃巨变。

2020年7月15日,

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会强调:

全力以赴建好 “示范区”、唱好 “双城记”、

融入 “双循环”、夺取 “双胜利”。

▲ 龙泉山丹景台“城市之眼”。图据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

三年磨一剑,终于落子。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这句古语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应证。

跨越龙泉山,地理屏障被打开,

迎来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永续发展的空间。

“东进”战略

是成都市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

希望以此破除“点状扩散、圈层发展”模式、

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

▲ 东部新区示意图

一座城市想要长远发展,

势必要吸引人才、企业与生产要素聚集。

怎样把人留住?

答案是五个字:“高品质生活”。

城市的核心是人。

而生活,是城市的终极意义。

三千年城市烟火气,

一直是成都相较其他城市的独特存在,

是成都后发超越的比较优势,

也使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个性十足。

▲ 成都允许占道经营后,爬墙滚滚与水果摊同框。UPchengdu成都向上/图

成都的特质就是“生活”。

公园城市是成都最独特的定位,

全国独一无二。

让这片“未来之城”的居民,

“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

就让城市真正活了起来。

  • 徜徉在无边界的公园生活社区,脚下是不断延展的城市绿道;
  • “网上政府”24小时“不打烊”、办事申请智能“秒批”;
  • 前往天府国际机场或成渝中线高铁东部新区站,自由去往心仪的地方……

不久之后,这些生活场景,

都将在东部新区成为“日常”。

几千年来,成都的城市文明发展史

经历过许多波折,

自然灾害、战争破坏,也曾饱受摧残,

但成都的历史从未中断。

城址未变,城名未改,美誉不断,

有着强劲的活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 今天的成都中轴线。@MIK·米克/摄影

成都千年之变,

并不是简单的“造城”,

是打破大城市思维惯性,开创新格局。

一张白纸绘就盛世繁华,

建设一座福泽子孙的“未来之城”。

未来已经到来,你是否看见?

主要参考文献:

1、何一民. 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与古代成都的三次崛起——重新认识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罗开玉. 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商业大都会的建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

3、彭邦本. 天府之国的起源和形成初探——兼谈先秦秦汉时期成都的崛起[J]. 先锋.

4、潘明娟. 成都城市兴起的地理基础[J].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

5、李恒. 王向荣. 城水互动:唐宋成都城市水系与自然系统嬗变[J]. 风景园林. 2018

6、杨茜. 成都平原水系与城镇选址历史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7、曾寒梅. 成渝两地城市形态特征形成与演变研究[D]. 重庆大学. 2015

8、颜信. 南方丝绸之路与古蜀对外关系探研[D].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9、蒋蓝. 王小红:古代成都的美丽生态[EB/OL]. http://www.qlwb.com.cn/detail/10321881. 2019

10、吴林静. 成都:一盘韧劲十足的大棋局[EB/OL].

https://mp.weixin.qq.com/s/8xPcoyKXTRFv5ihy5XqI2A. 2020

11、澎湃新闻. 成都向东,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崛起[EB/OL].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460046?from=QRCODE. 2020

*头图据@书剑飘零L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