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应该先说再做对吗?跟随之前要先听取君子的建议对不对?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什么意思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本章有两个明显的重点:一是“言”,另一是“行”;以及一个隐藏的重点:“义”。

就“言”的角度来看则有三个须注意的地方:

1.简单地说,本章之意就是君子要先做才说,也可用慎言二字来概括。

2.本章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慎言不过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并非仅仅做到慎言即为君子。

3.慎言也就是,爱之于言即为,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颜渊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司马牛向孔子请问仁。孔子说:行仁的人讲话十分谨慎。司马牛又问:讲话谨慎就能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可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讲话是很难做到十分谨慎的)。“为之难,言之得无乎”另有一解:因为知道要实践自己每一句话是很难的,所以讲话一定得要谨慎。此章亦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指明了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论语之中亦有其它三章言及慎言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

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此章先前已有详细讨论,请参见《论语今解・学而第一》0014。

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谨慎地说话,而勤勉地做事)。

宪问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论语之中另有几章也有慎言的意思。里仁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前贤说话时,不会轻易出口。这是因为他们以自己来不及做到所说的话为耻)。宪问篇,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说:随便开口又不觉惭愧的,做起来一定不容易)。

就“行”的角度来看,虽然为政篇本章主要在陈述“慎言”的重要,但是“行”则是做为“言”的取舍标准: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所以“行”也是本章重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多次提及仁与其中的众德,系以义为指导节制的原则。合于义指导节制的德,才是美德;合于义指导节制的仁,才是真正的仁。因此言与慎言也应当符合义的要求,才能成为君子所须的美德。而这里所谓“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正是一种义的表现。

事实上论语中对于行的强调也不少:
除前述两章外,还有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除慎言之外兼提及“行”(“敏于事”、“敏于行”)。尚有以下两章应予注意一下:宪问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说:有德之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之所以有言,是来自于德的体验与实践,这种体验与实践也一定含有行的成份。阳货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要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了什么话吗?四季不是还是照样地运行?万物照样地生长吗?天到底说过了什么话吗)?这章主旨应在说明:下学何以能上达。但也有点强调除了言词之外,行为的观察甚至可能更为重要。

至于“义”的方面,除了前段所言“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是一种义的表现之外,论语之中也有一些章节谈论到慎言和义的关系:

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向孔子请问如何才可以求得官位俸给。孔子说:一方面尽量多听看各种言论,把有疑问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说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比较不会引起别人的责难;另一方面则尽量多观察各种行为,把有不妥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自己比较不会后悔。讲话很少引来责难,做事又少有后悔,官位俸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在此章里我们可以看出:知(多闻、多见)也是慎言甚至是慎行的基础之一。而以前也曾提过义的基始即是知,在知(多闻、多见)之后,经过筛选才形成慎言慎行的标准。这个筛选的机制在此虽未言明,但是应该不难看出就是义;而这整个过程(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也还是一个义的表现。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说:侍奉君子时,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就是过于急躁;在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是有所隐瞒;没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应之下便轻易开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此章指出除了行之外,时机也是言的标准,而这三种不同时机的选择不也正是义吗?

宪问篇,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在适当的时后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此章与上一章相似,也是指出时机的选择(也就是义)也是言的标准之一。

卫灵公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说:一群人整天相处相处在一起,说的尽是些不合宜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像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此章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明了言如果不能合义可能会带来的害处。

经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知、行与时机,经过义的筛选,形成了言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所的言即是(慎言),而这样的(确定的才讲、做得到的才讲、时机对了才讲)即是构成仁的美德之一,也是君子应俱备的一种条件。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什么意思?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本章有两个明显的重点:一是“言”,另一是“行”;以及一个隐藏的重点:“义”。

就“言”的角度来看则有三个须注意的地方:

1.简单地说,本章之意就是君子要先做才说,也可用慎言二字来概括。

2.本章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慎言不过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并非仅仅做到慎言即为君子。

3.慎言也就是,爱之于言即为,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颜渊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司马牛向孔子请问仁。孔子说:行仁的人讲话十分谨慎。司马牛又问:讲话谨慎就能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可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讲话是很难做到十分谨慎的)。“为之难,言之得无乎”另有一解:因为知道要实践自己每一句话是很难的,所以讲话一定得要谨慎。此章亦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指明了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论语之中亦有其它三章言及慎言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

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此章先前已有详细讨论,请参见《论语今解・学而第一》0014。

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谨慎地说话,而勤勉地做事)。

宪问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论语之中另有几章也有慎言的意思。里仁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前贤说话时,不会轻易出口。这是因为他们以自己来不及做到所说的话为耻)。宪问篇,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说:随便开口又不觉惭愧的,做起来一定不容易)。

就“行”的角度来看,虽然为政篇本章主要在陈述“慎言”的重要,但是“行”则是做为“言”的取舍标准: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所以“行”也是本章重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多次提及仁与其中的众德,系以义为指导节制的原则。合于义指导节制的德,才是美德;合于义指导节制的仁,才是真正的仁。因此言与慎言也应当符合义的要求,才能成为君子所须的美德。而这里所谓“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正是一种义的表现。

事实上论语中对于行的强调也不少:
除前述两章外,还有学而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除慎言之外兼提及“行”(“敏于事”、“敏于行”)。尚有以下两章应予注意一下:宪问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说:有德之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价值、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之所以有言,是来自于德的体验与实践,这种体验与实践也一定含有行的成份。阳货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要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了什么话吗?四季不是还是照样地运行?万物照样地生长吗?天到底说过了什么话吗)?这章主旨应在说明:下学何以能上达。但也有点强调除了言词之外,行为的观察甚至可能更为重要。

至于“义”的方面,除了前段所言“能做到的才说它,做不到的就不要说”也是一种义的表现之外,论语之中也有一些章节谈论到慎言和义的关系:
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向孔子请问如何才可以求得官位俸给。孔子说:一方面尽量多听看各种言论,把有疑问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说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比较不会引起别人的责难;另一方面则尽量多观察各种行为,把有不妥的放在一旁,只谨慎地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如此自己比较不会后悔。讲话很少引来责难,做事又少有后悔,官位俸给自然就不是问题了)。在此章里我们可以看出:知(多闻、多见)也是慎言甚至是慎行的基础之一。而以前也曾提过义的基始即是知,在知(多闻、多见)之后,经过筛选才形成慎言慎行的标准。这个筛选的机制在此虽未言明,但是应该不难看出就是义;而这整个过程(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也还是一个义的表现。

季氏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说:侍奉君子时,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就是过于急躁;在应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是有所隐瞒;没有注意君子的神色反应之下便轻易开口,那就像盲者一般瞎了眼)。此章指出除了行之外,时机也是言的标准,而这三种不同时机的选择不也正是义吗?

宪问篇,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在适当的时后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此章与上一章相似,也是指出时机的选择(也就是义)也是言的标准之一。

卫灵公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说:一群人整天相处相处在一起,说的尽是些不合宜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像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此章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明了言如果不能合义可能会带来的害处。

经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知、行与时机,经过义的筛选,形成了言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所的言即是(慎言),而这样的(确定的才讲、做得到的才讲、时机对了才讲)即是构成仁的美德之一,也是君子应俱备的一种条件。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什么意思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行:行动;而:连词,表承接作用,接着;更进一步的意思。

读解: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两个明显的重点:一是“言”,另一是“行”;以及一个隐藏的重点:“义”。
就“言”的角度来看则有三个须注意的地方:
1.简单地说,本章之意就是君子要先做才说,也可用慎言二字来概括。
2.本章属于“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慎言不过是成为君子的条件之一,并非仅仅做到慎言即为君子。
3.慎言也就是,爱之于言即为,也是构成仁的众德之一。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什么意思

有些人的习惯是:严格要求别人,坚决放任自己。他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讲起来条条是道,做起来特别难看。要求别人这样那样,句句话都在理,可他们自己却做不到。这种强求他人的霸道行为,是孔子所反对的,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先按自己说的做了,做好了,别人才会见样学样。孔子还进一步说:“己有之而后求诸人,己无之而后非诸人。”自己拥有某种品行,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某种缺点,才有资格要求别人纠正。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对一个有志者来说,当然应该追求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品格。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是要求别人做得跟自己一样好,而是要求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它有三个要点:
第一, 以身示范,行不言之教。跟孔子同时代的老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意也是提倡用自己的行动引导他人的善行,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别人做什么、怎么做。无论古今中外,“以身示范”都是最好的教育。春秋贤臣晏子就是一个懂得“行不言之教”的人。他认为治理天下,应该以节俭为本,力戒奢侈之风。他每天上朝,都坐着一辆旧车,驾着一匹瘦马。有一天,齐景公看不过意了,就问:“嘿,难道给您的俸禄还少吗?为什么您的车马糟糕到这种程度?”晏子回答说:“依赖您的赏赐,才能保证我的家人以及与我交往的朋友们都能过日子。我穿得暖、吃得饱,车子旧一点、马瘦一点,已足够使用,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齐景公不忍心让他乘坐旧车瘦马,就派一位官员送给晏子一套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不肯接受,送来三次退回去三次。齐景公召来晏子,赌气说:“您不接受车马,我也不坐马车了!”晏子说:“您派我监管文武百官,我尽量节省生活上的享受,给齐国人民做一个表率。就是这样我还怕自己过于奢侈、行为有失检点。现在,您在上面坐华丽的车马,我在下面也坐华丽的车马,老百姓看见了,可能贪图享受,轻视道义,不检点自己的行为。这样,我就没有办法去禁止他们了!”晏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齐景公馈赠的车马。晏子不仅懂得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善行,也懂得用自己的行为制止恶习。当时,齐国人流行一种娱乐:用车轴互相撞击。这种娱乐不仅容易损毁车马,也经常造成身体伤害。官府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晏子很担心这件事,就造了一辆新车,配上良马,出门时和别人的车轴相撞,他故意叹息道:“车轴相撞是很不吉祥的。这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虔诚,为人处世不够庄重的缘故!”于是下车,丢掉车子走了。从这以后,齐国人就不再用车轴撞击取乐了。晏子身居高位数十年,始终以身作则,齐国的风气大为好转,受到诸侯们的尊敬,由此可见”不言之教”的功效。用制度禁止一件事,自己却不以身作则,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要感化下属的心,没有比身教更好的了。美国企业家亚瑟・布里恩所说:“位居领导位置的人需要许多天赋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在现代社会,普遍讲“人权”,讲“人性化管理”,用强制手段逼迫别人去做什么,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 不必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在品行与操守方面,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不必期待别人比你做得更好。你自私自利,怎么能要求别人慷慨大度呢?你贪生怕死,怎么要求别人视死如归呢?有人发表文章,大力提倡见义勇为。说得倒是动听,可是他遇到坏人坏事,就吓得屁滚尿流,义没有了,勇也不见了。这怎么能让人相信他的话呢?必须“先行其言”,做个样子给人看,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春秋时,赵简子亲率三军讨伐卫国。发动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安全的地方,击鼓下令冲锋,却发现士兵们都畏缩不前。他扔下鼓槌,感叹道:“唉!士兵们竟然已经坏到这种地步了!”烛过听到他的叹息,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说:“这不过是您自己没做好罢了,士兵们并没变坏!”赵简子勃然大怒,拔出剑,架在烛过的脖子上,喝道:”我不委派他人,亲自统率大军上前线,你还说我没做好。你说,我什么地方没做好?”烛过面无惧色,答道:”先君献公,即位才五年,兼并了十九个国家,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兵。惠公在位两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秦国趁机偷袭,我军大败而逃,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兵。文公即位三年,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围困卫国,攻占曹国,名扬天下,成为霸主,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兵。所以我说您没做好,士兵们并没有变坏。”赵简子恍然大悟,收起剑说:“多谢您的指教,我明白了!”他离开了安全之所,站到弓箭的射程之内。结果,只击鼓一次,士兵们便攻上了城墙,大获全胜。赵简子重赏了烛过,并感叹道:“兵车千辆,不如烛过一言!”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不好的将军,没有不好的士兵。将军好不好,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能否以身作则。自己怕担风险,想让别人替自己卖命是不可能的。无独有偶,齐国名将田单也有过赵简子相同的遭遇。田单曾率数千孤军,死守两座孤城,抵挡燕国大军的进攻,最后反败为胜,一举收复全部失地。田单功成名就后,权力富贵随之而来,他对自己的才能也十分自信。有一年,田单出任齐国主将,率领十万大军,准备进攻翟国。行前,他去拜访仲连子。仲连子说:“您这次攻打翟国,一定不能攻下。”田单不以为然,说:“我曾经凭借即墨这座小城,收复了整个齐国,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翟国?”田单当即上车离开了,不想再跟鲁仲连说话,并决心一战成功。可是,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三个月,仍没有攻下翟国,齐军却伤亡惨重。田单害怕了,又去拜见仲连子,问:“您怎么知道我攻不下翟国?”仲连子说:“你坚守即墨城时,坐的是盛土的草器,站起来就拿起工具干活,事事做士兵的表率,还激励士兵说:’假如我们的宗庙没有了,我们灵魂将要归向何方?’所以,将帅们有必死的决心,士兵也没有逃生的念头。现在,您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淄上的财宝,身上系着黄金腰带,富贵无限,春风得意,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喜欢生存,讨厌死亡。所以我料定你攻不下翟国。”田单明白了。第二天,他脱下盛装,缠起头发,挺立在矢石纷飞的危险地方,拿起鼓槌,亲自擂鼓助威。结果,翟国很快就攻下来了。行动比诺言更响亮,身教比言教更有效。要想塑造别人,先得塑造自己;要想鼓舞士气,先得鼓足勇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别人才可能做得像你希望的一样好。
第三, 榜样不要树得太高。你”先行其言”,要让后面的有能力“从之”,这样才能达到引导的目的。你所做的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只能算是一项特技,很难普及到每个人。打个比方,乔丹在篮球场上玩“飞人”,球迷们都觉得好,想学学得了吗?所以,你想引导他人,一定不能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孔子非常注重榜样的群体效应。鲁国曾经规定,赎回在外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到国库领取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了人,却退还了赎金。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子贡错了啊。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可以施给人民,不仅适于自己。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把人赎回后领取赎金,跟子贡相比就显得不廉洁了。不领取赎金,就没有人愿意再赎人了。所以,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起了一个落水儿童,孩子的父亲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一条耕牛。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夸赞道:“子路做得对,从此鲁国人都会乐于救人了。”过去,中国人老是喜欢把一些大公无私、不爱钱又不怕死、好得不得了的人搬出来做榜样,这跟给他们立一个神位差不多,是不会有多少人“从之”的。树立榜样的目的是引导他人的善行。如果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榜样所能做到的事,就失去了意义。只有让大多数人能够实行,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