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中焦、下焦是指哪些身体部位?三焦包括哪几个区域?

上焦,中焦,下焦,是什么意思? 三焦指的是上焦 中焦 下焦 大概是哪几个身体部位?

本文目录:

上焦: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上焦的生理功能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故《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是指由于上焦心肺的宣发布散作用,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均匀分布,弥漫充斥,无所不至的状态,比喻上焦心、肺对气血、津液的输布作用。若邪犯上焦,可见胸闷、心烦、心悸、咳喘等症。治疗上焦病,用药量宜轻,药性须质地轻清上浮,以使药达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故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实际上包括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中焦如沤”,用以比喻中焦脾胃腐熟消化水谷和化生气血的作用。由于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之失常,而见脘腹胀满、呕吐、腹泻等症。因此,治疗中焦病证,用药须着眼于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使脾升胃降,则水谷得化,气血得生。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上说,也应包括肝胆。《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均以肝应左关,脾应右关,而属中焦。从明清温病学说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入下焦的范围,因此肝也归入下焦。这主要是指肝的病变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常与肾的病变出现于热病的晚期,并不指肝的解剖部位在下焦。

下焦:指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故《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下焦如渎”,突出了下焦向下疏通、向外排泄的特点。下焦的病症,以大便不通、小便失利为常见。后世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将肝肾的病证也纳入下焦,扩大了下焦的范围。治疗下焦的病证,一般用药须质地沉重下行,才能达下焦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之为辨证之三焦,它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是以部位三焦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

三焦指的是上焦 中焦 下焦 大概是哪几个身体部位?

三焦指的是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

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

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上焦如雾根据三焦部位划分,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

中焦如沤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如渎下焦主要指下腹部,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扩展资料:

三焦为整个代谢系统,三焦不通老病缠身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参考资料来源:_三焦

“上焦”、“中焦”、“下焦”都指哪?

1,上焦指心、肺。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

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将饮食物的精气宣散敷布于全身,像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

2,中焦指脾、胃、肝、胆等内脏。

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中焦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

3,下焦指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脐以下内脏器官。

下焦能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

扩展资料:

上焦、中焦、下焦、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统称六腑。

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

其浊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而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

参考资料来源:-六腑

参考资料来源:-三焦

三焦在哪部位?

这“三焦”就是六腑之一。自古以来,历代的医学家对三焦的描述都不一致,但是,大家都承认三焦确实存在。三焦到底在哪里呢?

《难经》上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明确地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黄帝内经》上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如雾”是说像雾露弥漫,指的是心肺的弥散功能;“如沤”是指脾胃消化食物,像发酵一样;“渎”是下水道,如渎指的是肝肾排毒,把毒物排出体外。

所以,三焦首先要有能力保持一个空的通气的状态,还要符合上焦中焦下焦的各自不同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你就会发现,只有“躯干”符合这个条件。

躯干,也叫做胴体,或者躯体。它就像一个大房子,里面的东西不能塞得太多,不然脏腑在里面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正常情况下,应该让它保持一个空旷的状态。

三焦,其实就是我们的躯干。脏腑都住在躯干里面,并且呈一个悬挂的状态。当人操劳一天的时候,脏腑挂的时间太长了,它们也累,就会往下坠,这时候,人本能地就会举起双臂,挺起腰杆,伸伸懒腰,把脏腑往上提一提,不要让它们掉下去。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