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主角是谁?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历史人物是谁?

本文目录: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非常难办。

于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头,查看前方的状况,当登上山头的时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没有人烟,哪来的水源,不过,一个灵机一动,曹操想到了办法。

他回过头,对正处于干渴中的士兵说:“将士们,翻过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们一听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士兵们突然都有了力气,奋力向前前进。后来,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

扩展资料:

成语

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望梅止渴历史人物是谁?

“望梅止渴”典故中的历史人物,是曹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文中的“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附译文:
曹操率领部队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天正热,士兵饥渴难耐。于是下令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除干渴。”士兵听了,个个嘴里都溢出口水,精神大振,(部队)乘此机会终于很快行至前面的水源处。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三国志》中记载了望梅止渴典故的由来,当时曹操带兵伐吴,士兵们在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因为口渴,曹操就告诉他们前方有梅林,士兵听后,心中充满了斗志和希望,一时之间也就不觉得渴了。

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梅子发酸,人们脑海中想吃梅子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出来。那么,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01
关于曹操望梅止渴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诈之处。许多文人因探寻“望梅止渴”的历史来到含山县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诗篇。
02
《舆地纪胜》卷四十八和州载“王安石诗云:‘’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日往月来时已久,万古千秋名未朽”。明代诗人戴重的《梅山梅花》写道:“千里吴江春水深,许君饮马望江浔,空山花树无人迹,枉被曹瞒指到今”。
03
清康熙赵灿(含山县志修撰者)有《怀梅山古迹》诗云:“人望影婆娑,扶筇叹未过。睛云穿斗汉,萧寺结烟萝,色泛金尊满,分光绿野多。当年消渴处,到此渴消么”。清和州太守扬继芳《梅山》:“鸟啼带雨㲹烟树,云是曹阿瞒止渴处。白草黄梅成古今,青山碧水自朝暮”。清知府许畅《登楼望梅山》:“此地曾经魏武过,雄风仿佛寄层峦”。
04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5
多年以来含山县文化研究会,含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对本县望梅止渴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历史研究,整理出一篇《含山县三国文化遗址调查》论文,2017年提交给“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经专家反复对史料验证核实,论文编入由“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诸葛亮研究会”编著的论文集中,《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九)》第150页,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京东商城及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

曹操是个大政治家、军事家。有一次,他带兵远征。那天天气十分炎热,四周是荒山野岭,士兵们口渴难忍,到处找水喝,行军速度也越来越慢,曹操心中十分着急。

忽然,他有了主意,喊道:“有救啦!”说着用手往前一指,“前面有一片梅林,现在梅子成熟了,大家马上可以饱吃一顿。”

说到梅子,大家感到口水往外分泌,顿时不觉得渴了,很快就走过了这片荒凉的地区。

“望梅止渴”科学道理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是常用来比喻人们不现实的想法,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然而,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望梅止渴” 却并非无稽之谈。

“望梅”确实能够“止渴”,这是人类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一-种反应,是条件反射的结果。直到二十世纪,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 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巴甫洛夫这才阐明了它的道理,也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