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之年指的是几岁?桃李年华相当于多少岁?

桃李之年多少岁 桃李年华是几岁

本文目录:

古文化,一半是美学,一半是哲学。

古时候,人们对于年龄的称谓,一般不会采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进行替代。比如“三十而立”,将古代的三十岁称之为而立之年;四十不惑,将四十岁称之为“不惑之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将七十岁称之为“古稀之年”等等。

与此同时,古人非常讲究。还将男女不同年龄,命名了非常文雅甚至极具美感的称谓。比如

男子十三四岁称为“舞勺之年”,十五岁称为“舞象之年”,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

最美的“年龄称谓”: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各指多少岁
而女孩子的年龄称谓更加美妙。比如: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破瓜之年、及笄之年等等。今天文史君,着重为大家说说花信之年、豆蔻之年和桃李之年的一些文学故事。

花信之年
对于女人来说,“花信”二字可以说写尽了女人的温婉、柔情、靓丽、美好。

怎样的年龄,才能冠以“花信”二字呢?古时,花信之年正好指的是女子二十四岁。二十四岁的女子,稚气已去渐至成熟,正是花样之年,如花蕾绽放。

“花信“二字,最早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诗作《闻石湖海棠盛开》诗之一:“东风花信十分开,细意留连待我来。”唯美曼妙,巧笑倩兮,极尽美好。

最美的“年龄称谓”: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各指多少岁
对于花信之年的来历,有学者认为与古代的24节气有一定的联系。花信之年指代二十四岁,正好与二十四节气字数相同。同时,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从清代开始,人们开始将“花信之年”这个称呼用来指代二十四岁的女子,而且还引申出了“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

晚清时期,女词人阮恩滦英年早逝,当时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后人替她作了一首词来悼念她,其中就提到了“花信”二字。传之至今,依然曼妙芳香。

最美的“年龄称谓”: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各指多少岁
豆蔻之年
豆蔻之年,形容的是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与成语豆蔻年华含义一样,代指少年的青春年华。

“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豆蔻年华的典故,最早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

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最美的“年龄称谓”: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各指多少岁
桃李之年

桃李之年,指的是女子二十岁。意思是说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它的原本称谓是“桃李年华”。语出陆游的诗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明朝徐渭在作品《又启严公》中也写道:“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桃李盛开、明艳动人,比喻女子,也是极好的赞美。

桃李年华是几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不能用于女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双方 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桃李是多大岁数?

周岁:按照中国人摆周岁宴的习俗,周岁是指一周岁。
2、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3、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4、知天命:指五十岁,意思人活到了半百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7、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8、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其他的年龄称谓: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后称生日为初度。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桃李年华”是几岁?

桃李年华在古代一般是说女子二十岁。另外还有一份完整的年岁表: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不能用于女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