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有哪些奇闻趣事?历史上的轶事和趣事有哪些?

历史名人都有些什么轶事,趣事 历史上都有哪些奇闻趣事?

本文目录:

81.不屑当皇帝
郭子仪70大寿,家人皆来祝贺,独升平公主不来。郭暖恼怒,打了公主,并说:“你依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只是不愿做皇帝而已!”公主愤愤进宫,向代宗告状。代宗说:“郭子仪如要当皇帝,天下岂是我家所有。”劝慰公主,令其回家。郭子仪闻知此事立即绑缚郭暖向代宗请罪。代宗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
82.一件衣服洗三次
文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比较廉洁、简朴的皇帝。即位后,首先革除奢靡之弊,大力倡导节俭之风。
即位之初下诏释放宫女,解放鹰犬,节省冗食,取消皇室在国家仓库之外别贮钱谷,停止在正常上贡之外的一切摊派和勒索等等,大开一代廉俭新风。
文宗廉洁勤政,好学为乐。在处理政事以外的闲暇,读书观史,对于女色、音乐、舞蹈、畋猎等等先代帝王痴迷的东西从来不曾留意。
一次在别殿召见百官。
“我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文宗举起自己穿的衣服说。
“皇上以俭为我们作率啊!”百官纷纷称誉文宗节俭的美德,只有柳公权默不作声。 文宗问他何故。
柳公权说:“陛下尊贵而为天子,富裕而有四海,应当提拔贤才,撤免庸才,听取百官的规劝,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够达到天下太平。至于穿洗过的衣服,不过是生活小节罢了。”
83.太平公主争皇上
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计划过谋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疑问。一部分人认为,她骄横跋扈,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84.龙袍打补丁
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也是朴素服饰。当时,贵夫人们长衣拖地是很时髦的,而他为了节约布料,即使给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宫里的帐幕、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好欣赏山水风光。汉文帝本来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让他们算算该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工匠们粗粗地算了一下,说:“十户。”汉文帝听了,又摇头又摆手,说:“快不要造露台了,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在他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的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据历史记载,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因此,司马迁高度评价汉文帝说:“德至盛焉”,“岂不仁哉!”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
85.害人害到含泪感恩
玄宗曾在勤政楼观赏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不在楼上,骑马从楼下经过。卢绚人很帅,是美男子,他垂鞭按辔,缓缓而行,那姿态非常潇洒。玄宗隔帘望之,非常欣赏卢绚的才貌风度,连叹数声。李林甫经常用金帛贿赂玄宗身边的人,了解玄宗的动静,有人把这个细节告诉了李林甫。
李林甫很担心玄宗会任命卢绚为相,他把卢绚的儿子喊来,说:“你父亲声望很高,现在交州和广州需要有才望的人去做刺史,我看皇上的意思呢,是想任命他担任,你们觉得可以吗?一旦恩命下达,你父亲嫌交州和广州偏远不去,那就会遭到贬官的处罚。”李林甫的话一下子就给卢绚的儿子造成了压力。
卢绚的儿子当然不想让老父远赴交、广任职,急忙请李伯伯想办法。李林甫说了:“不想去的话,朝廷可以任命他做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到东都任分司官,也是对贤明官员的优待,要是想去的话,那就早点提出申请。何去何从,你们商量商量吧。。。”
儿子回到家里,告诉卢绚,卢绚听了儿子转达的李林甫的话,很是感激,便主动求去洛阳,李林甫便趁机削了他的官。唐朝洛阳是东都,那里有一个备用的朝廷机构,只有皇帝到了东都,这个机构才启用。而实际上从开元二十五年以后,皇帝就不到东都去了。在那个机构任职的官员叫分司官,当然是闲职。
86.让皇帝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让皇位于玄宗。病故后追封为“让皇帝”,依帝陵制葬于蒲城的惠陵。
武则天死后的第六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毒死了中宗李显,韦皇后想做武则天第二。这时李隆基联合羽林军诛杀了韦后,废了少帝李重茂,拥立父亲李旦重登了皇位。之后睿宗李旦为立太子之事十分头痛。按礼法当立长子李宪为太子,但三子李隆基平乱有功且握有兵权,若处理不好恐怕又会上演一出“玄武门之变”。
十分明智的李宪也洞查到了这一切,主动上书让贤,认为“储副者,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睿宗李旦便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立了储君,太子为三子李隆基。并在即位26个月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为“太上皇帝”。
李隆基登基之后,十分善待兄弟,尤与李宪感情至深。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与李宪等兄弟们一起赋诗下棋,击鼓吹笛,同床共枕。成为了唐代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历史上对李宪也评价甚高,李宪不仅在历史上书写了另一版本的“玄武门之变”,也让出了一个“开元盛世”。不仅寿终正寝,还落得了一个“谦而受益,让以成贤。唐属之美,宪得其先”的美名。
87.武则天暴力驯马
吐蕃向唐太宗进贡了一批良驹,均以驯服,唯有一匹叫狮子骢的未被驯服。唐太宗见这匹马甚是喜爱,称它为龙驹。于是问手下,有谁能驯服这匹马,就有重赏,结果但无一人能驯服。武则天知道此事,于是自荐:“我能驯服。请皇上赐三物:铁鞭、铁锤、匕首。用铁鞭打它;不服,就用铁锤接着锤;还不服,则用匕首杀了它。”唐太宗笑着说:“照你这么说,朕的良驹不被你刺死了?”武则天进一步解释:“良驹应该成为君主的坐骑。驯服了就用,驯不服留它又有何用呢?”唐太宗不Z可否。据说也因此,唐太宗看到了武心狠手辣的一面,这也就是武在太宗这里不得宠的原因。
88.关羽的超长封号
关羽,字云长。生年不详,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开国元勋,位致前将军、汉寿亭侯。由此平步青云,由侯而公一,由公而王二,由王而帝三,由帝而圣四,由圣而神五。达致“儒称圣六,释称佛七,道称天尊八,三教尽皈依”的高度。
关羽从解白马之围获封汉寿亭侯到成神,经受了900余年的漫长考验,经历过许多朝代更迭,他的声望几乎是呈直线上升。公元1102年宋徽宗先封关羽为“忠惠公”,过了6
年又觉得不解气,再加封他为“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22年后又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到1879年(光绪五年),关羽的封号又追加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简直要把世间好词都加到关羽头上。
89.唐太宗派人行骗
《兰亭集序》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在死前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萧翼看见辩才的这个《兰亭》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
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兰亭》被李世民一起,合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他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
今天《兰亭》真的就消失了吗?不,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陕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90.虚伪的王莽
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诸多侄子中的一个,没有权力和地位,他依靠恭俭和勤奋获得叔伯们的推荐,一步步爬上了高位。
王莽的哥哥死得早,王莽就抚养他的孩子王光,他把王光送到博士门下学习,并且经常带着酒肉去看望王光,对王光的老师、同学也嘘寒问暖,引得人们一片赞叹。王莽的虚伪并不是没有露出过尾巴,只是每次有破绽的时候,他马上就掩饰起来。有一次,王莽悄悄买了一个漂亮的女奴服侍自己,没想到被人知道了,他马上狡辩说是为一位朋友买的,把这个女奴送给那位朋友。他也设法让女儿成为平帝皇后。当时预选的妃子很多,王莽上书太后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能当皇后。太后当了真,真的让王莽的女儿不参与选拔。王莽暗中指使上千人上书,要求让他的女儿当皇后。王莽自己假意拒绝,却暗地制造了一出闹剧。

历史上都有哪些奇闻趣事?

1916年夏天,学校放暑假,所以张大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返回内江老家。民国时期,各地土匪军阀横行,四川也不例外。所以临回家前,张大千等人也曾考虑路上不安全,但转念一想,他们都是身无分文的学生,没钱可抢,所以就大胆的上路了,所以,土匪把张大千等人扣留了下来,让张大千写信向家里要赎金。

中国古代有哪些奇闻异事

(一)男扮女装
明朝年间,有一个叫谷才的人,他收了很多个弟子,形成了一个集团,都男扮女装,以教授妇女手工活,晚上在把女子那个,当然,这代表谷才的化妆技术真的非常好,让人家真的以为是女子,而谷才有一个弟子,叫桑冲,一次,他又去行骗,以怕被老公打来借宿之名,住在晋州聂村生员高宣家,刚好高宣有个女婿,叫赵文举,看上了这个男扮女装的桑冲,而桑冲呢,是看中高家小姐,晚上正在打高家小姐的主意时,竟反被赵文举给压住,想对他那个,结果事情才这N东窗事发,桑冲当场被送去官府,据桑冲的口供,他已经犯案成功了182次了!!
也因为这起事件,导致这整个集团被连根挖起,当时,谷才已经去世了,最终桑冲下场也是遭受凌迟酷刑。这件事在当时可是轰动全国的大事,还被记载在邸抄(官报)上,连著名名著聊斋也有写下这件奇文轶事。
(二)日本和尚

相传唐咸通年间,有为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许多古刹。这天,他风尘仆仆,健步登上了我国第一佛叫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个好地方,灵岩、古松、涧水、百花,寺院隐现于深山密林之间,十分幽静。慧锷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念经讲法,参禅下棋,成了莫逆之交。
有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那佛像神态安详,鬓发眉毛均极细腻,栩栩如生。慧锷站在观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赞了又赞,连方丈来叫他吃饭都没听见。方丈见状,便问道:“法师认为这尊观音佛像雕得如何?”慧锷连连称赞道:“好,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见道哩!这佛像刻功细巧,把观音大士的神态都雕了出来。真是一尊活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方丈见他喜爱,便笑眯眯地说道:“如若法师欢喜,就送你供奉吧!”慧锷听了,慌忙合十顶礼。他接过观音佛像,喜不自胜,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养,让日本众生都来朝拜。
慧锷离开五台山,又游九华山,最后从五台山下来,从灵江口扬帆回国。
这天,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刮得船东倒西歪,直打转转。慧锷没法,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惠锷扬帆启航,可是船刚驶出山岙,洋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的烟雾。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帐帘,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惠锷惊奇地站在船上,抬头望望,头顶是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锷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也飘到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锷想想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把船驶进山岙里,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万道,惠锷走进船舱,抬头一看,但见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仙女往还,珠光宝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悦,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奇怪的是,船一出山岙,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掀起了巨浪。惠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这点风,这点浪,算得了什么!开船,赶快开船!
惠锷请船家把船驶出山岙,顶风破浪朝前驶去。风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锷心不慌,意不乱,稳稳地合十站在船头,涌经念佛。风浪虽然慢慢平静了下来,可是没等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样,进退不得。他低头一看,只见海上飘来一朵朵铁莲花,帆船被团团围在中间。惠锷大惊,心想,一次一次开船,都是风浪阻挡,今天又有铁莲锁舟,难道是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养我佛。”
话音未落,忽听得“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铁牛一边往前游,一边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儿功夫,洋面上就出现了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帆船跟着铁牛后面,沿着这条航道前进。不久,又是“轰隆”一声响,铁牛沉入海底,满洋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惠锷定神一看,原来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惠锷说:“这几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走吧!”
惠锷见他这样热情,便答应了。他手捧着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见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他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的渔民听说要建寺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锷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观音院。
(三)巧嘴媳妇

从前,有一个巧嘴媳妇,煮好了米饭,先盛给公爹一碗。
公爹吃了一口就称赞道:“今天的饭很香,我可要吃三大碗。”巧媳妇听了公爹的夸奖,忙说:“嘻,这顿饭是我做的。”于是公爹又开始吃第二口,可饭刚送到嘴里就听见“咔嚓”一声,公爹立刻叫道:
“哎呀,这么多的砂子!”巧媳妇忙说:“那是小姑淘的米。”公爹把筷子在饭里揽了两下,闻了闻,问道:“怎么,这饭还有点糊味?”巧媳妇这次回答得更干脆:“那是妈烧的火!”
(四)豆腐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择鱼肉大啖。
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五)坏人房集

唐肃宗的时候,有一个尚书名叫房集,凭借手中的权势,为非作歹,颇干了些人神共愤的事。
大家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这家伙官运亨通,是皇帝眼里的当红炸子鸡呢!胳膊拧不过大腿,思来想去,还是该干吗干吗去吧,只要石头不掉下来砸着自己的脑袋,就闭上眼睛,当它不存在。这是任何时代,小民要想活下去的必备法宝。所以,房集还是悠然地当他的尚书郎。
有一天,不用上朝,家中也没有宾客来访,正是难得的空闲。房集独自坐在自家雕梁画栋,高大宽敞的厅堂里,安然地享受着这少有的闲暇与宁静。
窗外花木扶疏,蜂飞蝶舞,温煦的日光从窗格间爬进屋内,照在他的身上,此时此刻,没有争斗、倾轧、暗算、防备,没有血雨腥风,没有虚与委蛇,更没有当面陪笑,背后插刀,房集的身心全都松弛下来,在阳光的笼罩下,差点伏在案上睡过去。
正在半梦半醒之间,耳边忽然有OO@@的声音响起,房集久在官场,为人甚是警醒,这声音虽然不高,还是对他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大脑造成很大的冲击,打了一个激灵,便醒转过来。

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小孩,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鬓发覆额,目光炯炯,长相甚是齐整。
小孩手里紧紧抓着一个布囊,立于案前,灵动的眼睛肆无忌惮地打量着房集。
没有人通报,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也许就是刚才自己打盹的时候吧。房集心想。下人们也真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来人了也不过来知会一声,以后一定要严加管教。
这孩子自己从来也没见过,兴许是亲戚家的孩子。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房集飞黄腾达之后,三亲六故没少跟着沾光,这小孩不是过来请托,就是被大人打发前来送礼的。反正他门前来来往往,基本上都是这两种人。想到这,一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可是作为长辈,他又不能太露行迹,至少要表现出几分亲和的样子。于是,房集问道:
你是哪家的孩子,双亲还好嘛?
小孩眨了眨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很明显是听懂了房集的话,却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房集心里奇怪,转念又一想,这孩子想必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冷丁从狭窄逼仄的小屋来到这宏构巨制的大宅,看得眼花缭乱,显然还没有适应过来。再者说,小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总是有些忐忑和局促的。于是,房集又没话找话地问:
你那布囊里装的是什么啊,是你父母差你带过来的吗?
小孩一听这话,眉眼一弯,笑了,一直紧闭的嘴也张开了:眼睛。

什么?眼睛?房集一听,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小孩看出了房集的疑虑,为了验证自己所说的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抬手,把布囊的系带解开,将里面的东西哗啦哗啦地悉数倒出。
好几升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眼睛一拥而出。
房集汗毛倒竖,惊骇欲绝,差点从椅子滚到地上去。他张大了嘴,艰难地吞咽着吐沫,连一个简单的音节也说不出来。
就在此时,更为可怖的事情发生了,那些眼睛,脱离人体的眼睛,仿佛有生命一样,在地面上朝四处散去,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向前爬行。有一些爬上墙壁,爬到屋顶,占据了厅堂里的制高点,冷冷地向下观望。另一些爬上门槛,爬出厅堂,转眼便在视线中消失了。不知什么时候,有几只,甚至爬到了房集的衣襟上,闪着七彩妖异的光,同房集大眼对小眼,不怀好意地瞪视。
房集的神经终于绷到了极点,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力跺脚,希望借助弹跳的力量将那些眼睛从衣襟上震落――他实在鼓不起勇气伸手去碰那些东西。谁料,那些眼睛如同生了根一样,不管房集怎样折腾,他们都安如泰山。冷冷地,嘲弄地、幸灾乐祸地看着他。
啊――啊――啊――
房集的嘴里终于发出一声抑制不住的惊叫。
如果这是一个梦魇,那么,他想借着这一声叫喊,把自己从梦中惊醒。没想到,声音刚落,自己的耳边又传来几声凄厉的惨呼。那声音是从屋外传来的,显然,其他的家人也见到了那些奇怪的,恶心地蠕动着的眼睛。而他,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并不是一个梦。
可以想见,他的心情,真的是绝望到了极点。正在此时,几个家人惊慌失措地跑进来,结结巴巴地说:老爷……眼睛……眼睛……遍地都是……
房集心想,这些人长着眼睛都是干什么的,难道没有看到,自己也被各种各样的眼睛包围了吗。正思忖间,忽然发现,那些到处蠕动的眼睛如同海市蜃楼一样,已经凭空消失了,当然,那个手持布囊,面带笑容的小孩,也早已不见了踪影。与此同时,其他地方此起彼伏的惨呼声,也渐渐停止了。
好像刚才,全家人集体做了一个梦。
那些眼睛究竟从哪里来,那个手持布囊的小童又是谁?他来自何方?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随着小童的消失,已经成为永不可解之迷。
据说,这以后不久,房集的好运也走到了头,他因事被诛,不知道,当刽子手的大刀高高扬起的时候,他是否还记得那些躲在命运深处的,冷冷地注视着他的眼睛。(出《原化记》)
(六)骷髅变

这个故事同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大臣姜皎有关。
姜皎出身世族之家,颇有才学,擅于丹青,能言善辩,相貌堂堂,早在唐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两人就有很深的交谊。他明习阴阳卜筮,玄宗登基前的几次政变,姜皎都参与其中,而且是主要的谋划者。他准确地预言了开元以前政局的演变,策划并参与了擒杀太平公主的政变,在玄宗走向帝位的这条道路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李隆基登基以后,论功行赏,姜皎升任楚殿中监,封楚国公,不久,又晋为正三品的太常卿。在当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头面人物。
有一天,姜皎在家里呆得难受,就临时决定同手下人到禅定寺郊游。他是玄宗眼前的红人,又主掌政事,少不得有人逢迎,所以,他出行的消息不知道怎么着就被禅定寺所在地的官员知道了。
官员心里想,机会难得,攀上姜皎这个高枝,我说不定还能往上爬爬,就算用不上,也没有什么坏处。于是便将姜皎等人邀至自己的府邸,极尽宾主之仪。并挽留他在自己家里进食。
钟鸣鼎食之家,吃饭的时候也讲究排场,更何况家里来了姜皎这么个跺一跺脚,连地面都要抖三抖的朝廷大员呢。寻常的歌舞班子是上不得台盘的,平日里藏在府里,不给外人看的那些能歌善舞的家妓,该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家妓听了主人的吩咐,一个个盛装打扮,携带管弦,娉婷而出。在主客之间觥筹交错的时候,奏起丝竹,为他们助兴。
姜皎是经常出入宫禁的人,什么样的绝色没见过。饶是如此,座上的一个容颜绝丽,身姿曼妙的女子,还是如磁石一般吸引了他的视线。那女子甚是灵慧,手把酒盏,穿梭于众人之间,一会儿倒酒,一会儿夹菜,将一干人等伺候得极为熨帖。
姜皎的目光一直在这女子身上游走,渐渐地,他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是什么地方呢?他想了又想,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女子无论是献酒,还是整理鬓角的碎发,从来也没露出她的手!
那样美丽的女子,纤纤素手也必然是一道不可不观的风景。她为什么千方百计地去遮掩呢?难道……
还没等姜皎开口发问,座上的宾客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看来大家同姜皎怀有同样的疑问。
这时候,正轮到给一个客人敬酒,那客人借酒装疯,说道:
小娘子为什么不把手露出来给大家看呢,难道是六指不成?
一听这话,女子的芙蓉面马上变了颜色,座上宾客都是有身份的人,也觉得这玩笑开得大了,大伙都瞪着眼睛,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一见女子神色有异,客人更觉得自己的怀疑坐了实。仗着一股子蛮力,硬是拉住那女子的衣袖,撸开细看。那如同弱柳扶风的女子哪里经得起如此的强拉应拽,嘤咛一声,倒在地上。
客人低头一看,脸色立刻变得惨白如纸。众人随着他的视线望去,这才发现,那七彩的绫罗之下,裹着的是一具早已干枯的尸骸。
座上众人面面相觑,看来,这妖怪能使面部,身体四肢肌肉丰盈,同生人一样,只有双手变化不得,结果被人窥破了玄机。
再看主人,也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看来他对此事也是一头雾水。
有得道高僧说:众生眼里的绝代佳人,对他而言,不过是红粉骷髅罢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京师禅定寺附近,果然就有一具红粉骷髅在人们面前出现,深受皇帝宠幸的当朝权贵姜皎亲眼目击此事。
这以后不久,姜氏因废后之事泄密被诛,祸及满门,据说这起诡异的事件,就是姜氏遇祸的征兆。

中国古代皇帝趣事

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得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次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史上死的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啊,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我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我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了。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汗一个...

其实俺心里一直有个疑问,2000多年前的厕所,真的有那么落后吗?连一国之君都要蹲坑,难道就没有马桶吗...再汗一个

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狂汗不已

不记得谁问过我了,什么叫傻缺?我说,好像就是傻帽加缺心眼儿吧。我觉着,以下两位可以竞争死的最傻缺的

一位是秦国的君王秦武王赢荡(先汗一下,这位国君的名字有够“X”啊)。其实这位国君多好的前途啊,17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傻缺,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岁那年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前两天在中体网上看见了一篇文章,还说秦武王举鼎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举重比赛,我汗,那照这么说,赢同学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出国参加比赛献身体育事业的举重运动员喽,看来,虽然傻缺,意义非凡啊...

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

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谩颉蚩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飞熊?!谁知道呢。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

不过呢,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飞熊给挠死了... 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有这么个宝贝儿子...

当然了,还有一个皇帝,他死的就有意思了,就是明朝四大疑案的”红丸案”,说的是明朝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仅29天,就是春药吃多了,连驭数女,结果精流不止,最后死亡,真真正正的精尽人亡:)对这几个皇帝来说,他算死的比较值得的一个了。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