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哪个佛?孙悟空后来成为了哪个佛?

孙悟空是什么佛? 孙悟空后来成了什么佛?

本文目录:

孙悟空是小说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叫斗战胜佛。民间里没有孙悟空这个角色,但是一般人都看西游记,所以西游记的孙悟空家喻户晓。但是拜佛没有拜孙悟空的。

孙悟空后来成了什么佛?

斗战胜佛。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

孙悟空得成正果: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

上古燃灯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孙悟空因功劳极大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均受封,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参考资料:-孙悟空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

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封什么佛?

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新万佛之祖,实际佛教中,并没有这一名号。是杜撰的佛名。

在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大结局时,悟空得知自己为第十七颗舍利子――无骨舍利后,为救三界引火自行圆寂,消灭无天。佛祖重归天界,封唐僧为无量功德佛,八戒为木母金莲佛,沙僧为金身光王佛,敖烈(小白龙)为金身广力龙祖佛,白莲花为白莲圣母菩萨,碧游为护法禅菩萨。

后来悟空复活,被封为“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其实根本无此佛号,另外在一些仙侠小说内,也有此佛号出现,都是虚构。

扩展资料: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三百年后,天摇地动,魔头无天突然降临,佛祖圆寂,三界大乱。无天占据灵山,自称“无天佛祖”,并召集众妖宣称:三十三年后如来还会借助转世灵童的法身托生,依仗十七颗舍利子夺天地造化,法力无边,重返三界。

若要永久占领天庭统治世界,必须利用孙悟空拿到十七颗舍利子,杀死转世灵童。被押在冥界的唐僧,识透无天的野心和阴谋,只有悟空才能化解。悟空得知此事顿觉大事不妙,经燃灯佛祖点化,方知三界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转世灵童乔灵儿已经长成一个丰神俊秀的年轻人,这天正在家中为祖父祝寿,被闯进女匪劫持上山。灵儿当场斥责她们的强盗行径,匪首白莲花大怒,将其押回山寨,断水断食,灵儿宁死不屈,莲花反倒深受感动,直抒自己的爱慕之情,奄奄一息的灵儿含笑死去,被大鹏护法将尸身叼走。

悟空和八戒来到双塔郡双塔寺,悟空合并双塔寺内的双塔,将双塔化成一颗舍利子,却被俯冲下来的巨鹰(大鹏护法)夺走,悟空与八戒追到凤头山,只见灵儿口中正含着那颗舍利子苏醒过来。

无天得知悟空找到转世灵童,即命黑袍护法带二金刚前去抢夺,唐僧得知,纵身跃出轮回隧道,途遇哪吒,二人同去寻找悟空。

孙悟空与八戒将灵儿带回花果山,黑袍与众妖将山围定,适逢唐僧领哪吒赶来,哪吒与悟空、唐僧将二金刚击毙。黑袍带伤跑回灵山报信,无天下令各路妖魔一齐出动,夺回灵童。

唐僧师徒将灵儿转移到东华山,交碧游仙子与其师东华帝君看护。碧游与灵儿相处十分融洽,日久生情,终于碧游向灵儿吐露衷肠。灵儿对她虽有朦胧爱意,但却难忘莲花,故离开东华山在世间四处飘泊,不幸为无天所获。

无天使用黑莲圣火及其元神黑莲,欲煅杀灵儿,竟无法伤其分毫,方知必须得到十七颗舍利子才能得逞,于是令黑袍护法务必在三十三天内将十七颗舍利子全部找到。

悟空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十六颗舍利子,不慎误中无天埋伏,急将舍利子一口吞下。无天将悟空置于沸鼎之内,意欲用烈火炼出舍利子,唐僧师徒派出能抵御弱水剧毒的八戒前去营救,悟空在烈火炙烤中开始化出舍利子,八戒救出悟空,唐僧师徒与众神汇合,与无天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距离如来返回只有一个时辰,孙悟空跳入火海,化为制服无天的第十七颗舍利――无骨舍利,向无天击去,无天身形化作飞灰飞逝,如来现出金身返佛界,三界归于平静。众人齐心协力凝聚意念,悟空奇迹般地回来了。

如来佛祖封孙悟空为新的万佛之祖――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悟空打坐莲台含笑合十异常的安详。

参考资料来源:-西游记后传

孙悟空在成佛路上的性格与心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34阅读:1,321
孙悟空的成长――从无性到成佛
孙悟空在取经之路上的新路发展历程可以的分为四个阶段。孙悟空一开始的性格是无性,说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就罢了,一生无性”。他一开始的无性也并不是因为他的修养高,而是因为他还没有什么本事,没有自信。以至于到了祖师爷的洞门也“不敢敲门”,这里的无性并非是高明的境界,而是无能的反映。
之后,随着孙悟空本事的见长增强,脾气也相应的见长,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生性任性的阶段直到他遇见如来才终止。学到本事后的孙悟空就不甘于一直没有脾气,被人打骂之后还要向别人道歉,在祖师洞府中,悟空在师兄弟前卖弄本事是变化的开始,祖师洞察到孙悟空这一变化的端倪,马上把他赶走了,并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学了神通之后的孙悟空,是他生性的开始。之后的大闹天空则是一种任性的表现,真的是“从心所欲”,无法无天,孙悟空大闹天空,表面上是在挑战天庭的权威,实际上是在与自己的“心魔”搏斗。到了第七回,得意忘形之后的孙悟空才在如来佛的手心里发现自身原本的渺小,自我膨胀的泡沫破灭了,他又退回到了有限的程度。
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五百年后在获得新生,是悟空收性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悟空逐渐认识到了一个基本事实,要在社会中生存不能够没有规矩和约束。这个变化的开端是悟空表示“我已经知悔了”,但是他却不知道他为什么悔,还有悔什么?十四年的取经之路上的磨难,是心智磨砺的一个过程。直到最后的取得真经,又回到一个新的“无性”的更深层次的境界。孙悟空最后所到达的无性,与最开始的无性阶段相似,却有所不同。早期的无性阶段,他没有脾气,没有本事,没有个性,直到最后的成佛之时,孙悟空已经对强盗和妖怪表现出了之前所没有的仁慈和宽容,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没有脾气并不是因为没有本事,而是因为他在这十四年的取经之路中所修炼的,心中多了善念,他的心胸在这次的取经之路中变得更加的开阔和宽容。与此同时,他的心智也变得成熟,心怀善意和宽容去处理遇到的事情,没有了之前的冲动和不理智。
悟空的变化,从无性走到成佛,从与世无争到与天庭的争锋,然后又从与天庭的争锋相对到重新皈依佛门,最后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无性阶段。被压在五行山下,象征着孙悟空遇到了人生中的障碍,这个障碍不仅仅是五行山,更可能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悟空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自由,一种大的自由,一种肆无忌惮的自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如来佛,遇到了挫折,遇到了比自己更大强大的对手,当他发现自己在如来佛主的手中是如此的渺小的时候,也许他开始认识到了什么。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分叉,不同的人会在这种人生关头做出不一样的抉择,从而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更确切的说,孙悟空在遇到这样的人生的紧要关头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反抗,但是不管怎样反抗他终究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掌心,最终被迫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也就是屈服于五指山下。在巨大的困难和苦难面前,有些人变得更加坚强,而其他人则会变得没有自信,从这种意义上讲,孙悟空并没有在五行山下变得消沉,是值得学习的。
看了孙悟空的人生历程,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孙悟空为何最后能够成佛?悟空成佛,不仅仅是一个心性修炼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它可以被理解为天界授予给他的一个更高的职位,只是这职位是靠他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是给他的一种奖励,一种认可。
悟空最后能够成佛,一个和总要的原因在于,经过了五百年的反思与十四年的磨砺,他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调整了心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他摆正了自己在取经队伍中的位置。摆正了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悟空慢慢的体会到了合作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力到最后,有什么事情,他首先想到的会是向上面求救,去找观音如来,甚至去找东海龙王求救。取经路上,孙悟空不再搞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虚心向各路神仙学习,能够看到各路神仙的长处,他也懂得了包容别人,不再去轻视别人,他也意识到别人也有很强的本领,学会了做事以大局为重,不逞个人意气。
更难得的是,在取经过程中,他很好的配合了唐僧的工作,完成了自己的职能。对唐僧的有些不是很合理的做法,他没有采取违反程序的做法,而是尽量与唐僧协调好关系。只有在唐僧非要赶他走的情况下,才去找观音评理。正是因为孙悟空在内心摆正了自己在体系内的位置,并且通过他的行为向众神表明了一点,所以,他后来的行为越来越被体系做认可和接受,他也得到了来自体系内的更多有效帮助。悟空在为人处事与工作作风上的改变,使得取经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他的转变也向我们表明了斗战胜佛之所以成功的缘由。
当然,取经保唐僧的过程,悟空不仅仅建立了功德,他的心智本身也得到了修炼,对佛经的理解也有了质的变化,最后去空到达西天被封为佛,标志着他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无性阶段,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