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是什么?历史上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

岳飞之死的历史背景及深层原因 历史上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

本文目录:

说到同时期的岳飞主要是通过军功逐步走上历史舞台的。到底岳母有没有在岳飞背上刺字,有没有从小教育岳飞尽忠报国,咱不知道。但岳飞在年轻,官职低微的时候就上书赵构,反对妥协政策。当然奏疏触怒了一批保守派,指责岳飞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这是岳飞悲剧的开始,在其后他反复上书,数次自动请缨要与大金一决高下。谈到北宋必须谈一谈政治建制。至陈桥事变的事主赵匡胤虽然是贵族出生,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看惯了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对于战争是极度厌烦的,在黄袍加身以后所建立的宋朝实际上是重文轻武的,本身赵匡胤的政权又是篡权得来的,为了免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故,就一直把防范武将专权干政作为首要任务。于是宋朝整个建制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到了赵构上台,也一样遵循老祖宗的遗志。所以我们知道赵构对岳飞的直言上书是那么反感。如果岳飞功劳要是不大也就罢了,但功高盖主任谁也是不可以容忍的。这是岳飞悲剧的一个潜在的原因。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在岳飞取得了帅印,直接得罪赵构与秦桧而引起的一系列纠纷。岳飞主张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这引起了赵构极大的反感,直捣黄龙也就罢了,国一日不可无君,但国也不可有二君,三君啊。这是赵构想杀岳飞的直接原因。所以为什么赵构即便在秦桧死后给张宪他们平反,也没能给岳飞平反,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秦桧一人足以陷害岳飞。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孝宗才得以结束。然已经事隔20多年了。

秦桧一直就是金朝的奸细,在政治上赵构是为了王室的安全不得不全力压制岳飞,但秦桧作为金人的奸细是利用了赵构贪图皇位起到了间接杀害岳飞的目的。有历史为证,为什么兀术把杀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如果赵构仅仅猜忌岳飞掌握兵权,完全可以罢免岳飞,为什么不杀韩世忠?韩世忠也是被罢免的。所谓说秦桧是谋略家,俺是感觉很可笑的。这在政治上也行不通啊。说秦桧杀了岳飞是顺应民意,这更有点不知所谓了,那时候民就是民,他们那有什么想法?所有的想法全在精英手里。我们可以这么分析,金朝的国力是优于南宋的,而南宋之所以有优势实在是岳飞是难得的一帅才,所谓千军易寻,一将难求
岳飞经过多年的努力一路追杀到朱仙镇。这时候兀术派人来议和,事情会有这么凑巧?即便是,赵构就糊涂的答应了?如果杀了岳飞,兀术再兴刀枪又如何?整个南宋可以拿出来一打的除了岳家军,基本上都算是散兵游勇。这是自毁长城啊,怎么能在主要关头,十二道金牌召回前线将领呢,这些疑点可惜没有考证。另外还有一个疑点,当初秦桧是如何逃回南宋的?被金人扣留了四年,别人都没有逃回来,反到是秦桧和他老婆一起逃了回来?途中经过三千里地,难道一路关卡都成了死物?如果没有人帮助他逃离,实在难以想象。而他当上了权臣以后,一直对金朝奴颜婢膝,一味求和,居然还签定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向金纳币称臣。这一系列的举动足够认定他的行为。岳飞是被赵构杀死了,但秦桧本身也是想杀岳飞,利用矛盾制岳飞于死地,固然是为了左右逢源。但其中深层的原因还是千古玄题。

历史上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

绍兴十一年(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对此,《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的记载是:“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幕属于鹏等从坐者六人。”那么,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迄今为止,共有 “打死”、“勒死”和“毒死”等说法。
1、被打死
据《说郛》卷二十九《朝野遗记》记载,岳飞之死是“其毙於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拉胁”,就是用钝器打折肋骨,轻的就是打个骨折,不会死;重的就是打折肋骨,刺进心肺,而后致死。由此,“拉胁而殂”就是摧折致死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这是一种保留全尸的刑法,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实施过。岳飞若是被“拉胁”而死,则死得痛苦万分,一点不亚于千刀万剐。
2、被勒死
《说岳全传》里说,岳飞是被勒死的。千百年来,这一向被视作是小说家言,空无真凭。但2010年3月间,河南省长葛市发现的一通清代墓碑,上面记载着岳飞是被“勒死”的。具体地说,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岳氏族谱》,在《岳氏族谱》碑上,起首一句是“吾族原汤阴人也”,紧接着是关于岳飞身世、事迹、死因的介绍。上面记载,朝廷连发12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岳飞回到南宋都城临安死在狱中。至于死因,其中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将王勒死”的字样。岳飞若是被勒死,则不会死得太痛苦。
3、被毒死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零七《岳侯传》言:“侯中毒而死,葬於临安菜园内。”具体地说,岳飞死后,狱卒隗顺将岳飞的尸体秘密埋葬,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时,“隗之子始上告官。悉如所言,时无它珠玉为殡,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敛礼服也”。既是“尸色如生”,就说明尸体没有全腐烂,这间接证明了中毒而死的假设。岳飞若是被毒死,也不会死得太痛苦。
无论哪种死法,岳飞当时是被留了全尸。而这,也是因为赵构在批准处死岳飞的懿旨上注了“赐死”两个字。
岳飞的尸体能保存下来,还得感谢隗顺(生死年均不祥)。具体地说,岳飞被害后,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的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他把岳飞佩带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临死前,他将此事告诉儿子,并交待说:“异时朝廷求而不获,必悬官赏,汝告言曰,棺上一铅,有棘寺(大理寺)勒字,吾埋殡之符也。”(祥见明万历十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
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岳飞遇害后21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寻找岳飞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为此,宋孝宗特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这便是今日杭州西湖畔的“宋岳鄂王墓”。
岳飞被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因为精忠报国而名垂千古。
而隗顺,则因为保存了英烈的尸体也留名青史。

秦桧和岳飞的故事

南宋大奸臣秦桧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

【历史背景】

公元1140年,就在岳家军准备渡过黄河,扩大战果之时, 秦桧却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条件。岳飞知道后上书朝廷说:“金人的锐气已经丧尽,辎重已全部抛弃,正迅速渡河向北逃窜;各地的豪杰纷纷来归,将士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我大宋收复失地,重振雄威,正是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桧深知岳飞的抗金志向不可能改变,就先将韩世忠等另外几路大军的统帅调回,然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必须赶快班师。高宗为此一天之内竟向岳飞连续发出十二道金牌。岳飞悲愤地叹息道:“十年努力,毁于一旦!”

秦桧为人阴险,大臣们多怀疑他为金人的内奸,但宰相范宗尹与他素来有交情,便向高宗极力推荐。

宋高宗正想与金人议和,因此与秦桧一拍即合,立刻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升任他为宰相兼枢密使。秦桧掌握了南宋王朝军政大权以后,便一心要同金人议和,把坚决抗金的岳飞看成心腹大患。他看到岳飞北伐即将成功,便大耍阴谋,百般破坏,假传圣旨命令岳飞停止追歼金兵。

秦桧将韩世忠、岳飞召回京城后,就让宋高宗封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名义上是升了官, 实际上是夺了他们的兵权。完颜兀术见状,便送密信给秦桧,说:“你朝夕向我大金求和,但岳飞却天天想用武力夺我中原。你一定要杀掉岳飞,我们才会同意议和。”秦桧也怕岳飞活着,自己最终没有好下场,于是就下决心要杀害岳飞。

右谏大夫万俟l原来就忌恨岳飞,曾向秦桧说过岳飞许多坏话。秦桧就任命他做言官。他们又唆使何铸、罗汝楫等官员先后上书弹劾。岳飞见群奸联手攻他,便连续上书请求辞职。

不久,岳飞改任两镇节度使。但秦桧还不肯罢休,他知道大将张俊与岳飞不和, 就煽动张俊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阴谋兵变,策划归还岳飞兵权。宋高宗一听岳飞有兵变的危险,十分震怒。秦桧乘机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抓进监狱。岳飞见使者来抓他,很坦然地笑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这时是公元1141年十月。

秦桧先命御史中丞何铸审讯。但何铸并未查出岳飞的罪证,让秦桧非常恼怒,就改命万俟负责审问。万俟也找不到岳飞的任何罪证,便捏造事实,谎称岳飞和岳云曾给张宪写信,张宪才用虚报军情的办法,促使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他们又迫使岳飞的部将孙革等作证,诬陷岳飞。

直到年底,秦桧一伙绞尽脑汁,罗织罪名,也无法将岳飞定案。大理寺丞李若朴、何产犹,大理卿薛仁辅都认为岳飞无罪,但他们都被秦桧贬到外地去了。平民刘允生上书为岳飞伸冤,竟被处死。

岁末那天,雪花纷飞。秦桧夫妻在东窗下取暖喝酒。秦桧一心要置岳飞于死地,但没有证据,怕引起公愤,因此心事重重。

秦妻王氏便冷笑说:“缚虎容易放虎难。”秦桧这才下了决心,马上写了一张小纸条,命人将岳飞秘密杀害于狱中。岳云、张宪同时被害。奸臣夫妻,酿下了这起千古奇冤。

最终,秦桧为了他的权势,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屡次向金国求和,陷害忠良、结党营私。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秦桧是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世人视为汉奸或卖国贼,因其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


【人物介绍】

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河南省汤阴县),南宋初期主战派官员,抗金名将。

岳飞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抗金将领,在其去世后,以他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层出不穷,几乎都对岳飞冠以“精忠”二字,清末时期的革命党人将岳飞认为是民族英雄,其抗击侵略的精神也被人称为“岳飞精神”流传后世。宋史评价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名将岳飞的死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岳飞之死是南宋的大不幸,是南宋王朝自毁长城的结果,对于其死因,秦桧用一句“莫须有”进行了总结,最后岳飞被害风波亭。岳飞的悲剧,是必然还有偶然?这个不是能简单的区分,准确地说岳飞之死是偶然也是必然。

岳飞是南宋初年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在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光世、岳飞五支抗金大军中,岳家军军力最强,纪律最严明,战功最显赫,是南宋王朝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岳飞本人因累累战功加官至太尉、少保,是正一品的官员,在武将中军阶最高,位居三公之列。

宋高宗开始对岳飞也是非常信任,高宗皇帝曾经下诏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岳飞),除张俊、韩世忠不受 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对于这样一位担负着南宋中兴重任的军事统帅,能说杀就杀吗?

这就是岳飞之死的偶然,岳飞忠君报国,一心抗击金人,但是他所遇到的皇帝也好,时代也摆,都是没有让他发挥余地的地方,所以岳飞的主战思想在当时并不得朝堂的心,皇帝更加偏向“主和”。这样的情况下,岳飞想收复旧山河的心愿必然与皇帝相冲突,所以等待岳飞的自然是猜忌与死亡。

岳飞的偶然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所遇到的帝王没有雄心,若是与汉武帝、唐太宗即使是宋孝宗那样的皇帝,岳飞也不会枉死。可惜岳飞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遇上好的时代,这就是岳飞的不幸。

岳飞的之死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相比同期的韩世忠,岳飞明显不知道明哲保身,这一切都是岳飞性格所致。岳飞年前就出名,三十多岁成为了一方统帅,所以也形成了岳飞任性的性格,

岳飞的政治才能很低,在宋高宗不能生育的情况下,涉及到立储的问题,这是触犯了宋高宗的底线,也给他的死亡奠定了伏笔。岳飞政治上的幼稚,有以下表现:

一、拒绝出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二、拒绝驻守通、泰二州。三、拒绝屠城。四、拒绝出任兼蕲、黄制置使。五、拒绝复制,移军武昌。六、闹情绪,拒绝出任军职。七、拒绝接受开府仪同三司一职。八、拒绝班师南下回朝,当面给赵构难堪。九、连续十七道命令才调动岳飞援军。

从这些罪状看来,岳飞的确是是的冤枉,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过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岳飞的“任性”,虽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是也不能太不把皇帝当回事了,这种“任性”的性格,就是岳飞死亡的必然。岳飞的这种性格,在古代帝王之中,能不杀他很少。

岳飞之死的偶然是他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遇到了一个错误的君主,而岳飞之死的必然是他的“任性”。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