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是什么意思?秦观的《浣溪沙》讲述了什么故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全文与翻译 《浣溪沙》(秦观)原文及翻译

本文目录:

青门引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
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在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在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在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清寒景象。上片以总摄方式写“晓阴穷秋”的景象。“漠漠”形容清晨时烟雾丝雨、柳絮飞花交织成的淡淡迷蒙的画面。“晓阴无赖”乃楼中人发出的怨恼:真是无奈呀!清晨阴冷竟像深秋,暗示出时节正当寒食清明之际。“淡烟”写楼中人在晓阴轻寒中突然发现眼前景物之美:白蒙蒙的淡淡烟雾,清潺潺流淌的碧水像一幅清幽、淡逸的画境。下片承“画屏幽”而选取“飞花”“丝雨”富有动态性的细节意象精描细绘画境之清幽与楼中人似梦如怨的情怀。“自在”乃形容柳絮与落红顺其自然地飘然而落,倏忽而去,有如缥缈的春梦一样轻柔、空盈。最后以“闲挂”二字透出楼中人的空虚、闲寂的神情与心绪,与前面的景物描写融成一片。这首词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相思女子的精小的楼阁和她闲淡的精神世界,这两者全容纳在寥寥三十几字的小令之中,却作得仿佛一件精美玲珑的艺术盆景,令人久久欣赏把玩。

《浣溪沙》(秦观)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
秦观
系列: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清寒:阴天,有些冷。

2晓阴:早晨天阴著。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3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4自在:自由自在。

5丝雨:细雨。

6宝帘:缀著珠宝的帘子。闲挂:很随意地挂著。
翻译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著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赏析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著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鳎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靼忝N薇呒实某钚鳌W髡咴谡饫镉昧肆礁銎嫣氐谋扔鳎骸阜苫ā怪「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像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像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著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表达了诗人“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以抽象的梦和愁来比拟具体的飞花与丝雨,显得空灵之极,温柔之极,对借景抒情起了更好的效果,描绘了一种凄迷的景色,显示出人物同样凄迷的心情。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浣溪沙(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茬小银钩。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汲恢荩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漠漠轻寒上小楼,
●●⊙○●●△
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
●●○○⊙●⊙,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茬小银钩。
○○○●●⊙○,●○⊙⊙●○△
--------------------------------------------------------------
【注释】:
1. 漠漠:弥漫、轻淡的样子。
2. 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3. 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
4. 穷秋:这里指似九月天气。秋天走到尽头。
---------------- 5 清寒:阴天,有些冷。 6.晓阴:早晨天阴着。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
【简析】:
上片“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
“小楼”,“晓阴”,时间地点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
下片“自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
【简评】: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且含义非常广泛。
--------------------------------------------------------------
【话外音】:
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