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还有哪些朝代?三国之后的朝代顺序是怎样的?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

本文目录:

为何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么混乱呢?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历史,只有西晋时候短短的36年还算是统一,其他时候都是在军阀混战,地方割据,异族入侵,政权倾覆等等相续上演。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魏晋南北朝是秦汉旧秩序的分崩瓦解,经过多年的各种实验之后,孕育了隋唐的生机。

黄巾起义

这个东汉末年战乱的开端,也是社会矛盾的一次爆发。由于东汉末年皇权掌控力逐渐降低,宦官和外部势力没有节制的野蛮生长,让朝廷的控制力越来越低,地方豪族大量侵占良田,囤积粮食,最终没有饭吃的农民开始了黄巾起义,打开了三国乱世的大门。

黄巾起义后,不同的地方政权有的开始强化集权,有的开始进行利益疏导,反正就是我的地盘内不能乱,要好好的休养生息,而曹操就是采用这样情况,通过集权,唯才是举,吸收了各阶层的人才,并且颁布了自己的屯田制度,最终稳定了自己的内部,借此对外用兵,统一了河北,在三国时候占据很大的地盘。

三国后期,有人脉有联盟的司马家族夺权,于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逐渐恢复了初步统一。

八王之乱

西晋的建立,可以看成是司马家族和各大家族合伙人相互利用的结果,表面上是统一了,但是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

为了回报这些支持自己的合伙人,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和便利,让这些名门能够更合法的去垄断社会物资,极大的助长了阀门演变,最后还是和东汉末年一样,外面军阀割据,内部皇权实力在司马炎之后逐渐降低,更出现了皇后勾结藩王作乱的事情,最终点燃了八王之乱,这些都是宗室军阀之间相互讨伐。

和东汉末年一样,在八王之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最终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西晋对于社会的控制力降到最低点,就和东汉一样。

东晋

衣冠南渡

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导致了北方被胡人乘虚入侵,南方司马睿在中土大家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

其实东晋也都差不多,本身没有多少资质的司马睿,就是因为是司马家族的人,被强大的豪族推出来代理人,在司马睿这个代理人多番沟通协调之下皇权和这些大宗族形成了微弱的平衡,皇室做事情需要与宗族沟通,同意了才行,而宗族在稳定自己内部秩序,恢复生产。

为了稳定现有的局面,大族之间开始通婚,有了门当户对之说,将寒门子弟排除在外,追求精神上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发展,但是也让这些世族习惯了优越的日子,越来越糜烂。

到了东晋末年,已经烂透了的东晋,被寒门子弟逐渐掌握兵权,最终刘裕灭东晋,宋朝成立,开启了政局。但是也同样经历了外藩争斗,由于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冲突,寒门出生的皇帝,优先使用寒族,这就触动了豪门的利益,虽然这些大族大多都是尸位素餐,逐渐没落,但是手中的资源依旧还在,造成了寒门和大族在政治上的冲突,最后宇文泰占领江陵后,对这些没落的大族造成了重击,逐渐统一。

五胡十六国

西晋解体后,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国家以及边境地带的汉人,建立了很多地方政权,这个时候被称为五胡十六国,这些也同样是地方割据的体现,名义上向晋朝称臣,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而北方的胡人人口众多,过习惯了贫困生活,当来到汉人的世界时候很是羡慕这种贵族生活,于是胡人还是向汉人学习,开始汉化,并且启用汉人在一些地方任职,从各方面的国家形态都向南朝看齐,这些改革都极大的提升了北魏的国力,优化了政治结构。

但是孝文帝去世之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发展都后面成为北齐和北周,但是胡人和汉中的融合在进一步发展,北周的宇文氏家族,任用了很多汉人,建立了国家新的体制,推广府兵制,促进了北方胡汉融合的新秩序,逐渐走向成熟的国家。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表面上是国家的更替,实际上是各大豪门大矛盾争斗,形成了很多的地方军阀,就像以前的部落一样,圈一块地称王,这个时期的人才很多,能打的人也很多,大多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去做统一的事情,最终都失败了,最后胡人和汉人融合之后,逐渐减少了纷争,从部落统一成国家了,也为隋唐的统一在制度组织和文化上提供了条件。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

1.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2.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3.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4.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5.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6.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7.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8.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9.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0.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11.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华夏统一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一)隋朝的兴衰: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攻克了南朝的都城,陈兵溃败近300年的南北政权被消灭了,中国南北统一了。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即为荒淫亡国的隋炀帝。公元617年右屯卫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丝带勒死了隋炀帝,隋朝也随着灭亡了。

(二)唐朝的兴衰:隋朝的大将李渊起兵反隋,公元618年,他当上了皇帝,称唐高祖,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经过几年的平乱,公元624年,唐统一了全国。

经玄武门事件后,唐太宗即位史称贞观之治。唐代后期,李隆基即位――唐玄宗,这一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破坏,出现了藩镇割据,唐朝走向了衰落。

(三)五代十国: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中原有五个王朝,中原以外有十个国家。

边境战乱,九州统一宋元(公元960―1368年)

(一)宋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初,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一下子结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把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金,最终遭奸臣迫害致死,宋王朝加速了灭亡。

(二)元朝的兴衰:公元1271,忽必烈将蒙古国的国号改为元,历史上的元朝从这时候开始。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南宋。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一共只有98年。

明末混乱不堪,清朝取而代之――明和清前期(公元1368年---1840年)

(一)明朝的兴衰: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政权,1368年5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

(二)清朝的建立:经过萨尔浒大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紧逼,到皇太极即位,用反间计掉了对手袁崇焕大将,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成满州,162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王朝腐败无能,名士奋起抗争――晚清和民国

(一)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对内实行残酷暴政,对外软弱无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二)民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府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2.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人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7.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8.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9.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10.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11.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2.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3.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4.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5.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6.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7.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8.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9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20.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朝代

三国之后的历史发展

三国之后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之后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西晋之后一直到隋朝都是处于动荡分裂状态。具体朝代顺序:

一、西晋与东晋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二、南朝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三、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四、隋朝

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五、隋朝之后的朝代

1、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2、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3、五代:907年-960年

(1)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2)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3)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4)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保

(5)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4、十国:907年-979年

5、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6、宋朝:960年-1279年

(1)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2)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3)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5)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7、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8、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1)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 (今北京市) 闯王李自成

9、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10、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11、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_魏晋南北朝 _隋朝 _中国历史朝代

三国之后,是谁统一了?是什么朝代?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晋朝可从中划分为西晋(公元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代。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都城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都城建康。

简要历史
265年曹魏权臣晋王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受禅即位,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晋朝建立,史称西晋。280年武帝派王浚、杜预渡江灭孙吴,统一全国。晋惠帝时期,皇室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中原地区的连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此时幽、并等地内附的匈奴、羯、鲜卑等族首领趁机摆脱晋的统治,发兵争夺中原的统治权。匈奴、氐、羯、鲜卑、羌等族建立了一系列割据一方的政权,统称五胡十六国。

316年,匈奴的前赵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琅琊王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即位,东晋建立。420年权臣宋王刘裕逼晋恭帝禅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南北朝开始。

晋朝统治者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西晋 265年-316年

世祖
武皇帝
司马炎
265--290年
泰始 265年--274年
咸宁 275年--280年
太康 280年--289年
太熙 290年--290年

孝惠皇帝
司马衷
290--306年
永熙290年
永平 291年--291年
元康 291年--299年
永康 300年--301年
永宁 301年--302年
太安 302年--303年
永安 304年--304年
建武 304年--304年
永兴 304年--306年
光熙 306年

孝怀皇帝
司马炽
306--313年
永嘉 307年--313年

孝愍皇帝
司马邺
313--316年
建兴 313年--314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中宗
元皇帝
司马睿
317--322年
建武 317年--318年
大兴 318年--321年
永昌 322年--322年

肃宗
明皇帝
司马绍
322--325年
永昌 322年--323年
太宁 323年--325年

显宗
成皇帝
司马衍
325--342年
太宁 325年--326年
咸和 326年--334年
咸康 335年--342年

康皇帝
司马岳
342--344年
建元 343年--344年

孝宗
穆皇帝
司马聃
344--361年
永和 345年--356年
升平 357年--361年

哀皇帝
司马丕
361--365年
隆和 362年--363年
兴宁 363年--365年

司马奕
365--371年
太和 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371--372年
咸元 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皇帝
司马曜
372--396年
宁康 373年--375年
太元 376年--396年

安皇帝
司马德宗
396--418年
隆安 397年--401年
元兴 402年--404年
义熙 405年--418年

恭皇帝
司马德文
418--420年
元熙 419年--420年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