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模棱两可该怎么读ling还是leng?

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 模棱两可  到底那个读ling 还是leng阿?

本文目录:

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一、拼音

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二、出处

后晋・刘d《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释义:

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会遭到处分甚至贬官,只是模棱两可就可以了。

三、典故

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着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

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不置可否 [ bù zhì kě fǒu ]

释义:不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翻译:温钦差听了后笑了一笑,没有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二、反义词:

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释义: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孟子一》:“看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翻译:看来只有孟子的花说的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模棱两可 到底那个读ling 还是leng阿?

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 释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

出 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含混的语句了,”

近义词 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 旗帜鲜明

典故

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摸”。

“模棱两可”说明人在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不置可否。

模棱两可的拼音

模棱两可的拼音是mó léng liǎng kě。

模棱两可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旧唐书・苏味道传》。模棱两可意指对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意见或态度不明确。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多含贬义。

模棱两可的成语寓意。

模棱两可是一种折衷主义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在两种相反的意见面前,不分是非,不分主次,认为你也对,他也对,既同意这种意见,又同意那种意见,摆出一副不偏不倚、十分公允的姿态。这种人表面看起来很公平,实际上是庇护了错误的意见,支持了错误的行动,压制了正确的意见,打击了正义的行动,对我们的事业是极其有害的。

折衷主义貌似辩证法,因为辩证法讲两点,折衷主义也讲两点。但是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它不仅讲两点而且同时又讲重点,主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折衷主义却不是这样,他们承认两点但完全否认重点,主张两者并列,一律对待。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是非不分,界线不清。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是最容易欺骗群众的。这样能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似乎考虑到了过程的一切方面,发展的一切趋势,一切相互矛盾的影响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过程做出任何完整的革命的解释。


模棱两可读音是什么

模棱两可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