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国是哪个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暹罗国?

暹罗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暹罗国是哪个国家?

本文目录:

泰国暹罗为泰国的古称。泰国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历史中,泰国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是它是东南亚唯一的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泰国的历史分为五个主要的时期:南朝时期(公元650-1250)泰族人在中国南部,即现在的云南、广西和广东,建立了他们的国家。许多人向南移居到湄南河盆地,并在高棉帝国统治下的中央平原定居了下来,并可能接受了高棉帝国的文化。泰族人在约公元1238年时建立了独立的国家素可泰,标志着素可泰王朝的开端。素可泰时期(公元1238-1378)13世纪时泰族人开始成为这个地区的统治力量,并逐渐宣布从当时存在的高棉和孟王国独立出来。统治者称之为“幸福的黎明”,这也常常被认为是泰国历史的黄金时期,这是理想的泰国,物产丰富,君主像父亲般慈善,其中最著名国王的是兰甘杏大帝。然而在1350年,更加强大的大城对素可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城时期(1350-1767)大城的君主从一开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响。他们不再是素可泰王朝时父亲般慈善、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专制帝王,并采用devaraja(神王)的头衔。在这个时期的早期,大城的统治向邻近的泰公国扩张,并与其邻国发生冲突。17世纪时,暹罗开始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和商业关系。1767年,缅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尽管缅甸人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对暹罗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年轻的PhyaTaksin将军和他的随从突破了缅甸人的重围,逃到了尖竹汶(Chantaburi)。大城沦陷七个月后,他和他的军队乘船返回到都城,赶走了缅甸驻军,收复了大城。吞武里时期(1767-1772)著名的Taksin将军决定将都城从大城迁移到靠近海的地点,这样有利于对外贸易,保证武器的采购,并且万一缅甸重新进犯,便于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都城。Taksin的统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城沦陷后缺少中央权威导致王朝迅速瓦解,Taksin统一各府的统治覆灭了。曼谷时期(1782至今)Taksin死后,查库里将军成为查库里王朝的第一世国王,即拉玛一世,从1782年统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将王室都城从吞武里迁到河对岸的曼谷,并建造了大王宫。拉玛二世(1809-1824)继续修建工作。拉玛三世NangKlao国王(1824-1851)重新开始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并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国王与我”中的拉玛四世Mongkut国王(1851-1868)与欧洲国家缔结条约,避免沦为殖民地,并建立了现代泰国。在他统治期间,开展了许多社会和经济改革。拉玛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国王(1869-1910)继承父亲进行改革,废除奴隶制,改进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玛六世Vajiravudh国王(1910-1925)推行义务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Prajadhipok国王(1925-1935)统治期间,泰国从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国王于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AnandaMahidol国王继位(1935-1946)。国家由暹罗更名为泰国,1939年起实现民主政治制度。现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Adulyadej)是查里库王朝的拉玛九世国王。

暹罗国是哪个国家?

暹罗王国即现在的泰王国 ,简称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暹罗,是古代中国对泰国的称呼,最早从元代开始称呼,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暹罗国王,这个国名正式定了下来,并沿用五百多年。直到20世纪前期,国际社会仍然在使用暹罗及英文译名“Siam”。等到二战胜利及新中国成立后,暹罗已经改名为泰国,英文名也从Siam改成Thailand。

暹罗的由来

暹罗实际上是梵语的汉译。在梵语中,暹罗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肤。当时印度人就根据这句梵语,称呼泰国地区乃至中南半岛为暹罗。就这样,中国一直以暹罗,来称呼今日的泰国地区。

实际上,泰国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很大的民族,叫做泰人,但是泰人对自己的国号观念很弱,他们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都城在素可泰时,就自称为“阿那札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等时代亦然。

曼谷王朝时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罗”来称呼泰国。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政府决定采用外界的称呼 “暹罗”作为国号。

“天竺、波斯、暹罗、扶桑”分别是今天的哪个国家�t

天竺指如今的印度;波斯指如今的伊朗;暹罗指如今的泰国;扶桑指如今的日本。

一、天竺

1、天竺: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

2、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3、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du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二、波斯

1、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也就是说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历史上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

2、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临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跟咸海,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3、在考古文化史上,古波斯属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地域,也就是今天的西亚文化地域。考古学者的研究证明,远古时期,古老的波斯人和雅利安人原来同属印欧语系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居住地在今天的南俄罗斯草原以及伏尔加河东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分化成波斯――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

三、暹罗

1、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2、宋元时代,中国人知道泰国的土地上有“暹国”和“罗斛国”两个国家,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称那里的人为“暹人”。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

3、古代,早在远古时代,在今泰国的领土上便有人类生息繁衍。20世纪60年代,在北碧府探拍洞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核和刮削石器。在班考遗址出土大量石斧和新石器时代人类骨化石。在孔敬府能诺他遗址出土的有稻壳印的陶片,由此可以断定早在几千年前这里的人们已懂得栽培稻谷。

四、扶桑

1、扶桑国,现指日本。古文中一说是墨西哥,一说为西域某古国,还有一说为山东曲阜,具体已无可考,但总体泛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小岛国。

2、《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日本古国之一的陆奥国),在倭国(九州、关西的大和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指的是北海道的虾夷国),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3、《梁书》中也有从中国去“扶桑国”的道人:“扶桑国,在昔未闻也。普通中(520-527年),有道人称自彼而至,其言元本尤悉,故并录焉”。也有民间人士有可能到达过扶桑国:“天监六年(507年),有晋安人渡海,为风所飘至一岛,登岸,有人居止”。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对音)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

此为佛教徒为了抬高印度身份逐伪作《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释迦氏谱》等书欲证明印度比华夏天朝诸民更正统,意为褒蛮陬为中土,贬诸夏为偏方。务在乎噬儒吞道,一直是后世的诟病,然而此举也让华夏历代对印度尊敬有加,除了王玄策与不信佛的初期蒙古,其他朝代都不敢对其兴兵,为两国做出了友好贡献。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什叶派。

泰人的自称并非是“暹罗”,他们自称本族为“泰”。在《泰语大辞典》中,“泰”(ไทย)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有人认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该族群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获得自由,故自称为“泰”即“自由民”。

也有人认为“泰”的本意就是“人”。对于泰人的来源,向来众说纷纭,有一派学者(泰国及西方为主)认为泰人是从今中国腹地南迁的,更有甚者认为南诏国为泰人建立,云南为泰人故土,后来受蒙古压迫才南迁的。

受泛泰主义思潮的影响此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泰国官方接受并写入教科书;还有一派学者(中国居多)认为泰人“自古以来”就居于中南半岛,不存在南迁之说。

对于学术界关于慧深是否到过“扶桑国”,扶桑国是中国、日本、墨西哥的争论,作者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愿意从佛界的角度,为探索这一课题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参考资料:-天竺 -波斯 -暹罗 -扶桑

天竺、渤尼、暹罗、真腊、锡兰. 分别是今天的哪个国家�t

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山海经》记载:“西方有天毒国”。《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

渤尼,今东南亚文莱
文莱苏丹国地处南洋加里曼丹岛北部,古称婆罗、渤泥。郑和研究专家、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认为,渤泥国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海外诸国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郑和第二次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去渤泥国访问。为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和感激之情,永乐六年,即1408年8月,渤泥国王麻那箬加那乃远涉重洋,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随从有王后和他的弟妹、儿子、女儿以及陪臣150余人。

暹罗: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其部分先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是信仰佛教的宗教国家。1949年更名“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真腊(kmir),今柬埔寨。又名占腊,为中南半岛古国,其境在今柬埔寨境内,是中国古代史书对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称呼。真腊国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之中,远及秦汉,《后汉书》便有记载,当时称为究不事,后至隋唐,《隋书》始称真腊(音译自暹粒SiemReap),《唐书》改称为吉蔑、阁蔑(音译自Khmer),宋承隋代亦称真腊(又作真里富),元朝则又称“甘勃智”,明前期称“甘武者”,明万历后称“柬埔寨”。

锡兰,今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形如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英联邦成员国之一。中国古代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因为它有美丽绝伦的海滨,神秘莫测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以及独特迷人的历史与文化。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该国亦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因此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