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标题根据官本位解释官本位简介

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官本位的意思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官本位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思想家商鞅,在《开塞》一文中有系统的描述。商鞅把文化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亲亲而爱私,第二种是上贤而悦仁,第三种是贵贵而尊官。

商鞅认为上古爱私,中世上贤,近代尊官,是因为民道弊而所重易的结果。在秦朝采用商鞅思想取代周朝统一中国后,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政府开始主导经济活动,尊官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

官本位的危害:

“官本位”意识不但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与以人为本相对立,而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南辕北辙,是对党的宗旨的根本否定。

其现实危害性是多方面的,既阻碍改革创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群众利益,助长用人腐败,影响政府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存有“官本位”意识的干部,看中的是能够给自己带来种种好处的权力,牵挂的是高高在上的职位,把“当官”作为价值追求,干事创业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和提高,而是为了一己之私的“乌纱帽”,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追求政绩难免陷入误区。

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和“官本位”内在联系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上看,封建社会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员,官员按照级别分封土地。与皇帝同父异母的人都定为同姓亲王,拥有皇帝分给他们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2、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

3、封建社会推崇皇权至上,普天下皆为皇土,一切都是皇帝的,一切都由皇帝说了算。封建社会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极致,社会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来自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社会。

扩展资料:

计划经济强调“官本位”的表现:一是在管理机制上过于集权,二是片面突出政治,淡出经济效益和利益,三是只讲公平而没有效率,平均主义慢发展,造成短缺经济。

排队凭票购物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最后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造成了“两个不适应”,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这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告别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官本位

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

  • 历史根源

历史根源――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两家”,即儒家和道家。

在世界儒家文化圈里,中国是核心和发源地。儒家在治人和治国上强调两方面,一是“以德”,另一个是“以礼”,简称为德教和礼教,“以德”就是以德规范人的思维和思想,“以礼”就是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内部用“德”规范人的思维,外部用“礼”规范人四肢的行为,“克己复礼”即是克制自己符合社会的大礼,这也是儒家的核心观点,教你怎么做人做事。

道家的观点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世界观的由来及其由什么构成;道家的第二个观点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讲的是世界有阴阳两极,人也有阴阳两类,这是一种方法论,为的是怎样破解这个世界。

历史根源――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和“官本位”内在联系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上看,封建社会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员,官员按照级别分封土地。与皇帝同父异母的人都定为同姓亲王,拥有皇帝分给他们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二、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

三、封建社会推崇皇权至上,普天下皆为皇土,一切都是皇帝的,一切都由皇帝说了算。封建社会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极致,社会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来自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社会。

  • 近代演变

一、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体制特点表现在:一是在政治方面集权,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一边倒学习苏联,中国“官本位”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二是在经济方面垄断,三是在政府方面管制过多过细,最后导致一是党政不分,即以党代政;二是政企不分,即政府管制企业,实行原料国家供,干部国家派,利润国家收,资金国家给,把企业变成政府的附属物;三是政事不分,设置大批事业单位,实行准政府职能。计划经济强调“官本位”的表现:一是在管理机制上过于集权,二是片面突出政治,淡出经济效益和利益,三是只讲公平而没有效率,平均主义慢发展,造成短缺经济。排队凭票购物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最后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造成了“两个不适应”,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这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告别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干部管理体制

中国现行的垂直任命制的管理体制是强化“官本位”的体制性根源。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总体来看,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干部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垂直任命制,给强化“官本位”带来了体制土壤和体制条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切入和剖析:

一是官设的太多。中央集权和垂直任命制导致官设得太多,机构多、摊子大,官员多、人满为患,比如在中国有的地市副秘书长就有11个,助理达到十几个,这种吃饭财政增加官民比,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实行对口设置机构,中央有什么机构,省、县就有什么机构,甚至到乡、镇都是上下一般粗,最后导致七站八所,从建国初乡公所的七八人,到一个乡、镇公职人员达到250余人,这都是由体制带来的弊端。

二是选官的机制太死。还是少数人在少数人的圈子里选干部,由于是上边给下边发乌纱帽,造成在干部选择导向上的失误,让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谁给发的乌纱帽就对谁负责;过度追求短期行为,而没有长远打算;以GDP论英雄,都患有GDP崇拜症,很多干部都形式主义,做秀而不做事,形成政绩工程,取悦领导,等着提拔,对民生工程不重视,造成一届政绩几届包袱。

三是权力的设置过于集中。个人专断,少数人说了算,导致干部追求部门个人既得利益,着重管制审批,轻视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要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产品,社会上的干部还是都在研究怎样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严重恶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快的一个主要体制性原因。在权力设置上没有实行分权和制衡机制,而是过于集中,少数人说了算和个人说了算。

四是管官的机制太虚。官任命后,给了他权力,下一步就是管制和监管问题。中国的“官本位”制度导致管官的机制太虚,重授权而轻监督,重集权而轻分权,最后导致虚监督和软监督,只有体制内的监督,而没有体制外的监督。比如说纪检委、审计委等都是内部的监督模式,而缺少其它政党和民众的监督,新闻监督也有诸多禁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导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官场腐败事件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此。为此,需要新闻舆论界的这种外在的监督。

什么叫官本位体制

官本位政治文化的内涵

“ 官本位 ” 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的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年代。这种说法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单一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由此看来,在最初提出这个名词时,官本位至少有这样一层意思: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渐丰,不仅限于此。

官本位是官的本来涵义的异化。本来,官是一个较为好听的名称:处理国家公务曰官。官者,公也。《汉书・盖宽饶传》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说苑至公》:“博士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断,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可见,官的本义是“为公”。正因为以“公”相通,才有了尧舜禅让的佳话。韩非子在其名篇《五蠹》中就说到“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但是在后来,人们的这种观念就发生了转变。也就是在韩非的那个时代,社会上就产生了重官的思想:“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e驾,故人重之。”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官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纵观历史和现实,官本位至少包括了这 四点内涵: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多个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它包含了官本位意识, 官本位思维、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机制、官本位现象、官本位行为等多方面的意思” 2。在本文中,它具有特定的涵义,指的是一种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首先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提出。 1956年,在其所著的《比较政治系统》中,他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每个政治体系都表现为一个待定的政治行为模式,这种特定的模式便是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从个人看政治文化是个人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估的主观倾向。此后,对政治文化的界定莫衷一是。一般认为S・韦伯的解释比较典型,他把政治文化解释为“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在这个概念上,基本上都认同的一个内涵是:它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观念形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等”。3政治文化处于政治与文化两者交界层面上。由此看来,官本位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取向、社会心理即可被列入政治文化的范畴。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其实官本位政治文化具有两个承载的主体:为官者和为民者。其内涵的前两个方面主要指的是前者,后两个方面则主要是指后者。但在讨论官本位的内涵时,这两个主体又不可以截然分开,因为官可成为民,并且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民通过各种途径也可能成为官。以这两者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官这一主体的形成要比民来得早,因为它是这一政治文化直接寄生的载体。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文化,便是这一社会的主政治文化。显然,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政治文化。而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则属于封建政治文化,属于封建官僚阶级政治文化。而在阿尔蒙德看来它应该属于臣属政治文化。因为在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中,属民对政治体系是完全被动的,只与政治体系的输出相关,却并不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