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请问一下自净其意具体指什么?

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自净其意”的字面意思就是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是佛法区别于其他世间善法之处。
什么是净化?用什么来净化?这是必须要明白的。
净化,就是消除烦恼(包括见惑与修惑)。当我们用智慧破除我执时,内心便得到了净化,此时妄心自歇,真心自现。
用什么来净化?那就是佛给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当智慧现前,无明即消,这便是见道。
众生烦恼习气重,要净化很不容易,所以,佛为我们开了念佛一法,让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法门,被大势至菩萨称为“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的最方便法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己的乱心在念念相继的佛号声中平静下来,这个净化的法门,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最适合我们这些根机浅陋者的唯一选择,舍此,便难以“自净其意”了。
南无阿弥陀佛!

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自净其意 意思

师父给大家讲,“诸恶莫作是守戒”。因为我什么坏事都不做了,什么恶事都不做了,我就守住戒了。“众善奉行视为慧”。众善奉行视为慧,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去做善事去帮助人家,你这个人一定有智慧,因为只有有智慧的人才想到帮助人家,而自私的人是没有智慧的。只想到自己不想到人家的人是没有智慧的。比如只想到自己的人他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他得不到人家的帮助。只有经常帮助人家的人这个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所以众善奉行视为慧,就是有智慧。如果你什么恶事都不做,那么这个人已经是一个守戒的人了。什么坏事都不做这个人不是守戒了吗?“ 自净其意名为定”。这三句话大家要好好的记住。什么叫自净其意?就是这个人把自己的意念弄的很干净,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一定是干净的。因为当你一个意念出来、一个观点一个想法出来你自己已经过滤过了,你把它想得很干净,那么你这个人心就定得下来。

比方说要做某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可以做不可以做?”想一想“可以做”。好了,心定下来了我不怕了。我自己知道这件事情可以做的,这叫自净其意。把自己的意念弄得很干净就叫自净其意。所以要搞清自己的意念,这个人就定得下来了。比方说我愿意做这件事情,我做好思想准备了,好的坏的我都愿意承担,这个人心就定得下来了。又比方说我对这件事情有一套方案、两套方案,等到突然之间碰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时,他就能想到应该怎么做了,那么这个人的心就定得下来了。

“离体说法,名为相说”。离体说法就是如果离开你的本性、本体去说任何的佛法,实际上你是相说,是着相。比方说今天师父给你们讲课,如果离开你们的本性、离开你们的佛性说法,这叫离体说法,那就说明师父在着相。比如说明明这个事情按照本性来讲是对的或者是错的,但是师父给你们讲的时候根据你们每个人个人的情况来说,实际上这个已经是着相说,就是说师父已经着相了。如果根据你这个人来说这个事情,这就是着相。讲大的,比方说整体来讲良心到底善不善?人到底应该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这是最重要的道理,而不是说你某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所做出来的,我来判断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绝对不能离开本性。所以要记住:如果一个人离开自己本性来说法,那么师父刚才说了就是着相说法。举个简单例子:你去救这个人的时候你心里想着“我要去救他,我要学菩萨”。

当你坐在他边上给他讲,讲着讲着他哭了,他告诉你:“哎呀,我是有传染病的人,今天你对我这么好来救我了,我真的很感激你啊。”你讲着讲着马上就怕了,因为你怕他的病传染给你。这不就着相了吗?你就离开你的本性了。你应该知道我们虽然在原则当中用妙法去救人,但是如果你身上有菩萨,你去救度他你不一定就会被传染上。你去问任何医生,有些人远远的都会被传染到,而有些人和他生活在一起却没有被传染到,是因为人体本身的素质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些人一伤风就感冒,而有些人体质好就不容易伤风感冒。所以学佛做人救人必须不着相。不能因为她是一个漂亮女孩子我就跟她多讲讲,因为他是一个糟老伯伯或一个老妈妈我就不理他(她),这本身就叫着相。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如果一个人着相去弘法度众会自性迷茫。也就是说他的自性会慢慢地越来越迷惑,因为他没有自性啊。菩萨救人是每个人都救,但是你去救人你是看人去救的。因为他有钱,因为这女孩子长得好看或这男孩子长得帅你就去度。

你们以为没有啊?我们这里就有女孩子看上某人从外面带个男孩子来度他,有没有着相啊?这样你就迷惑了。你一着相度人就迷惑了,你就会颠倒了。

一切万法皆由自性起。世界上所有的法它是从自性开始的。自性就是本性,本性就是良心。所以你要救人做好事,都要用良心来体验你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具有佛性?简单的用白话讲,良心就是本性。为什么人家说看到底的东西叫良心。你还有没有良知良能?良 知良能是本性分解出来的一个东西。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要从自性当中去开悟、去运用才是真正戒的智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从真正的良知良能中去开悟自己。开悟就是去明白。比如说这个事情我不能去做的,如果我这样做下去我会伤害他的,那就不要去做。

这个东西我不能拿的,因为拿了之后人家就没有了。你自己的良J知和良能,你的能量和你的智慧让你不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你这个人就会长戒定慧。戒就是不去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开悟去运用。我们怎样去运用这是很重要的。

心地无非自性戒。自性无非就是本性没有是非。你心里没有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你已经是戒了。你的心对这件事情没有说“它是对的”,没有说“它是错的”,你不就已经戒住了吗?贪是怎么来的?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那你就贪了。“应该是我拿的”,你是不是贪啊?“这个事情明明是他错了,为什么算在我身上啊。”你_了。“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的,他能做总理我也能做总 理啊。”你愚痴了。所以你的本身心里有这些作为的混原体,这种混原体在你心中让你心不平。混原体是你是非的动力。

因为在你心中有对和错、有是和非,那么你就不能守戒,你就戒不了。所以菩萨一句话点破我们世人心叫“心地无非自性戒”。比方说这件事情是他做错了,你觉得,“哎呀,我也有错”。这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哎呀,这是孩子生活当中必经之路啊”。实际上你就戒了,你就戒了_恨心了。

你本来很恨孩子“怎么又犯错误了,怎么又做错了”。而现在你觉得没有是非,孩子没有做错。“我的女儿可能年纪小碰到这些事情了,我要原谅她。”你觉得这个没有是非,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应该碰到的挫折,以后会改的,那么你不就戒了吗?是你自己戒了,不是戒在她身上,是你自己不_恨了。如果看见自己女儿“最好去找一个有钱人家”,你这个贪念一来你怎么守戒啊?因为你觉得“是啊,有钱好”,“是”来了,接下来就有“非”了。

“是啊,一定要有钱的人,我要嫁给他”。好了,你有这种贪念来了,你怎么戒啊?所以菩萨一句话全部点破“心地无非自性戒”,就是在心中要没有是非。

心地无碍自性慧。如果你心中没有障碍,你本性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种一棵树,如果树上面挡一块墙砖,你这个树就不能往上长,只能往边上长了,因为它有障碍。如果你今天种了一棵树,它自性无碍它就能往上长,又有阳光又有水,它就会茁壮成长。智慧怎么来的?经常让自己心灵受到障碍的孩子就不会有智慧。你去看看自闭症的孩子怎么来的,是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是不是从小家里缺粮短水的?是不是因为他从小碰到很多的障碍,爸爸不管他,妈妈不管他,或者家里出现什

么事情了?这个孩子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他不是自然生长,这就叫心中有碍。他怎么能长出智慧啊?你去看“傻子”那种神经病,就是从小生活当中有障碍,他才没有这个智慧。如果一个人顺顺利利的心中没有障碍,他怎么会没有智慧啊。想不通的人会有智慧吗?这三个字告诉你“想不通”会有智慧吗?有智慧的人会想不通吗?想得通的人会有智慧,想不通的人就是没智慧。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现在你想通了,想通了就叫有智慧。

很简单,如果你到今天还有很多事情想不通,你就是没智慧。如果一个人到最后要死的时候想通了“哎呀,原来人生就是这么两腿一蹬要走了”。刚刚想通,你刚刚有智慧,但晚了。

想想看,我们对过去“为什么我早点不这样,我早点放下就好了,你看我的身体就是这么苦打出来的,我为什么当时还要拼命做呢?”人再多的钱也不就是一张床一碗饭吗?想开一点啊。如果为孩子就是欠的,为自己那是自私。所以为谁都好就是不能为自己。为众生是好的,为自己就是不好的。但是把这句话反观来讲,你为了众生不就是为你自己吗?你想想看,整天为人家的人这个人能不好吗?这个人一定会很舒畅,一定会很开心。

因为他对所有的人好,所有的人都对他好,他到哪儿都受欢迎。在生活当中就有人整天帮这个帮那个,他的生活一呼百应的。所以你们想想看就知道了。刚才师父给你们说“心地无碍自性慧”,心中没有愚痴他就有智慧。愚痴越多智慧越少,愚痴越少智慧越多。愚痴怎么来的?想不通呀,不该想的去想了,最好看见人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那就叫愚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出自诸佛教”偈语《增一阿含经》的前半部分。

原文如下: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义如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在世间行为的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是身语行为上,即身不行恶行,语不出恶言。

相对的身体行为上应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助益的行为。语言上应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帮助的言音。二是心灵方面,内心常应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损害恼乱国家人民及众生的恶念。

行善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助益,作恶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妨碍。驱导我们止恶行善的动力是什么呢?如果止恶行善反而让我们活的不好我们是否还要如此做?这句话与佛教中的三世因果观是有必然联系的。

佛教认为作恶会留下不好的业力种子,从而导致未来生活的不顺利,而行善则会留下良好的业力种子影响未来的生活,从而使生活更加美满。因为这种因果思想,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际是佛教的价值观。

在善恶标准上,不以人主观定义的善恶为标准,而是以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为标准。《成唯识论》说:于此世后世能为顺益的为善行。反之给此世及后世的带来损害的为恶行。

扩展资料:

《增一阿含经》简介

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

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

《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其余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

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其余各品次第系一法至十一法。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

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结集之菩萨藏集结(一般称大众部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

当然,作为小乘基本经典,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基本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增一阿含经

参考资料来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什么意思

莫作一切邪恶。竹山追求。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佛教是所有。这141诗句推断一切佛,佛海,采取使这一一偈。乘法国八万藏,易积流出的大小,因为当时还。增量阿含一种说法:“当大迦叶问阿难说:阿含能够获得教学37货出的,是一切现象都由此诞生。阿难引用的话:是的是的,(在略)增加阿含・益稷的货物中,并会出37诸法。迦叶问的话:什么诗出生37商品及诸法?尊者阿难当他们说诗句邪恶和莫作,竹山县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是所有佛教。“北涅经14,说:'这是一个名为偈者?除了修多罗及诸戒律,其余都表示,四诗,因为所谓的邪恶和Mo,竹山县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是所有佛教。“十八度的智慧,他说:”随着相门的人,如佛发售方式:莫为所有的邪恶,竹山县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是所有佛教。“法华玄义四大之一,他说:'戒说:莫为所有的邪恶,竹山县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是所有佛教。邪恶和罪恶的有七个,非违法的严重程度,五出其法律相,的情况下,如预防退出。竹山县是,如果散三产业,如果安静,方便的前,支林功德,指出一个明确的上升,它被称为不错不错。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是所有罪恶被分解,世间因果已知帮助世界走出佛法,心脏可以消除污垢,脏净诸夏,齐晖也佛法匡海,这三款相机做。“要查看有关佛教,他说:”阿难说:莫的一切邪恶,众善奉行,自净其心是一切佛教。“环世界的七佛通诗句。虽然它的意思是借着诫命,然后七佛每个都禁止诗句。这是第六四句偈迦叶佛如来的诗也。增加一个阿含40四曰:'你Foming在本仙界迦叶如来,寿2万岁,二十年不变的思想,以一偈禁止的。莫为所有的邪恶,追求其仁,自净志的意义时,是不是所有的佛教。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