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分布范围在哪里?猪的骨骼构造是怎样的?

猪的分布图 猪的全身骨骼图解

本文目录:

最常吃的七大部位

A:肩胛肉Shoulder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图片全解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最高,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A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最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B:前腿肉

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C:大里肌Pork Lion

位于猪只背脊中央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制作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D: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最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最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E:腹胁肉(五花肉)Pork Belly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最好。

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最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F:后腿肉Pork Ham

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臀部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臀肉:

属于后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制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蹄膀: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G:猪脚、猪蹄
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蹄筋:

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最好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佛跳墙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QQ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猪的全身骨骼图解

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全身骨骼有206块。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

家猪(学名:Sus scrofa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概况

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后5~12个月可 交配,妊娠期约为4个月。 平均寿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 十二生肖里之为亥。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形态特征

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 粉色、黑色、棕色及 花色。

种群分布

不同种类的猪,有不同的种群分布情况,但大多数的猪都是 群居的。

猪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称?

1、里脊肉,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

10、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

12、凤头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

13、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

14、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

15、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

18、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

扩展资料

猪体大,肌肉丰满结实。瘦肉型猪较地方猪种体高而长,全身结构紧凑,皮肤平滑无皱纹,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达,体型伸长,前躯较轻,后躯强大丰满,四肢较长,强健有力。颈、肩、胸发育宽广丰圆、躯干宽广呈圆型,背宽略呈拱形。

腹部下垂,胸腹下缘在一条平直线上。臀部发育特别好,长宽而平整,飞节以上整个后腿发育丰圆呈球形。由前躯至后躯,上望和侧望均表现出前小后大的楔形状。

参考资料来源:-家猪

参考资料来源:-猪肉

1,2,3,4,5号肉分别是猪身上哪个部位

1、2、3、4、5号肉分别如下:

1、猪颈肉

即俗称的「松阪猪」,起初是有业者发现这个部位吃起来的口感不输松阪牛,才取了这个名字吸引买气,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食材。猪颈肉占全猪比例很少,一只猪身上只有六两,因此又称为「黄金六两肉」。

此部位肉质口感脆、油脂也够,料理时要掌握快速烹调、切薄片两大原则,不适合久煮或用焖的方式烹调,否则肉会越煮越硬。

2、肝连肉

顾名思义是位于肝脏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脏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脏,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脏中唯一的一块瘦肉,又有「内脏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在传统市场不易买到肝连肉,因为大多已被面摊老板们早早预订走了。

3、猪颊肉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4、骨仔肉

即猪头肉,猪骨头上的细肉取下切剥后,即成为一道美味骨仔肉。

5、虎掌

是猪膝盖处的韧带与软骨组织,因为前腿虎掌较小,所以使用后腿虎掌居多,外型为白色、口感软Q且富有胶质,通常会连着大骨一起贩卖,富有胶质。因为数量不多,建议事先向摊贩预订。除了常听到的「虎掌烩乌参」这道菜外,也很适合红烧或三杯等重口味的菜色。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