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字读音是什么?庶应该怎么念?

“庶”字怎么读? 庶怎么读,庶怎么读

本文目录:

读音:shù

释义:

1.众多。

2.平民,百姓。

3.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4.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

组词:

1、庶出

读音:shù chū

释义:旧指妾所生的子女

2、庶人

读音:shù rén

释义: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3、庶民

读音:shù mín

释义:百姓;平民

4、黎庶

读音:lí shù

释义:众民,民众

5、庶伯

读音:shù bó

释义:众伯。伯,古时管辖一方的长官。

庶怎么读,庶怎么读

庶怎么读

庶字拼音:shù

庶字部首:广

庶字笔顺:点、横、撇、横、竖、竖、横、点、点、点、点

庶字释义:1.众多2.平民,百姓

庶字的词语:庶建 民庶 庶兄 众庶 氓庶 庶卉 庶饶 人庶 庶衍 庶老

“徐庶”中“庶”的读音是什么?

“徐庶”中“庶”的读音是:shù

注音:ㄕㄨA

部首:广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五笔86:YAOI

五笔98:OAOI

仓颉:ITF

郑码:TGEU

笔顺编号:41312214444

四角号码:00237

释义:

1.众多:~务。富~。

2.平民;百姓:~民。

3.姓。

4.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跟“嫡”相对):~出。

5.庶几:~免误会。~不致误。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庶出

[shù chū]

旧指妾所生(区别于“嫡出”、“正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 伯衡 道:‘他家老大没有儿子, 云岫 也只有一个庶出儿子,要算是兼祧两房的了,所以从小就骄纵得非常。’”

2.庶子

[shù zǐ]

旧时指妾所生的儿子(区别于“嫡子”)。

3.庶人

[shù rén]

百姓:削去爵位,废为~。

4.庶务

[shù wù]

旧时指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

5.庶几

[shù jī]

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必须有一笔账,以便检查,~两不含糊。也说庶几乎或庶乎。

6.黎庶

[lí shù]

百姓;民众。

7.庶民

[shù mín]

百姓:王子犯法,与~同罪。

“庶”字要怎么读?

读音:shù

"徐庶"怎么读,"庶"字在这什么意思

徐庶读音:xú shù,“庶”为人名本无意义。

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人物生平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折节学问

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

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2、方寸大乱

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

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3、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4、隐居仙岛

据说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叫鼓子洋,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有双手合围那么大。有个好事的人前往摘取这种花,回途中遇见一个驾着小船的老人,穿着芒鞋道袍,老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

那好事人如实回答,老人随即呵斥道:“这个不是世间俗物,可以留给人抵御冬天严寒。”

老人又告诉他:“即墨有个学道学的先生叫胡峄阳,你可以替我问候他。”

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好事人非常惊疑,于是架竹筏返回。却忽然刮起了大风,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丢弃,大风才停止。

后来那人去找胡峄阳,告诉了他的所见所闻,胡峄阳告诉他:“那个人是三国时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隐居很久了。”

“庶”此字念什么?

庶shù zhù 庶 shù
部首笔画
部首:广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五笔86:YAOI 五笔98:OAOI 仓颉:ITF
笔顺编号:41312214444 四角号码:0023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EB6

基本字义
1.
众多:~务。~物。~绩。富~。2.
平民,百姓:~民。~人。黎~。3.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4.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
详细字义
〈形〉
1.
众多 [numerous]
庶,屋下众也。――《说文》
既庶且多。――《诗・大雅・卷阿》
明庶风至。――《春秋考异邮》
庶众也。――《尔雅》
庶明厉翼。――《书・皋谟》
制义庶乎以行之。――《国语・周语》
寒暑不时,以伤庶物。――《庄子・渔夫》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2.
又如:庶常(众多有养德的官员);庶类(众多物类);庶官(百官,众官);庶士(众士,多士;军士);庶事(诸事,众事);庶草(百草众草);庶征(许多迹象);庶尹(百官之长。同“庶正”);庶卉(众草);庶兄弟(众兄弟);庶邦(诸侯众国)3.
各种 [various]
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4.
又如:庶羞(各种佳肴);庶政(一切政务,各种政务);庶僚(朝中百官);庶吉士(官名。翰林院的庶常馆,选擅长文学书法之新进士,入院学习,称之);庶绩(各种功绩,众多的功业)5.
几乎,将近,差不多 [almost]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6.
又如:庶可(差不多可以)
〈名〉
1.
百姓;平民 [the common people]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 杜甫《丹青引》
三后之姓,于今为庶,王所知也。(三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2.
又如:庶黎(平民,百姓);庶女(平民的女儿);庶萌(众民,百姓)3.
庶子,非嫡配所生的孩子;宗族的旁支 [of or by the concubine]
分势不贰,庶适(同嫡)不争。――《韩非子・八经・起礼》
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左传・文公十八年》4.
又如:庶孙(庶出的孙子);庶孽(妾媵之子;庶生之子);庶长(庶出的长者);庶弟(庶出之弟);庶兄(庶出之兄);庶叔(庶出之叔父)5.

〈副〉
1.
也许;或许 [perhaps]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左传・桓公六年》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2.
又如:庶或(或许);庶报(也许可以报答);庶或(也许;或许);庶易为力(或许容易办到)3.
幸而,幸得 [luckily]
庶几哉!桔逾淮弗为枳矣。――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班固《汉书・公孙宏传》4.
又如:遮定(幸得安定)5.
但愿,希冀 [if only]
(伍举)惧而奔 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6.
又如: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的微薄才力)7.
另见 zhù
常用词组
1.
庶出 shùchū
[offspring of a concubine;be born of a concubine] 旧指妾所生的子女
三小姐乃政老爷之庶出,名 探春。――《红楼梦》2.
庶乎 shùhū
[almost] 几乎,差不多,将近3.
庶几 shùjī
(1)
[maybe]∶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2)
[almost]∶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3)
[talent]∶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4.
庶民 shùmín
[the common people;the commoner;the multitude] 百姓;平民
即日罢杨彪、 黄琬、 荀爽为庶民。――《三国演义》5.
庶母 shùmǔ
[father's concubine] 旧时嫡出的子女称父亲的妾6.
庶女 shùnǚ
(1)
[commoner's daughter]∶平民的女儿(2)
[daughter of a concubine]∶旧指妾所生的女儿7.
庶人 shùrén
[the common person]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8.
庶室 shùshì
[concubine] 妾。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9.
庶务 shùwù
(1)
[duty]∶古时指各种政务
躬亲庶务(2)
[general affairs]∶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3)
[general affairs clerk]∶机关团体内管理杂项事务的职员10.
庶物 shùwù
[all things] 各种事物
置三公三孤,以为论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务。――《隋书・百官志》11.
庶族 shùzú
(1)
[a family of commoners]∶指关系疏远的宗族;庶族子弟(2)
[the common person]∶庶民庶 zhù
详细字义
〈动〉
1.
煮 [boil;cook]
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周礼・秋官》2.
又如:庶虫(除虫)3.
另见 shù

徐庶怎么读

徐庶读音:xú shù。

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人物生平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

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扩展资料: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足智多谋,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

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但徐庶却是比关羽更合成语意义的人物,他在被迫“弃刘归曹”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在曹营却“终身不设一谋”,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光辉典范。

通读本《三国演义》上说,徐庶化名单福,闻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为军师,接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还袭取了樊城,使刘备声名鹊起,也让刘备集团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其身份被程昱识破,并设计将徐庶老母赚至许昌,又假借徐母家书逼徐庶就范,这就是俗语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说明单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单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门的意思,《三国演义》正是采用了《魏略》的记载将其化名单福,显然是以讹传讹。徐庶的原名应该叫徐福,因行侠仗义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无曹操伪造徐母家书的记载。

徐母被捉后,徐庶急忙辞别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看来,徐庶侍母至孝,为了尽孝连王霸之业都可以抛弃,说明徐庶是个视家庭比事业更重要的理智之人,只是可惜了徐庶的满腹经纶。

徐庶是位足智多谋又文武双全的人物,年轻的时候,他只身闯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谓了得。后弃武从文,虽然出场很少,也是屡有建树,曹操的顶级谋士程昱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当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聪明才智可以为己所用,才想方设法将其赚至自己门下,曹操爱才心切,但是却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义之士。

徐庶投奔曹营后确实谨记诺言恪守诚信,即使在曹操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也不愿透露机密,只是采用了庞统的计谋避之而去。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与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还有一位石韬,诸葛亮北伐时,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徐庶字)、广元(石韬字)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徐庶至曹营后的确没有进献任何针对刘备的计谋,诸葛亮之叹恰好为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了有力注脚。

另外,刘备是季汉而不是真正的“汉”。关羽“降汉不降曹”只是“降”而不是“心在”。他心在刘备的“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汉。而徐庶为了家庭可以抛弃刘备集团,足见其心在真正的“汉”而非蜀国,并且他为刘备举荐诸葛亮,也算是仁至义尽。

参考资料来源:-徐庶

参考资料来源:-身在曹营心在汉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